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自己迷茫,不是因為真的什麼都不想做, 而是因為心裡想做的,太難、太遠、太昂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你渴望學一門專業,但想到學費與時間成本,立刻退縮;
你嚮往追逐夢想,但想到可能失敗,便乾脆不去開始;
而那些可以隨手嘗試的小事,卻覺得「做也沒什麼差」。
於是你困在矛盾裡,遠方的夢想走不到,眼前的小事看不上。
迷茫,常常就是這樣來的。

迷茫不是「什麼都不想做」
當我們覺得自己迷茫、懶散、提不起勁時,很多人會誤以為這代表「自己什麼都不想要」。
但其實並不是。
心理學家指出:人類本能渴望目標感,只是在現實考量下,我們常常否決了內心的渴望。
想考證照,卻覺得要花一年時間太漫長;
想創業,卻想到資金與風險太沉重;
想嘗試一份新工作,卻又害怕自己做不好。
我們不是沒有慾望,而是慾望被「怕失敗、怕不值得」卡住了。
所以迷茫的本質,不是沒有方向,而是想做的事看起來太遙不可及。
遠方太遙遠,才讓我們停在原地
很多夢想之所以讓人卻步,不是因為夢想錯了,而是因為起點與終點的落差太大。
就像想爬山的人,抬頭看見峰頂被雲霧遮住,反而更想轉身離開。
當我們一心盯著遠方,卻忘了腳下的起點,就很容易覺得「自己辦不到」。
於是選擇停在原地,結果原地站得越久,就越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沒有方向。
其實,夢想之所以遙遠,不是因為它真的那麼遠,而是因為我們忘了「走一步,也算靠近」。
如果你老是等待「準備好」才要開始,那麼可能永遠都在等待。

先從離你最近的路開始
當你迷茫時,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張「宏大的藍圖」,而是一個「可以立刻做的起點」。它可能是一件看似可有可無的小事: 去運動一小時、讀一本書的一章、練習寫下一段心情、給自己做一頓簡單的料理。
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們能幫助你找回「我可以做點什麼」的感覺。
當你從最近的路開始,心裡就不再是空白,而是逐漸累積微小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你並不是要靠這條最近的路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而是靠它,找回行走的節奏與方向感。
人生方向,不是一次找到的
很多人焦慮於「我要找到我真正想做的事」,但其實人生的方向,往往不是一次找對,而是一步步摸索出來。
你不必一開始就看清整個地圖,只要先走最近的一小段路。
這條路可能會通往新的可能,也可能只是讓你繞個圈,但它都不會白走。
因為在人生裡,最怕的不是走錯路,而是一直停在原地。
唯有行走,才有遇見。
而你能掌握的,永遠只是「此刻能做的第一步」。
所以,當你迷茫,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時,別再等待完美答案。
請先從離你最近的路,慢慢走起。

📝 重點整理|迷茫時的出路
- 迷茫不是什麼都不想做,而是想做的太遠、能做的太無感
- 我們停下來,是因為把焦點放在「終點」而不是「起點」
- 從最近的路開始,不是為了解決所有問題,而是找回行走的動能
- 人生方向不是一次找到,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 小提醒
社群世界常常展示別人「已經成功的模樣」,讓我們覺得自己落後,還沒有找到人生的答案。
但其實沒有人是一次就找到方向的,每個人都是從一條又一條小路,慢慢走到屬於自己的大道。
你不需要一次看見整個未來,你只需要先跨出最近的一步。
當你願意行走,哪怕很慢,也比停在原地更靠近夢想。
迷茫的時候,就先從離你最近的路開始走吧。
因為答案,總是在行走中逐漸浮現的。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