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幾位朋友、同事聊到一個議題——上班身不由己,下班創業拯救自己。這個想法,其實我很早以前就聽過。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觀念,是在做業務的時候。當時聽到後,我覺得非常有價值,因為它會讓你開始改變思維與行為。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帕保羅與布魯洛的「提水桶與建管道」。短期來看,建管道的人收入似乎沒有提水桶的人高;但長期而言,當管道建成後,結果會完全不同。
提水桶的人依然需要每天重複搬運,而建管道的人則能獲得穩定持續的收益。
當我把這個觀念分享給朋友和同事時,他們覺得很新鮮、很有趣。
但對我而言,分享的同時也是提醒自己——要想獲得不一樣的結果,就必須有落地執行的能力。
執行力才是關鍵,因為再多的想法與策略,沒有行動,都只是空談。
回到議題——上班身不由己,下班創業拯救自己。下班後,你是有意識地投入創業與經營,還是把時間虛耗掉?這差別非常大。
另一方面,如果下班只是去打工,雖然增加了收入,但依然停留在時間換金錢的模式,仍然無法真正「拯救自己」,因為你沒有在建立屬於自己的管道與事業。
最終,我們應該追求的是長期穩定且持續的收入來源,讓事業能夠產生現金流,這才是本質上的轉變。
我也想到一位創業家曾說過:「創業的過程,是在長期不見結果的情況下,不斷重複工作與微小進步。」這些進步累積起來,會讓別人以為你是一夜成功,但實際上,那是多年持續努力的成果。
所以,重點就是——落地執行。人生需要自己去設計、創造與規劃。就像我在《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一書中提到電影《Ocean’s Eleven》(瞞天過海),裡面主角面對極其困難的任務,卻依然充滿自信。為什麼?因為他有明確的計畫。
擬定計畫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比誰的執行力更強。行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與調整,就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最後,如果你想真正拯救自己,就要明白——上班時調整心態,不一定非得感到身不由己,可以趁機學習、體驗與提升;但更重要的是,下班後要建立屬於自己的事業與現金流。因為最終,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建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