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有幸參加一場資訊業資深經理,人生與職場的深度座談
◆ 上半場─Amanda 的職涯歷程與關鍵決定
她分享了自己如何從第一份工作一路轉職到國際化上市公司。從剛入職場時,每一個 assignment 都勇敢接下來,逐漸累積廣度、know-how 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做工作選擇時,永遠問自己:「我有進步嗎?」即使是雜事,也能逼自己找到改善方法,認清自己擅長與討厭的地方。
👉 如果換作你,在一堆瑣碎任務中,你能挖掘出什麼學習點呢?
2.如何做好跨team溝通,縮小差距,進而達成公司目標
她提到一次與 RD 與廠商三方對談的場景:
RD 更在乎「能不能做到規格」。
廠商「規格技術不是問題,不談錢」。
而採購必須同時顧及公司成本與需求。
她的方法是:
「把球丟回給廠商的同時,也讓隊友理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再結合事前的市場資料,詢問廠商:「同樣市場主流規格,一定的量,各廠商能提供最好價格與條件?」
👉如果是你,會怎麼在雙方拉鋸中找到平衡?
3.推動專案時,如何穩定反對聲音
她的做法很直接:請大家畫押意見確認,之後透明公開結果。當有人再質疑時,每個人對自己意見負責,進而收斂問題達成多數人的共識。
4.有時候問題不是你,而是環境, 試著找出問題癥結,才能對症下藥。
很多人會責怪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埋頭苦幹,這時更需要抬起頭,找出問題癥結。若問題出在環境而非個人能力問題,試著換個環境 ,你可能會發現問題早就能迎刃而解。
◆ 下半場─Amanda 的理財故事
「你會在五分鐘之內,決定要不要買房嗎?」Amanda 會。
1.投資決策的升級之路
她的思路從「買不買得起」逐步升級到「看整體格局」。
第一次買房:單純評估薪水能不能負擔。
下一次投資:開始比較地段、捷運與商圈的發展潛力。
她會拉出一個基準點:
「現在已有的(捷運、尚未興建的商圈)」
vs.
「投資地點的未來(新商圈、即將蓋的捷運)」
只要價差能接受,且成長幅度合理,她就會下決定。
👉讀到這裡,你會願意在五分鐘內,為一間房子做決定嗎?
---
最後,送給大家的 3 個 Take Away
1. 你是和你相處最久的五個人平均值
和什麼樣的人交流,會潛移默化塑造你的價值觀與選擇。
2.思考問題的癥結:內在 vs. 外在
學會分辨哪些是自己能成長解決的,哪些是環境因素(不易改變)。
3. 透過理財來增加底氣,擁有更多選擇權
錢不是目的,而是一顆安心丸。
當迷惘時,它能讓你更有底氣,不慌不忙,優雅做選擇。
---
這場深度會談,讓我學到的不只是職場技巧,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希望這個摘要,也能啟發你,在下次做決定時更篤定。
─來自資訊業資深經理的人生與職場深度座談
#雜學生
#學習筆記
#沒有大道理,只有在日常生活看到道理
#生活中發現更多思維
#日常底層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