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七章記錄耶穌在住棚節期間上耶路撒冷的經過、祂在節期中公開教導、眾人對祂身份的分歧反應,以及祂發出的生命邀請。本章突顯耶穌在逼迫與質疑中,仍按父的時間與旨意行事,並向渴慕者應許聖靈的澆灌。以下分三段探討屬靈意義。 一、按父的時間行事(約7:1–13) 猶太人因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人而想要殺祂(v.1)。住棚節將至,祂的弟兄勸祂公開顯現自己(v.3–4),但耶穌指出:「我的時候還沒有到」(v.6、8)。祂後來暗暗上了耶路撒冷(v.10)。 眾人在節期中議論祂,有人說祂是好人,有人說祂是迷惑眾人的,但因怕猶太人,沒有人明著講論祂(v.12–13)。 屬靈反思:事奉的節奏與時機必須順服神的安排,而非屈從人的期待;屬靈領袖可能面對家人誤解與外界壓力,但仍需堅守神的時間表;人對基督的看法往往分歧,信徒需立場清楚,不因恐懼而沉默。 二、公開教導與分辨真假(約7:14–36) 節期當中,耶穌上殿教訓人,眾人驚訝祂沒有學過卻懂聖經(v.15)。耶穌解釋,祂的教訓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來自那差祂的(v.16–17)。祂指出,他們口稱守律法,卻想要殺祂,這是違背律法的(v.19)。 祂論到自己的使命與去處,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然後要回到那差我來的那裡去。」(v.33)聽眾對祂的話滿是困惑(v.35–36)。 屬靈反思:真理的權柄來自於神,而非人的學位或資格;願意遵行神旨意的人,就能分辨教訓是否出於神;屬靈教導會揭露人的內心,聽的人必須謙卑回應,不是自義辯護。 三、活水的應許與人心的分歧(約7:37–53) 節期的末日,耶穌高聲宣告:「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v.37–38)約翰解釋,這是指信祂之人將要受聖靈說的(v.39)。 眾人因祂的話分為幾派:有人認祂是先知或基督,有人因祂來自加利利而否定祂(v.40–44)。差役因祂的話語驚訝而沒有捉拿祂(v.46)。尼哥底母提醒同僚,審判前應先聽祂辯白(v.50–51),卻被人譏笑(v.52–53)。 屬靈反思:耶穌的邀請面向所有渴慕的人,聖靈是生命活水的泉源;對基督的回應必然導致分歧,信徒需立定心志;害怕真理的人會以偏見與藉口拒絕祂,願意聽的人才有機會進入生命。 活水的主與人的選擇
《約翰福音》第七章顯示,耶穌面對各樣誤解與敵意,仍在父的時間裡完成使命,並向所有渴慕者發出邀請。祂應許聖靈作為內住的活水,賜給信祂的人。 今日信徒應省察:我是否願意按神的時間行事,而不急於自我彰顯?我是否有渴慕神的心,以致能領受聖靈的豐滿?在人心分歧與反對中,我會退縮,還是堅定地跟隨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