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一盤散沙的公司為什麼不會倒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而且不少公司在員工的視角看起來都是這樣!
表面上看起來「一盤散沙」的公司,為什麼沒有倒閉?
這類企業可能看起來組織鬆散、溝通混亂、內部衝突多
但卻能繼續存活甚至賺錢?
原因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
1. 擁有關鍵產品或有利可圖的行業
即使公司內部混亂,只要產品或服務本身具有競爭力或市場需求大,就能維持營收,在正常營運下公司不容易倒。
舉例來說:一些中小企業可能制度鬆散,但因為剛好卡在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或掌握某種利基產品或專有技能、獨特技術還是可以持續獲利的
2. 關鍵人物撐住局面
有些企業雖然整體看起來沒組織,但某些關鍵人物(老闆、技術核心、業績高手)撐住了營運,讓公司勉強維持運轉而且一直循環下去。
舉例來說:公司內有個人能力強、人脈廣,即使團隊常常出包不給力,他也能帶來訂單、資金或談下合作。
3. 低成本結構
一盤散沙的公司通常不會有太高的管理成本或制度負擔。
有制度的公司在營運模式遵照制度規範之下,通常會有較多流程。散沙似的公司反而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快速反應、不怕風險、不需要遵照公司規範或是原則,類似打「游擊戰」的概念,能妥妥處理狀況。
舉例來說:忽然有某環節出錯,案件負責人可以馬上主導如何補救,不用等到最大主管決策或是各單位皆同意後再執行。
4. 市場競爭不激烈
如果公司所處市場競爭者少,或者其他人也做不好,那即使本身運作不良,也能「混」下去,因為整個市場都差不多。
5. 外部資源支撐
一些公司看起來亂,其實背後有金主、大股東、集團、政府補貼或其他外部資金撐著,暫時看不到崩潰的跡象。
6. 沒有你想得那麼「鬆散」
有時候外人看公司像一團亂,但內部其實已經找到了一種「默契運作」模式,企業管理方式百百種,讓人誤以為是「散沙」但也可能活得很好。
職場小Tips~
混亂≠失敗,效率低≠沒有競爭力。
能活下來的,一定有某個方面「剛好」適用,或有某種隱形優勢支撐。
正視問題的人如果不是老闆有可能被解決掉職場上記得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