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一年的「自我探索之旅」成為職場新需求:企業與個人該如何面對?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過去,我偶爾會聽到周圍的同事,提出「一年想請一個月長假」的需求。他們想去做自我探索、靈修、爬山,甚至跑到國外去挑戰高山。那時候,這樣的想法還像是一種少數人的「任性選擇」。

但這一兩年,我開始發現明顯的變化,不只是身邊的同事,而是在面試的時候,就有應徵者直接提出:「我要誠實說,我每一年都一定會有一個月長假的需求。」

這已經不只是偶爾的特例,而是一個正在浮現的職場趨勢。

最近在一場職涯活動中,就有一位朋友直接問我:

「如果我的生活型態就是這樣,每年固定要有一段時間去探索、旅行或充電,那我該怎麼安排我的工作?又要怎麼設計我的職涯?」

這個問題反映了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個人要如何把「年度長假」納入職涯規劃中?而企業又要如何接住這樣的需求?

一、數位游牧不是夢,而是一種能力養成

很多人羨慕自由工作者,因為他們能邊旅行邊工作。但其實,這不只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能力。

*記者能跨國發稿,因為文字的產出不受地理限制。

*工程師能解 bug,因為程式碼只需要網路。

*講師能把課程錄成線上模組,學習因此突破場域限制。

問自己:如果明天我要到另一個城市生活一個月,我的工作能怎麼在遠端完成?

這不是奢望,而是一種未來必備的職場能力。

二、特休 + 特案:與公司達到雙贏

企業最怕的不是員工請假,而是員工乾脆離職。只要你願意提前溝通,提出具體的交接與支援方案,公司其實有可能接受。

建議:

*提前一年提出,讓主管有足夠時間調度。

*提供承接方案:交接文件、代理人安排、必要時的線上支援。

*凸顯交換價值:清楚說明這趟旅程能帶回什麼──靈感、人脈、新的專案點子。

當主管看到「不是只請假去玩,而是帶著更好的自己回來」,批准的可能性就高很多。

三、把年度充電納入職涯規劃

並非所有職位都能遠端,尤其是行政、財會、HR 這些需要現場支持的角色。那麼,就要把長假納入職涯設計。

*有人選擇短約型工作,每年合約結束就空出一個月。

*有人在轉職時刻意安排 gap month。

*有些公司則設計了 sabbatical leave(進修假),鼓勵員工服務滿一定年資後休假充電。

提醒自己:為了這個目標,要有長期規劃。

四、把自我探索之旅轉化成專業價值

生命探索也能成為專業的一部分:

*HR把靈修學到的正念練習導入訓練。

*設計師把旅行中的美學轉化成作品靈感。

*領導者把極限挑戰經驗變成激勵演講。

問自己:我的年度旅程,能否成為專業品牌的延伸?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企業更可能支持。

五、企業是否該重新定義「長假」?

從企業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值得正視的趨勢。

一些國際公司已經在嘗試:

*Sabbatical Leave:滿五年、十年的員工可申請長假。

*Work from Anywhere:允許跨國遠端工作。

*Company Retreat:帶整個團隊去不同城市共創。

與其抗拒,不如制度化,把「長假」設計成一種人才留任機制。

每一年的「自我探索之旅」不管是靈修、登山、繞境,或長途旅行,核心都是:人需要抽離,才能重新認識自己。

問題不在於「能不能請」,而是「如何讓這樣的選擇成為可持續模式」。

當有人在面試時坦白說「我每年都需要一個月長假」,這不是挑戰公司,而是提醒我們:未來職場需要更大的彈性,才能讓人安心去走他們的朝聖之旅。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預約1:1諮詢服務,請搜尋 擺渡人生學校的生涯諮詢師專頁-俠客斐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俠客斐恩。職場進化中
6會員
10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俠客斐恩, 一個 | #非典型HR, 斜槓 | #職涯教練 X 國際生涯諮詢師。 目前跟朋友在進行"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 2025百人職涯陪伴計畫"。 職場一直在轉變,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進化。 在這裡紀錄的,是我跟朋友們在工作職場上的故事,以及我感興趣的事。歡迎三不五時過來看看~
2025/08/19
參加活動時,最常見的場景是自我介紹。 「我是某某公司的營運長。」 「我是財務長。」 「我是事務長。」 一個個響亮的頭銜,聽起來氣場十足。於是我們下意識地肅然起敬。 但若換個角度問: 「貴公司年營收多少?」 「你個人的薪水是多少?」 場面往往瞬間靜默,因為這些數字,才真正映照出一個人
Thumbnail
2025/08/19
參加活動時,最常見的場景是自我介紹。 「我是某某公司的營運長。」 「我是財務長。」 「我是事務長。」 一個個響亮的頭銜,聽起來氣場十足。於是我們下意識地肅然起敬。 但若換個角度問: 「貴公司年營收多少?」 「你個人的薪水是多少?」 場面往往瞬間靜默,因為這些數字,才真正映照出一個人
Thumbnail
2025/08/19
昨天錄 podcast 的時候,有位夥伴丟了一個主題讓我們討論:在職場裡,你要不要有自己的同學、朋友?或者更具體一點:你願不願意推薦你的朋友進來這家公司?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我腦袋裡就開始翻過去的工作經驗。坦白說,我待過不少公司,每次遇到職缺,總會有幾個人浮現在我腦海裡:「啊,他應該可以啊!」但…
Thumbnail
2025/08/19
昨天錄 podcast 的時候,有位夥伴丟了一個主題讓我們討論:在職場裡,你要不要有自己的同學、朋友?或者更具體一點:你願不願意推薦你的朋友進來這家公司?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我腦袋裡就開始翻過去的工作經驗。坦白說,我待過不少公司,每次遇到職缺,總會有幾個人浮現在我腦海裡:「啊,他應該可以啊!」但…
Thumbnail
2025/08/18
最近幾個現象,讓我重新思考「薪水」背後的矛盾。 在醫院裡,因為護理人力嚴重短缺,許多加碼方案紛紛出爐,新進護理師的薪資動輒比資深學姐更高。結果呢?那些必須帶新人的學姐心裡不是滋味。當你知道自己辛苦十多年,卻領得比菜鳥少,要怎麼心平氣和地帶新人?而這樣的「氣」,一旦進到交流與指導過程,很可能讓團隊的
Thumbnail
2025/08/18
最近幾個現象,讓我重新思考「薪水」背後的矛盾。 在醫院裡,因為護理人力嚴重短缺,許多加碼方案紛紛出爐,新進護理師的薪資動輒比資深學姐更高。結果呢?那些必須帶新人的學姐心裡不是滋味。當你知道自己辛苦十多年,卻領得比菜鳥少,要怎麼心平氣和地帶新人?而這樣的「氣」,一旦進到交流與指導過程,很可能讓團隊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跟前同事在討論未來潛在的合作機會。 過程中,我隱約察覺到自己有個部分似乎一直都沒有改變,那就是「要好玩」。
Thumbnail
今天跟前同事在討論未來潛在的合作機會。 過程中,我隱約察覺到自己有個部分似乎一直都沒有改變,那就是「要好玩」。
Thumbnail
在人資職涯的第六年,我曾經陷入非常深的迷惘,覺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與正在過的生活截然不同。
Thumbnail
在人資職涯的第六年,我曾經陷入非常深的迷惘,覺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與正在過的生活截然不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價值和對工作的期許,並對未來提出了一些思考。
Thumbnail
我希望自己能少一些迷惘、少一些妥協、少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 回到我可能在這段時間體悟、增加、期待能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不同的選擇 在離職前,無論是自己或是被網路媒體投放各種應該往自己想要的走去的各式資訊,從中比較像是借用那些想法,希望能夠移植到自己身上。當然自己在此時此刻,所握著幾乎都是淡淡的理論、淡淡
Thumbnail
我希望自己能少一些迷惘、少一些妥協、少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 回到我可能在這段時間體悟、增加、期待能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不同的選擇 在離職前,無論是自己或是被網路媒體投放各種應該往自己想要的走去的各式資訊,從中比較像是借用那些想法,希望能夠移植到自己身上。當然自己在此時此刻,所握著幾乎都是淡淡的理論、淡淡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打工度假這件事,可能是在有些人的人生清單其中必實踐的一項,也可能是有些人正經歷一陣生活的忙亂,暫時迷失方向而想找尋自我的一個暫停鍵。不論是哪一種,如果你可以帶著這五件事一起去實現自我,說不定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打工度假這件事,可能是在有些人的人生清單其中必實踐的一項,也可能是有些人正經歷一陣生活的忙亂,暫時迷失方向而想找尋自我的一個暫停鍵。不論是哪一種,如果你可以帶著這五件事一起去實現自我,說不定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幾年前我下定決心從壓力山大的職場退下來,許多好友聽了之後非常反對。 「你會每天在家看電視吃零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過不久就會百病叢生了!」 「每天睡到自然醒,保證你不用幾個禮拜就會覺得無聊,開始懷念上班的日子!」 「你不需要退出職場,你只是需要一個假期,趕快買機票去某個小島度假一個禮拜,回到公
Thumbnail
幾年前我下定決心從壓力山大的職場退下來,許多好友聽了之後非常反對。 「你會每天在家看電視吃零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過不久就會百病叢生了!」 「每天睡到自然醒,保證你不用幾個禮拜就會覺得無聊,開始懷念上班的日子!」 「你不需要退出職場,你只是需要一個假期,趕快買機票去某個小島度假一個禮拜,回到公
Thumbnail
「我決定今年要對工作得小力一點,然後專注在自己身上。」我最近時常聽到這個句子,或是表達出類似意思的不同版本。雜誌會刊登和「野心的結束」相關的報導,以及人們越來越多人選擇主動離開工作一段時間。
Thumbnail
「我決定今年要對工作得小力一點,然後專注在自己身上。」我最近時常聽到這個句子,或是表達出類似意思的不同版本。雜誌會刊登和「野心的結束」相關的報導,以及人們越來越多人選擇主動離開工作一段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