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緣政治來說,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在全球化後的今天,實在無法承受。尤其大部分國家的民眾,並不理解全球化的脆弱,多以為幸福的進步來自於自身努力,會產生的政治風暴將是致命的。你若是那個執政政客,不會想要賭一把,除非下半輩子的資產都移到北京,然後你很信任人家的保障。
用利益去理解國際關係非常方便,也成為多數人研究此路的開頭,但隨著各種因素的複雜度出現,研究者將會走到一條叉路。
是要堅持利益為一切的根源,還是探討其他非利益的價值?
前者,堅信沒有價值,只有價格,以及不夠高的價格。後者,走入無法量化的領域,必須遠離純學術路線。
一切講價錢:失去美國價值的聯中政策
這很悲哀,價值路線寫不了論文,價格由於可以貼標,礦產可以貼、糧食可以貼、土地時間都可以貼,便於量化與模型,走學術路線的很難不碰。這條路的極端,就是季辛吉派,聯中制俄成為犧牲盟友的理由,最終整個季派的學者,在聯中口號下變成中國利益共同體,回頭侵蝕美國利益。
為何如此?這就是價格路線的必然,在蘇俄這個龐然大物之前,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想必非常合理。這一點都沒錯,但主要敵人消滅,或是衰弱之後,該做的事情是對付次要敵人。
所謂的敵人,是指跟你不死不休者,如二次大戰一般,除非希特勒死,否則戰爭後期要談判都很難,美日的太平洋戰爭也是,除非一方讓出大海,不然哪可能停歇。
換言之,可以談利益的都不能算死敵,因為還能明碼算帳的,表示雙方還有共同價值可談。季辛吉的問題,在於刻意擱置中國共產黨也是馬列信徒,與美國價值有根本上不能調和的矛盾,就把屬於手段的聯合次要敵人,當成季辛吉外交上的唯一價值。

共黨式自我批判,政確路線經武漢肺炎始破功
要講下去,這跟美國西南受到托洛斯基影響的左派脫不了關係,不過歷史太遙遠,總之共產主義滲透美國,弱化了價值感,走到只看價格,導致忽略這個問題。
杭亭頓的「文明的衝突」還曾在十幾年前歐巴馬任內被嚴詞批判,說穿了就是政治正確導致文明不能衝突,你必須要包容,同時強調所謂西方霸權的錯誤,作為自我批判。這很共產黨,自我批判、先承認錯誤、無條件的退讓,美國不是沒人看出問題,但在資本家與左派結合撈錢的浪潮下,至少十年以上被人忽視。
直到武漢肺炎捅破這層紙,西方在戰略學派上,到2021年開始才發覺,在政治作戰上落後敵人太多,2022年俄羅斯都入侵烏克蘭,季辛吉派的學者都還期望聯中制俄可以發揮成效,2023一年過去,中國根本沒有遵守禁令,反倒支持俄國作戰,季派在外交上表面的勢力才正式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