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明明很累了,還是答應了別人的請求;
明明不喜歡,卻勉強自己微笑;明明想拒絕,最後還是說了「好」。
當下或許你覺得只是小事,但久而久之,會慢慢耗盡你的能量,甚至讓你懷疑:我是不是不值得被好好對待?
這一切,其實都和「自我價值感」有關。
什麼是自我價值感?
心理學的「自我價值感」是:
你是否相信自己「光是存在」就值得被尊重與愛,而不是靠討好、靠成績、靠犧牲去換取。
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不足,常見的表現是:
- 不敢拒絕、怕得罪別人
- 害怕衝突、寧願沉默
- 習慣先照顧別人、壓抑自己
短期看起來「懂事又貼心」,但長期下來,代價就是:你會愈來愈疲憊,愈來愈失去自我。
為什麼我們會低估自己?
原因其實很多,可能來自:
- 原生家庭的教養:小時候被教導「要懂事」、「別惹麻煩」,於是漸漸學會壓抑需求。
- 社會文化的期待:大環境推崇「好相處」,讓人以為拒絕就是不好相處。
- 過去的傷害經驗:曾被否定、忽視,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當一個人長期壓抑自我需求,會陷入「自我價值低落循環」——越不表達,越得不到尊重;越得不到尊重,就越懷疑自己不值得。
提升自我價值感的三個練習
① 練習拒絕,不過度討好
拒絕並不等於冷漠。
它代表你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設下邊界。
下次有人提出你不想答應的邀約,可以先從一句:「不好意思,我剛好有事。」開始。
② 分清楚責任,學會「課題分離」
阿德勒心理學的「課題分離」提醒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負責。
當別人生氣、失望或不滿,那是他的課題,不是你的責任。
懂得把情緒還給對方,你才能保護自己的心理邊界。
③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自我價值感並不是來自「變得完美」,而是「允許自己不完美也值得被愛」。
當你肯定自己的價值,你會更有韌性,能承受挫折而不輕易崩潰。
把能量投資在自己身上
想像你的能量就像一個「帳戶」,每天只有有限的額度。
如果總是拿去應付無效社交、無理要求,你的能量就會透支。
反之,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 專注學習與成長
- 維護健康的人際關係
- 投資自己的身心健康
那麼,你的能量會越用越充足,你的人生也會越來越穩定。
結語
當你開始提升自我價值感,你的人生會慢慢改變:你會敢於拒絕、不再害怕衝突,能真實表達自己。
你會開始感受到被尊重,而不是一味付出卻被忽視。
最重要的是——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本來就值得被好好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