從小就被教育,吃飯要坐端正,筷子要怎麼拿,要吃青菜,東西要吃完,往往吃一頓飯,就可能挨好幾次罵。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從小就要教,長大要教就太慢了。因為,有些習慣,可能會跟著你一輩子。這也是為什麼,家庭、爸媽、老師的角色對於人格養成十分重要。
從小就要不停的灌輸正確觀念,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偷東西、說謊、取巧、恃強凌弱等,當然會被糾正。一旦偏離航道,趕緊拉回來,因為大人們都清楚,壞習慣被內化後,要改變談何容易。
養成習慣很費時
養成一個習慣,大多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一旦養成,就像是身上加了自動導航系統,不需思考,就會循線前進。
像是用手機支付這件事,剛開始我也覺得不放心,心裡總有「就這樣感應一下安全嗎」的質疑;不過疫情期間加速了無接觸付款的普及,現在出門帶支手機就好,不論到那裡,結帳時一定優先拿出手機。
養成一個新習慣很耗時,改掉舊習慣也不容易。不信嗎?待我娓娓道來。
改掉習慣也費時
以前我只要出門,一定要戴耳機;如果出門後才發現忘了戴,只要還沒有離家太遠,我會立馬折回去拿。坐公車或捷運的途中,習慣都要聽音樂,手機裡已存了幾百首歌曲,按下隨機播放鍵,就有不同的曲風陪伴我望著窗外的景色。
若是真的忘了戴,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那段時間,即使只有15或20分鐘,我可是坐如針氈、渾身不對勁。我甚至會為了忘記戴耳機而感到懊悔不已,
「那我接下來不就只能滑手機了?」
不過,現在改觀了,出門沒耳機,一點事也沒有,我一樣活得好好的。
跟耳機說拜拜
四五個月前,我換了一家健身房,以往都是搭公車前往,現在呢,走路就能到。換了健身房後,既然靠雙腳走路就能到,我的大腦壓根沒有把「戴耳機」跟「出門」這件事劃上等號!
不知不覺中,我已把原本的習慣抛諸腦後,現在的我,時間到了,直接出門前往健身房,再也不戴耳機了。
想想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原本用的藍芽耳機平均約兩三天充一次電,有時在路上因為聽音樂聽到一半而出現沒電,我還會很焦慮的從背包拿出行動電源來充電。耳機就像是我的保護傘一樣,讓我用音樂阻絕了外界的干擾,出門後發現沒戴耳機,我會覺得沒有安全感,耳機和我的身體密不可分,耳朵上少了它的存在,全身不自在,「說不出的怪」。
你可以說,我可能染上了耳機強迫症。
沒有想到,換個健身房,短短幾個月,我已「無痛」的跟藍牙耳機說拜拜了。習慣可以被改變,人的習慣一旦養成,要改不是說不可能,過程通常既痛苦又不舒服,就跟企業轉型沒兩樣,員工一定唉唉叫。
我很慶幸自己,在沒什麼壓力及副作用的狀況下,改掉了出門一定要戴耳機的習慣。
只不過,當初花了幾千元買的藍芽耳機,這下子該怎麼辦呢?我已經戒掉你了!這樣吧,抽屜挪個舒服的位置給你,說不定那天想起你的好,
我再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