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級書櫃要有多元的圖書
在這個短影音充斥的時代,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能輕易挑選自己想看的影片;不喜歡就滑掉,馬上換下一個。而各大串流平台如 Netflix、Disney+、Apple TV+ 等,更是一次釋出整季內容,觀眾可以依自己的步調快轉、倒退,跳過不感興趣的片段,甚至直接跳到最後一集,只為知道最終結局。
但對我而言,真正的樂趣在於細細品味戲劇的每分每秒:感受人物情感的起伏、欣賞背景的鋪陳、咀嚼台詞的韻味,讓細節在心中慢慢醞釀,最終才迎來水到渠成的結局。我還記得小時候是多麼期待每個週末的馬蓋先和李麥克呢!
這幾年,我也觀察到,缺乏閱讀耐性、注意力容易分散、思考層面偏淺的孩子越來越多。除了因為3c產品越來越普及外;追溯時間點,大約是在新冠疫情期間 ,學校大規模停課、全面改為線上授課的那段日子。孩子們不得不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加上大多數時間待在家裡,如果除了上課之外,還無限制地使用手機、平板與電腦,就很容易深陷短影音的快速刺激之中。
如今的串流模式,更進一步讓人習慣「跳過等待」,耐心與專注力在無形中被消磨殆盡。這種「快餐式」的資訊消費,固然滿足了即時的好奇心,卻也讓我們失去了細細體會過程的能力。或許,這正是我們更需要透過閱讀,重新培養專注與耐心的原因之一 :一本好書,能帶你一步步深入情節,和角色一同歷險,經歷等待、成長、推理與驚喜的完整過程。
但是要讓孩子看書!就如同踏上蜀道,難於上青天啊!更何況要讓孩子看完書,還要交出一篇讀書心得,真是苦了自己又苦了孩子!
如果,早自修時,想像一下那個畫面,你在看自己喜歡的書,孩子也在看自己喜歡的書,一切祥和寧靜,沒有檢討考卷,沒有心得要寫,就是各自沉浸在書中世界,那多美好啊!
所以,MSSR適合想與孩子一同享受閱讀的老師,你看你的書,我看我的書,互不干擾侵犯,老師也可以享受美妙的閱讀時間。
當然,這麼佛系的閱讀方式,還是要先做一些簡單的準備:要有書,最好有很多書,然後有一個固定的時間看書,就可以開始了。
雖然佛系,還是有一些小細節要留意,以下就MSSR的理念,與以往自己遇到的狀況,做一些分享:
- M:Modeled 身教式的
- S:Sustained 持續的
- S:Silent 寧靜
- R:Reading 閱讀
MSSR也就是「身教式的持續寧靜閱讀」,簡稱「寧靜閱讀」。MSSR 的核心目標,是讓孩子能「 廣泛、大量地閱讀」,並最終「養成閱讀習慣」。
1. 興趣 給孩子充分的選書自由,不必限制只能讀所謂的經典故事,也不要強迫閱讀我們認為的「好書」。閱讀的起點,一定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同時,也不要規定孩子讀完書就必須寫心得報告 — — 這只會消磨閱讀熱情。
2. 身教 在孩子的閱讀時間,老師也要放下手邊工作,一起閱讀,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當孩子看到老師專注於閱讀時,他們會更容易受到感染,也更願意專心投入。而你也會發現,他們對於你手上那本書會深感興趣。
3. 習慣 為 MSSR 選定一個學校中安靜的時段,不一定要早自修時間,任一個安靜的時段即可。若是全校共同實施,就需要避免此時有廣播、割草等噪音干擾。固定時間、固定模式,無論是每天還是每週數次,都能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時間到了就自動拿起書」的習慣。
實施過程會遇到的問題Q&A
Q:一次 MSSR 的時間要多長? A: 如果孩子缺乏閱讀經驗,建議先從 10–15 分鐘 開始;有閱讀經驗的孩子,可逐漸延長至 30 分鐘。
Q:孩子會離開座位去拿書,怎麼辦? A: 可請孩子一次準備 2–4 本書,減少中途起身的次數。對已經能專注閱讀中長篇小說的孩子來說,一本書通常就足夠支撐全程。
Q:孩子會想上廁所或裝水? A: 閱讀開始前,提醒孩子先去廁所、喝水。若中途真的需要離開,也要培養「不打擾他人」的默契,安靜進出。
Q:孩子發呆或東摸西摸? A: 當班級建立起良好的閱讀氛圍後,這種情況會逐漸減少。若仍有孩子不專注,可根據他的興趣與程度推薦書籍,或請他的同學推薦適合的書,提升參與感。
Q:閱讀的書籍來源怎麼解決? A:建議班上要有自己的圖書櫃,若沒有,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來放在班級,方便孩子取書;又或者請孩子帶來。在前期不夠圖書的情況下,校內圖書館是個好選擇,其次是向家長募書。
Q:孩子只喜歡看漫畫? A: 我是直接禁止漫畫書;接著在班級圖書提供多元、程度不一的書籍,孩子只能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請同學推薦,就有機會讓他們慢慢去接觸到文字書,去享受文字書的美好。
MSSR 並非單純的閱讀技巧,而是一種讓孩子大量、廣泛的閱讀,長期培養專注力與思考力的生活方式。只要持之以恆地實施,閱讀將成為孩子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間愛上閱讀。
而MSSR 只是閱讀的起點,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多參閱陳德懷教授編著的《明日閱讀》一書。

明日閱讀(網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