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給孩子的心理學》!上次我們學到,不同的文化,對於「自我」有著非常不一樣的概念。可是,畢竟我們同樣都是人,在這麼多「不同」的背後,大家其實還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喔!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每個人都有的這顆大腦,到底是怎麼工作的吧!

給孩子的心理學|第五課:大腦怎麼工作?左右腦分工、前中後腦功能一次搞懂
你可能聽過這個說法:「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創意。」雖然這種分類有一點簡化,但它其實來自一個有趣的事實:我們的大腦真的分成左右兩個半球,而且這兩邊的確有一點不同的「專長」喔!
- 一般來說,左腦擅長處理語言、邏輯、數字、分析;
- 而右腦則比較偏向圖像、空間感、藝術、情緒與整體理解。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除了左右分工之外,大腦的不同區塊(像是前腦、中腦、後腦)又分別負責哪些任務吧!
🧠 前腦
顧名思義,前腦位在頭的前半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它就像一個大型轉運站,把各種感覺訊息統整在一起;另外也負責身體的動作和協調,還有思考一些抽象的問題,像是數學題目等等。
除了大腦皮質,前腦中還有一群叫做「皮質下結構」的部分,包含視丘(thalamus)
、下視丘(hyperthalamus)
、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等,我們來認識一下。
- 視丘:負責把眼睛看到、耳朵聽到以及身體感覺到的訊息,傳送到大腦的「初級感覺皮質」,,讓大腦進一步分析。
- 下視丘:位於視丘下方,掌管很多基本的生理需求,像是飢餓感、維持正常心跳與體溫等。
- 邊緣系統:前面說的「求生存」的基本需求,會再由位於腦幹邊緣的「邊緣系統」進一步調節,其中,兩個很重要的結構是「海馬(hippocampus)」和「杏仁核(amygdala)」,都和記憶有關。除了記憶之外,杏仁核還和恐懼、生氣有關喔。
💡 小補充:前腦的「大腦皮質」還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在我們的左右大腦半球中,每一邊又可以分成四個「葉」,就像是一樓裡面的客廳、廚房、浴室一樣,各有不同的功能:
- 額葉(frontal lobe):掌管可以靠意識控制的行動,所以也和計畫、思考、決策有關。
- 頂葉(parietal lobe):處理身體的感覺,以及視聽訊息的位置,也就是空間方面的訊息。
- 顳葉(temporal lobe):處理視聽訊息的內容,也和語言理解、記憶有關。
- 枕葉(occipital lobe):專門處理眼睛看到的東西,將訊息分析、整合。
這些區域就像大腦的「部門」,每個都有不同的專長,也會一起合作完成任務。
🧠 中腦
這部分佔的空間比較小一點,但它有重要的「訊號轉接」功能。中腦主要包括接收視覺和聽覺訊息的上丘核與下丘核,此外還有所謂的「黑質體(substantial nigra)」和「紅核(red nucleus)」,都和身體的動作有關。這些區域如果出了問題,可能會導致像帕金森氏症這類的運動障礙。
🧠 後腦
感受一下你的背,那個讓你站或坐得直挺挺的東西,就是脊椎。而我們的後腦,就在脊椎頂端。別小看這部分,它可是和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喔!
例如,脊椎上方的延腦(medulla) 負責自動化的生命功能,像是我們的呼吸、心跳,吞嚥等等。我們之所以沒辦法靠意識控制這些功能,是因為它們太重要了!如果你還要提醒自己才會記得呼吸,那多可怕!或者如果你的手碰到火,還要「想一想」才知道要把手收回來,肯定早就被燒傷、甚至變成野獸的下手的目標啦!
此外,後腦還包括小腦,幫助我們維持平衡、做出協調動作,也參與注意力、語言等高階功能。像是走路、寫字這些「不用仔細想」就會做的動作,很多都是小腦在幫忙喔!
小結
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大腦的基本構造:從左右半球的分工合作,到前腦、中腦、後腦各司其職的任務。這些神奇的區域就像我們一樣,每天都在辛苦工作,讓我們能夠呼吸、感覺、思考、記得昨天吃了什麼,甚至夢想未來想做什麼。
那麼,大腦這麼厲害,它是怎麼和我們的身體其他部分溝通的呢? 下一次,我們將會進一步介紹「神經系統」是怎麼把訊息從大腦傳送到全身,又是怎麼幫助我們快速做出反應的吧!給孩子的心理學,我們下次見!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或是對小芝女其他心理學觀察、英文學習、好書閱讀、歐洲旅行、美食日常等內容有興趣,
歡迎隨喜打賞,或者訂閱、請我喝杯咖啡☕️
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