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遇 Vol.2 |新手調香|初學者的慢步調調香-化學恐懼到芳療平衡
「一個人剛剛好,兩個人會更好喔!」
台下同學們聽了雖然有些興趣,但更多人八卦起老師的感情狀態。
那時候的我,對化學總是頭痛不已。直到大學進入醫護訓練,在嚴謹規範下,創意往往被壓縮、收斂。後來接觸到調香,心裡卻冒出:
「可不可以只憑感覺呢?」
真正開始接觸芳療、NAHA 的訓練後,我才慢慢發現——原本可怕的化學與藥理,其實可以變得柔和,甚至幫助我找到與「化學」更好的相處方式。
精油調配,就像藥物製劑一樣需要嚴謹(但它並不能取代藥物治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芳療藥師的對症精油處方》,用藥師的角度來切入,卻不死板,讀起來像看故事般有趣。

GPT夥伴示意圖:好可惜當年沒拍照紀錄,手機都要集中保管呢!
初學者精油使用要點
我挑選了幾個要大方向要點!
- 精油不可隨意取代藥物
- 精油不可隨意內服
- 避免來路不明的精油
- 新手別亂調比例
- 詳閱完整名稱(拉丁學名、俗名)
- 注意過敏、孕期及重大傷病
- 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 等等要點
精油稀釋計算公式
調香或芳療應用中,常見的問題是「精油要滴幾滴才對?」
濃度公式
濃度% = (精油滴數 ÷ 20) ÷ 總容量(mL) × 100%(假設20滴=1mL)
新手建議
- 濃度不超過 3%
- 單方精油 3~4種,配製 10ml 滾珠瓶
- 例:10ml ×20 ×3% ≈ 6 滴
前調:中調:後調 = 3 : 2 : 1
由清到濃,依情境使用。像是焦慮時,可以局部塗抹或嗅吸,緩解狀況。
滴數與濃度對照(10mL基底油)
- 2滴 ≈ 0.5%
- 4滴 ≈ 1%
- 6滴 ≈ 1.5%
- 10滴 ≈ 2.5%
- 20滴 ≈ 5%
為芳療個案建立流程
在 NAHA 訓練中,除了調油,更重要的是「做個案」。這能讓芳療真正走入生活:
- 建立個案資料:基本資料、來訪原因、病史、用藥、保健品、過敏狀況、身心狀態
- 設定目標:一次專注 1~2 個問題
- 精油設計與製作:劑量、功效、配方
- 衛教指導:提醒安全使用方式
- 追蹤效果:建議 2 週內回饋
在過程中,芳療師需要做到:
- 望:觀察膚色、表情、體態
- 聞:從對話裡了解需求與喜好
- 問:多關心客戶當下的身心感受
- 切:在按摩或觸碰中,細緻感受身體回饋
這樣的過程,其實就像東方醫學的「望聞問切」,只是換了一種語言去讀懂身體。這是從愛理時學院學習到很有意思的「中醫問診」模式,甚至有學習到「中醫芳療調整」的新思路:君、臣、佐、使去調整精油,找出主症後,由君王(主精油)核心作用、臣(主輔藥)增強核心效果、佐(次輔藥)減低副作用、使(引經藥)將效果傳遞特定身體部位,這是算是新手「謀略」祕技。

GPT夥伴示意圖:期待未來也可以優雅調香,而不是實驗大爆炸!
開啟香遇
從害怕化學,到藉由精油與它和解,我發現芳療帶來的並不只是香氣,而是生活裡的一種平衡。
如果你也想嘗試,不妨先為自己建立第一個「芳療個案」,從單一問題出發,記錄並追蹤效果。這不僅是考試要求,更是在生活中《香遇》、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
期待下一回的《香遇》。
下回預告:單萜烯精油(先保密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