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海巡航26】臺語文字之謎(三)──臺語(閩南語)文獻分享之二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我們在「臺語文字之謎」、「臺語文字之謎(二)」主張臺語是一個有文字的語言,並介紹閩南語到臺語的歷史文獻,包含漢字、羅馬字等,都可以用來記錄這些語言。今天則要另外介紹另一部臺語漢字文獻,可以看出當時臺灣人對於這個語言的理解與態度。

語言流失不是第一次


雖然「臺語文字之謎(二)」提及的《台日大辭典》是日本官方調查整理臺語的結果,然而當時總督府對人民卻實行同化政策,推行國語(日語),並且壓縮漢字、方言的使用空間,使得當時臺灣人民也面對母語流失的困境。

此時有一部分的民間人士嗅到危機感,倡導將臺語文字化、標準化,用來記錄口語、生活和文化。1914年蔡培火提倡羅馬字寫臺語、1926年賴和提出舌頭與筆尖合一,強調書寫文字即口中所說的語言,這些都凸顯時人的語言保存意識。本文所要介紹的《臺灣語典》,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臺灣語典》的作者是連橫,雖然他在《臺灣通史》中展現的漢人本位主義以及中國式的史觀可能有些爭議,但是我認為他對臺語的某些看法還是可以參考一下的。以下是《臺灣語典》的第一段序文(原載於《台灣民報》),其中連橫明確稱呼「臺語」一詞,可以推測將臺灣通行語稱為「臺語」的說法在當時已經實際存在:

連橫曰:余台灣人也,能操台灣之語,而不能書台語之字,且不能明台語之義,余深自愧。夫台灣之語,傳自漳、泉;而漳、泉之語,傳自中國。其源既遠,其流又長......余以治事之暇,細為研究,乃知台灣之語高尚優雅,有非庸俗之所能知......余既尋其頭緒,欲為整理,而事有難者......然而余台灣人也,雖知其難而未敢以為難。早夜以思、飲食以思、寐寤以思,偶有所得,輒記於......


以下文字是《臺灣語典》的第二段序文,從文字可以看到連橫對當時執政者試圖削弱臺灣民族意識的政策感到憂心。他也點出一個重點:一個民族、文化的興亡和語言的使用息息相關,所以希望能夠藉由語言的紀錄、傳承,喚醒臺灣人的民族意識:

余既整理台語,復懼其日就消滅......三苗之猾夏侵擾中國獯鬻匈奴憑陵仗勢欺人、五胡之俶擾擾亂、遼金西夏之割據、愛新覺羅氏之盛衰,其祀忽亡,其言自絕;其不絕者,僅存百一於故籍之中,以供後人之考索......今之學童,七歲受書;天真未漓,吚唔初誦,而鄉校已禁其台語矣。今之青年,負笈東土,期求學問;十載勤勞而歸來,已忘其台語矣。今之搢紳上士仕紳名流乃至里胥小吏,遨游官府,附勢趨權,趾高氣揚,自命時彥當代賢俊;而交際之間,已不屑復語台語矣......余以僇民受辱之人躬逢此厄,既見台語之日就消滅,不得不起而整理;一以保存、一謀發達,遂成《台語考釋》,亦稍以盡厥職矣......


連橫與臺語


基於前面提到的擔憂,連橫晚年開始在臺南《三六九小報》連載「臺灣語講座」,每期發表數條內容,深究臺語詞彙用字之來源。 當時臺語雖然可以用漢字紀錄,但還沒有統一的系統,甚至也有人認為臺語有音無字。連橫對此不以為然,他透過溯源的方式,將語音、意義與《說文解字》、《爾雅》及其它史書進行連結,加以解釋,證明臺語的每個文字都有明確的來源。最終,這些文章被編為《臺灣語典》四卷,共千餘條的詞彙語句,可說是臺灣語言整理改造的先驅。

連橫在《臺灣語典》中標示臺語漢字以及其對應的意義,如需考證,也有詳細說明,如以下書影所示:

雖然連橫的用字並不一定與現代學者的研究相符,但是並不能否認他對於臺語紀錄與整理的貢獻。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體現當時臺語是有文字的,可以用漢字記錄下來的。如同連橫的另一本書《雅言》這麼一段話,臺語的一字一句皆其來有自,或許和當時北京音的國語發音、用法不同,其實也就是方言差異而已:

台灣之語,無一語無字,則無一字無來歷;其有用之不同,不與諸夏共通者,則方言也。方言之用,自古已然。


這也是我一直主張的:臺語並不是沒有語言的文字,早在現代的國語出現之前,臺語就有漢字、羅馬字等文字系統了。此外,漢字書寫系統並非國語獨佔,從古到今各種不同的方言都可以用漢字來記錄語言,甚至日語、韓語、越南語、蒙古語等,都有使用漢字作為書寫系統的歷史。



我們在最近這兩篇文章分享早期的閩南語文獻,到後來的臺語紀錄,說明臺語是一個有文字的語言。此外,也證明當時使用這個語言的人是以「臺語」這個名稱來稱呼。雖然歷史的關係讓我們對於這個語言有許多誤會,但既然現在有這個機會澄清,我也想藉此和大家分享以前的人是怎麼看待這個語言,讓大家更認識這個迷人的語言。

本章內容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今天介紹的語言現象很有趣,想和我一起海巡網路,從中學習更多的語言知識的話,還請持續鎖定【翠海巡航】這個專題系列,認識更多語言與文化喔!此外,也可以追蹤我的Threads帳號(@yiminglanguage),一起討論更多有趣的語言知識喔!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可以訂閱「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的沙龍,除了可以閱讀專屬的付費文章,也鼓勵創作者產出更多有趣的內容喔!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1]葉宜婷,〈從「保存」到「創造」-論日治時期臺語文字書面化〉,《世新中文研究集刊》,第6期,2010,頁143-170。

關於日治時期臺語的文字化歷史,以及不同文字系統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識、政治立場,可以參考這篇論文。該文同時也提到臺語如何與民族意識結合,作為對抗殖民統治的工具之一,我覺得滿有意思,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2]陳培豐,〈日治時期臺灣漢文脈的漂游與想像:帝國漢文、殖民地漢文、中國白話文、臺灣話文〉,《臺灣史研究》,第15卷第4期,2008,頁31-86。

我們一直有提到漢字並不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專用文字系統,而在日本殖民時期,當時臺灣的漢字分成很多不同的語言體系。這篇論文梳理這段期間臺灣發生的語文運動,以及漢文的發展、背景、影響,十分詳實。對於時人如何看待、使用漢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篇論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
70會員
132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2025/08/17
先前我在「臺語文字之謎」就主張過臺語具有文字,最近在讀黃宣範教授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1993)這本書時,又發現一些有趣的文獻,所以我決定寫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5/08/17
先前我在「臺語文字之謎」就主張過臺語具有文字,最近在讀黃宣範教授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1993)這本書時,又發現一些有趣的文獻,所以我決定寫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5/08/06
最近在準備國二國文〈田園之秋選〉的上課內容,課文主要描寫「午後雷陣雨」的過程彷彿一場跌宕起伏的戲劇。課文中以「西北雨」稱呼「午後雷陣雨」,但是讀者會不會好奇為什麼稱為西北雨呢?
Thumbnail
2025/08/06
最近在準備國二國文〈田園之秋選〉的上課內容,課文主要描寫「午後雷陣雨」的過程彷彿一場跌宕起伏的戲劇。課文中以「西北雨」稱呼「午後雷陣雨」,但是讀者會不會好奇為什麼稱為西北雨呢?
Thumbnail
2025/04/06
今天原本要繼續講華語語法,但一早起來就看到有人反駁我半年前的文章,所以只能來吵吵架了。
Thumbnail
2025/04/06
今天原本要繼續講華語語法,但一早起來就看到有人反駁我半年前的文章,所以只能來吵吵架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我能道出 那一片海藍/絕非是 妳本原的真實 如同/我能寫出 那一段愛情/更非是 妳本有的底蘊
Thumbnail
如果/我能道出 那一片海藍/絕非是 妳本原的真實 如同/我能寫出 那一段愛情/更非是 妳本有的底蘊
Thumbnail
臺灣北部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風景,包括壯麗山川河流、綿延海岸線、迷人海灘、湖泊和瀑布。此外,臺灣還擁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溫泉資源和美食文化。本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北部的一些值得一遊的自然景觀和知名景點。
Thumbnail
臺灣北部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風景,包括壯麗山川河流、綿延海岸線、迷人海灘、湖泊和瀑布。此外,臺灣還擁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溫泉資源和美食文化。本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北部的一些值得一遊的自然景觀和知名景點。
Thumbnail
第一次拿起厚重精美的《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時,腦海中不禁想,不管是書名還是主題,這本書對我來說似乎稍微嚴肅了點。但讀著有如推理解謎的植物親緣脈絡、搭配上優美的山景、姿態各異的植物彩繪,我逐漸發覺這本定位在科普的作品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硬斗」(ngē-táu)......
Thumbnail
第一次拿起厚重精美的《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時,腦海中不禁想,不管是書名還是主題,這本書對我來說似乎稍微嚴肅了點。但讀著有如推理解謎的植物親緣脈絡、搭配上優美的山景、姿態各異的植物彩繪,我逐漸發覺這本定位在科普的作品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硬斗」(ngē-táu)......
Thumbnail
進入第四展廳,充滿氛圍感的打卡牆將我們拉進了臺灣燦爛海上貿易的最初年代...
Thumbnail
進入第四展廳,充滿氛圍感的打卡牆將我們拉進了臺灣燦爛海上貿易的最初年代...
Thumbnail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攜手合作,推出航向世界的臺灣特展,展期自2024年3月23日起至2025年3月23日止。展覽將帶領參觀者以全新視角探索臺灣,透過生動有趣的數位科技體驗,重新認識這座充滿魅力的島嶼。歡迎大家蒞臨本次特展,一同發現臺灣之美!
Thumbnail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攜手合作,推出航向世界的臺灣特展,展期自2024年3月23日起至2025年3月23日止。展覽將帶領參觀者以全新視角探索臺灣,透過生動有趣的數位科技體驗,重新認識這座充滿魅力的島嶼。歡迎大家蒞臨本次特展,一同發現臺灣之美!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