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開學了。
這幾個月我幾乎沒時間登入方格子,也沒時間閱讀格友們的文章。因為從年初開始,我每週陪兒子上早療課、參觀各間安親班。
看著一間又一間卻始終覺得不適合,最後決定讓他留在學校課後班。直到八月分班確定,與導師談過後,老師卻說:「我覺得他不適合留課後。」於是,才在因緣際會下,找到一間有職能治療師與課程的安親班。
這一整個暑假,我的心情像雲霄飛車,從焦慮、擔心、緊張,到慢慢學會接納、信任、跟隨。
原來,孩子從幼兒園跨進小學,對媽媽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震盪。尤其是特殊兒的父母,每一個轉折、每一次選擇,都像在摸索黑暗裡的一條路。
陪伴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為了開學,我們一起去買了書包和文具。兒子看著五花八門的圖案,興奮地說:「我要這個有車車的!」那一刻,我忍不住笑了。或許對他來說,小學只是多了一個可以帶著車車去冒險的地方;但對我來說,卻意味著孩子真的長大了。
昨天,帶兒子先去學校認識班導師。
「媽媽,你有什麼擔心或期待嗎?」老師問。
我深吸一口氣,回答:「只要不影響到其他孩子,即使他沒辦法專心聽課,讓他在位置上畫畫也沒關係。」 老師點點頭,眼神堅定而溫柔:「好,我懂了。」
那一瞬間,內心覺得很感動。這句簡單的話,卻像一劑強心針,讓我知道孩子被接納了。何其幸運,兒子遇見一位願意理解他的老師。
即使面對未知,我還是可能會浮現許多念頭跟焦慮,但我知道,孩子會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畢竟這是他要走的路,不只有媽媽陪著,未來在老師和同儕的陪伴下,他會一步步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給予信任與接納,孩子走得更遠
這半年多來,我經常擔心兒子進了小學能交到朋友嗎?會不會因為不專心,就被老師貼上標籤?有時候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焦慮,應該學著放手。
可是,當想到他在課堂上努力坐著、努力控制自己時,我知道,他其實比任何人都辛苦。這份不容易,值得被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幾天前聽劉軒在 podcast 訪談「三姨」,有一段話深深觸動了我:
大人常等著孩子變乖才要讚美,但其實,孩子一直在等大人先給予讚美。
我想起《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中提到,過動的孩子因為行為常常不符合大人的期待,而太容易被責備。也正因如此,他們比誰都更需要即時的肯定。
今早送兒子出門時,我特別看著他說:「我看到你早上很努力地起床了。」我刻意把「努力」說得大聲點。
「嗯。」他點點頭,眼睛裡閃著光。
或許,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我們不停地糾正,而是能真心看見他們的努力與不容易。
在欣賞與鼓勵裡,他會找到前進的力量;而在接納與信任裡,我也慢慢學會成為更溫柔、更勇敢的媽媽。
新學期就要展開了,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場全新的冒險,對媽媽而言,則是新的修練。這條路,或許有跌跌撞撞,也會有淚水與驚喜,但更多的是我們一起走過的時光。
願我們都能在這條路上,成為彼此最堅定的力量,一起迎向嶄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