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中退讓,是成熟與智慧;恐懼中退縮,是自我否定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退讓,還是退縮,在人際互動中的覺察。分析,並引經據典說明


「退讓」與「退縮」表面上看似相近,都是一種「不爭」,但背後的心理動機卻大不相同。

一、概念區分

1. 退讓 出於成熟的覺察與選擇。 並非否認自我,而是基於全局、情境或關係的需要,暫時讓出空間。 含有「理性」與「善意」的成分,類似《論語‧里仁》所說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君子能成全別人的好事,即使自己有所退讓,也不覺得損失,反而是德行的展現。 2. 退縮 源於恐懼、自卑或逃避。 它是一種不敢直面問題的姿態,長期會造成壓抑與不安。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貴以身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則可以託天下。」 這裡的「以身」並不是否定自我,而是保有中心。若一味退縮,失去自我,則談不上「寄天下」。

二、心理層面的差異

退讓 = 意識到「此刻堅持不必然帶來最好結果」,因此選擇放手。這是一種力量的轉化。 退縮 = 害怕衝突或被否定,於是收回自己本應有的立場,往往伴隨懊悔或不甘。 現代心理學也有類似觀點。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強調「真誠一致(congruence)」,若一個人不敢表達內心真實感受,反而壓抑退縮,就會產生內外不一致的張力;而若是清楚自知、主動選擇退讓,那就是一致性的展現。

三、人際互動中的覺察

何時該退讓? 當爭執於全局無益、當對方需要被理解、當自己的堅持不是「核心原則」時,可以退讓。這不是失去,而是保存能量,維護關係。 何時不該退縮? 當對方踐踏底線、涉及尊嚴或長遠傷害時,退縮只會助長對方。孔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若失去堅毅,連自己都無法安立。

四、舉例

假設在職場會議中,兩人對專案有不同看法: 退讓:我知道自己的方案也可行,但主管明顯偏向另一方案,而它也能達到目的。此時退讓不是失敗,而是專注於專案的完成。 退縮:其實我的方案更合適,但因怕被質疑,不敢提出,最後懊惱不已。

✨ 總結

退讓,是「有力量的柔軟」;退縮,是「因恐懼而消失」。 在覺察中選擇退讓,顯示的是成熟與智慧;在恐懼中退縮,卻是對自我的否定。 《莊子》有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能在該退的時候退,該堅的時候堅,才是真正的人際智慧。

raw-image

故事:退讓與退縮的邊界

一、職場裡的海珺 海珺今年四十八歲,是一間科技公司的專案部門主管。多年來,她以沉著與圓融著稱,面對再棘手的專案,總能協調出一個大家願意接受的方案。 那天的部門會議,討論一個關鍵客戶的需求。兩位資深工程師爭論不休,一個堅持「穩健優先」,另一個主張「創新突破」。會議室裡的氣氛逐漸緊繃,空氣中瀰漫著火藥味。 海珺看著爭論的同事,沒有急著表態。她知道,如果繼續對峙下去,只會延遲進度。於是,她緩緩開口:「既然大家都認為客戶的信任是第一位,那我們先採用穩健方案,後續再開一個子專案來嘗試創新,好嗎?」 一瞬間,氣氛緩和下來。眾人點頭附議。海珺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她懂得退讓,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專注於全局。 多年來,她靠著這份「進可攻退可守」的智慧,讓部門井然有序,也讓自己成為公司倚重的中流砥柱。 二、家庭裡的海珺 然而,回到家中,她卻像換了一個人。 志文是她的丈夫,兩人結婚二十多年。志文性格直率,有話就說,遇到分歧時常會提高音量。海珺習慣性地沉默,將心底的不滿壓下。 「怎麼又忘了繳水費?你不是最細心的嗎?」志文有時不耐煩地抱怨。 她只是低下頭,小聲回:「嗯,我等一下補繳。」 晚餐時,她想建議週末去看展覽,但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她怕對方嫌麻煩,怕爭論讓氣氛僵硬。於是,她選擇退縮。 日子一久,她開始感覺自己在婚姻裡逐漸消失。明明在公司裡能領導一個部門,卻在最親密的關係裡不敢表達。那份落差讓她心裡壓抑,夜深時常常輾轉難眠。 三、旅行的契機 那是一個深秋的午後,海珺踏上了前往古城的列車。窗外的田野被夕陽染成一片金紅,車廂裡的乘客談笑著,而她卻靜靜望著流動的風景,心裡盤旋著未曾出口的壓抑。 抵達古城後,她住進一間老旅館,木質的樓梯散發著歲月氣息,牆上掛著泛黃的照片。這城市的一切都像是從時間縫隙裡走出來,帶著沉靜與蒼老。 第二天清晨,她走在石板路上,偶然看到一位老婦人推著木車販賣鮮花。海珺停下腳步,看著一束束色彩斑斕的花。老婦人遞來一枝白色的菊花,微笑著說:「旅行的人,記得為自己帶一朵花。花不只是給別人的,也是提醒自己還在綻放。」 那句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她心湖。她想起自己多年來,總是照顧他人、成全他人,卻很少真正「帶一朵花」給自己。 午後,她在廣場邊的咖啡館坐下。街頭藝人唱著一首古老的歌,旋律輕輕牽動她的心。旁邊的桌子坐著一位年輕女孩,正埋頭寫日記。女孩忽然抬頭,與她對視,笑著說:「我每天都會寫一頁,哪怕只是幾行,因為這樣我才知道自己存在過。」 海珺怔住了。存在過——這兩個字像雷聲般撞擊她。她意識到,自己在婚姻裡退縮的樣子,彷彿抹去了自己的存在。她不是沒感覺、不是沒想法,只是習慣隱藏,讓愛淪為單方面的妥協。 夜幕降臨,她走回旅館,心裡翻湧著從未如此清晰的感覺。坐在陽台上,她拿出筆,學著那女孩的樣子,在日記本上寫下: 「我值得被聽見,我也要為自己帶一朵花。」 那一刻,眼淚潸然落下,但心卻第一次感到輕盈。 四、勇敢的表達 旅行結束後,她回到家。 志文像往常一樣,邊看新聞邊說:「你這次一定又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吧?」 過去的她,會沉默笑笑。但這一次,她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志文,我想告訴你一件事。其實,很多時候我不是不在乎,而是害怕爭吵,所以選擇不說。但我心裡很累,也很渴望能和你分享真實的想法。」 客廳裡頓時安靜。 志文放下遙控器,愣了一下,眼神裡閃過意外與愧疚。他走過來,輕輕握住她的手:「原來你一直在忍著,我還以為你對什麼都無所謂……謝謝你願意說出來。以後我們慢慢練習,好嗎?」 那一刻,海珺感到多年來的心結鬆開了。 五、婚姻的新篇章 日子因她的覺醒而緩緩改變。 剛開始,海珺仍然不習慣把感受直接說出口,但她提醒自己:退讓是選擇,退縮是恐懼。她願意練習區分。 有一天,兩人準備週末出遊。志文想開車去山裡露營,她卻早已計畫好要看一場畫展。以往的她會沉默,順著對方意思,但這次,她深吸一口氣,平靜地說: 「志文,我知道你想親近大自然,但這場畫展對我很重要,我等了一整年。我希望你能陪我去。」 志文皺起眉,剛想反駁,卻被她眼神裡的堅定打斷。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終於說出來了。老實說,我也不是一定要露營,不如我們先去看展覽,隔天再上山?」 海珺愣了一下,眼裡泛起光亮。過去無數次的退縮,讓她以為爭執一定會導致對立,卻沒想到,真誠表達反而帶來更好的結果。 從那之後,他們開始養成一個「約定」: 當其中一人想法不同時,先不要急著否定,而是先說「我想理解你」。然後,彼此耐心傾聽,再尋找能同時照顧雙方的方式。 有一次,晚餐的菜色引發小爭執。志文想吃肉,她則想繼續清淡飲食。以前,這種話題她一定沉默相讓,但這次,她輕聲笑著說:「我知道你想大口吃肉,但我也想顧健康。不如我們煎一塊牛排,你吃大部分,我分一小口,然後我再多炒幾盤蔬菜,行嗎?」 志文哈哈大笑:「這樣才像真的搭檔嘛!」 那一刻,海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不是因為沒有分歧,而是因為分歧裡依然能牽手前行。 六、覺察的領悟 某個周末,他們一起在廚房做早餐。陽光透過窗簾灑進來,麵包香氣瀰漫。志文哼著歌,她在一旁切水果。那畫面平凡卻安定,像是一種深深的答案。 她忽然想起那位古城老婦人說的話——「旅行的人,記得為自己帶一朵花。」 此刻,她明白了:這朵花,就是她學會為自己發聲的勇氣。 她轉頭看著志文,笑著說:「我們現在,真的像最好的伴侶了。」 志文抬起頭,眼神溫柔:「不是現在,而是從你願意說出心裡話開始。」 兩人相視一笑,窗外的陽光,灑落在餐桌上,也照進了他們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90會員
459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8/21
寂靜的森林如同內在的心靈世界,等待我們去探索。 小花和小草是森林裡的同伴,他們彼此鼓勵,彼此成長。 寫一個森林冒險的故事,將人們面對恐懼的狀態,及勇敢面對,最後,在黑暗中,發現光。 故事:寂靜森林的光 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座寂靜的森林。它不只是一片樹林,更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寧靜世界。
Thumbnail
2025/08/21
寂靜的森林如同內在的心靈世界,等待我們去探索。 小花和小草是森林裡的同伴,他們彼此鼓勵,彼此成長。 寫一個森林冒險的故事,將人們面對恐懼的狀態,及勇敢面對,最後,在黑暗中,發現光。 故事:寂靜森林的光 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座寂靜的森林。它不只是一片樹林,更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寧靜世界。
Thumbnail
2025/08/13
有些人看見我們在某種情境下沒有愧疚感,會認為我們「冷漠」或「不在乎」。 但事實上,那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解讀不同。 比如,別人以為某個行為應該讓我愧疚,我卻覺得那是在對人撒嬌;別人以為我該「受傷」,我卻感覺那是一種親密的表達方式。 原來,我的情緒不是別人態度的直接結果,而是來自我對那個態度的詮釋
Thumbnail
2025/08/13
有些人看見我們在某種情境下沒有愧疚感,會認為我們「冷漠」或「不在乎」。 但事實上,那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解讀不同。 比如,別人以為某個行為應該讓我愧疚,我卻覺得那是在對人撒嬌;別人以為我該「受傷」,我卻感覺那是一種親密的表達方式。 原來,我的情緒不是別人態度的直接結果,而是來自我對那個態度的詮釋
Thumbnail
2025/08/11
愛情的動人之處,就是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勇敢做出常人所不敢為的行動。 但是,愛情同樣讓人恐懼的地方,就是會把一個人暴露在另一個人面前,完全無法掩飾缺點。 而這些缺點便成了痛苦的來源。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認清所有的痛苦,都跟靈魂深處的潛意識有關,那麼我們就會繼續對抗背後衍生的情緒,無意識地傷害對方,同
Thumbnail
2025/08/11
愛情的動人之處,就是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勇敢做出常人所不敢為的行動。 但是,愛情同樣讓人恐懼的地方,就是會把一個人暴露在另一個人面前,完全無法掩飾缺點。 而這些缺點便成了痛苦的來源。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認清所有的痛苦,都跟靈魂深處的潛意識有關,那麼我們就會繼續對抗背後衍生的情緒,無意識地傷害對方,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活在當下,放下幻想與負面想法,是實現自在快活人生的關鍵。奧斯曼的名言「想要過得幸福,其實沒有什麼訣竅,重點就在於該你後退的時候,千萬別硬要前進。」提醒著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候後退一步反而能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待事物,更輕鬆地處理瑣事,避免無謂的衝突。這種心態,讓我們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更深刻地體
Thumbnail
活在當下,放下幻想與負面想法,是實現自在快活人生的關鍵。奧斯曼的名言「想要過得幸福,其實沒有什麼訣竅,重點就在於該你後退的時候,千萬別硬要前進。」提醒著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候後退一步反而能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待事物,更輕鬆地處理瑣事,避免無謂的衝突。這種心態,讓我們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更深刻地體
Thumbnail
如果糾纏是一種任性,那麼放手是甚麼? 小時候的放手是一時興起,說不見便狠心拋下, 那是一種任性,放手了便海闊天空,轉身不見, 習慣了這樣的對待,讓我的壞習慣予取予求。 即使消失的無影無蹤,你也不曾死纏爛打; 即使掉落也不會被你手握拾起。 那樣的份量無法引起你的波瀾,若無其事般的日常。
Thumbnail
如果糾纏是一種任性,那麼放手是甚麼? 小時候的放手是一時興起,說不見便狠心拋下, 那是一種任性,放手了便海闊天空,轉身不見, 習慣了這樣的對待,讓我的壞習慣予取予求。 即使消失的無影無蹤,你也不曾死纏爛打; 即使掉落也不會被你手握拾起。 那樣的份量無法引起你的波瀾,若無其事般的日常。
Thumbnail
「放下」是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別人,而是允許別人 掌握自己的命運。 不表示停止關懷,它意味著我無法為別人做這件事。 不是將自己隔離,而是了解到我不能控制別人。 是不試著去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它是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是不刻意促成什麼,它是讓自己從自然的因...
Thumbnail
「放下」是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別人,而是允許別人 掌握自己的命運。 不表示停止關懷,它意味著我無法為別人做這件事。 不是將自己隔離,而是了解到我不能控制別人。 是不試著去改變他人或責怪他人,它是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是不刻意促成什麼,它是讓自己從自然的因...
Thumbnail
當人們說他們"別無選擇"時,通常是指他們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只是這個選擇可能是出於壓力、情感、習慣或其他因素,而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選擇,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感到似乎無法改變這個選擇,因為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這句話,達到了某種程度的自我安慰,這樣的說法可以幫助他們在壓力下感到更加安心,因為把問題
Thumbnail
當人們說他們"別無選擇"時,通常是指他們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只是這個選擇可能是出於壓力、情感、習慣或其他因素,而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選擇,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感到似乎無法改變這個選擇,因為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這句話,達到了某種程度的自我安慰,這樣的說法可以幫助他們在壓力下感到更加安心,因為把問題
Thumbnail
事物是一體兩面的,我們不會輕言放棄,卻也可以勇敢放手!
Thumbnail
事物是一體兩面的,我們不會輕言放棄,卻也可以勇敢放手!
Thumbnail
學習說不可以適時保護自己的能量,不是絕情的拒絕,而是用婉轉禮貌的方式拒絕,這更能為自己劃清自己的底線。學會說不,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之一,對於他人的請求來者不拒,覺得請你幫忙一定會幫,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學會說不,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吧~
Thumbnail
學習說不可以適時保護自己的能量,不是絕情的拒絕,而是用婉轉禮貌的方式拒絕,這更能為自己劃清自己的底線。學會說不,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之一,對於他人的請求來者不拒,覺得請你幫忙一定會幫,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學會說不,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吧~
Thumbnail
遇到各種抉擇 人生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抉擇,有些是簡單明了的,而有些則需要我們深思熟慮。當面對抉擇時,我們可能會選擇拒絕或退縮,因為拒絕給予了我們一種安全感,讓我們感覺好像能夠控制一切。然而,這種安全感往往只是一時的,長遠來看,它可能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使我們錯失機會,甚至後悔莫及。 學會說「
Thumbnail
遇到各種抉擇 人生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抉擇,有些是簡單明了的,而有些則需要我們深思熟慮。當面對抉擇時,我們可能會選擇拒絕或退縮,因為拒絕給予了我們一種安全感,讓我們感覺好像能夠控制一切。然而,這種安全感往往只是一時的,長遠來看,它可能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使我們錯失機會,甚至後悔莫及。 學會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