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偏的性別議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是大學的時候開始注意到性別議題的,畢竟上大學之前生活圈很小,就只有學校、補習班跟家裡,會聊得的東西除了學業還是學業,偶而聊少年快報的內容,家裡則會聊政治,不過那時最核心的政治議題就是國民黨黑金政權如何拉下來而已。

那是1980年代的事情。

我1991年上大學,在團契裡開始關注很多社會議題,我那時參加的是環保小組,但團契裡也有婦女議題的小組,所以還是會有交流,總之我們團契可不是吃喝玩樂那種,而是實際關注社會議題與基督徒使命的一群,很多人其實現在也的確還在相關議題裡面努力。

但我們當年關注的東西跟現在方向明顯不同。

學界其實也有對這類運動做分類,其實早期的女權很辛苦,但也很值得努力,很多制度上的平等都是那時候開始一步一步爭取來的,例如投票權、受教權、財產權、繼承權、姓名權等等,這些部分到了今日,至少在台灣,基本上都已經達成,也就是制度保障上面,台灣算是非常平等的。

這裡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一開始爭取的叫女權沒錯,但落實在制度上的時候,就變成平權了。

一般分類上的第一波、第二波女權,大致上都是這樣發展。

這很關鍵,爭取女權,是因為女性直接受到制度剝削,這是不公義的事情,因此需要移除制度上面的性別限制。

最古老的例子其實就是聖經舊約民數計27章裡西羅非哈的女兒對於女性繼承財產的爭取,現在看當然還是很落伍,但別忘記這可是三千多年前的事情,當年人家就是這樣爭取權益。

簡單說,從許多法令在人民權利事項上限制性別,逐漸解套成部分開放,到完全不限性別。

所以女權運動爭取的是平權,而這一點是符合公義的。

不過制度還算容易改變,文化比較困難,更別提還有社會現實,於是選舉會出現女性保障名額,而有鑑於不管是憲法還是到人團法,許多重要決定事項都有2/3同意的門檻,於是將性別保障定為不得低於1/3,作為保護機制。

到這部分都還沒什麼大問題,對,沒大問題,但小問題出現了。

舉個實際例子,前幾年內政部有要求人民團體理監事比例要達到單一性別不低於1/3,甚至要求各半。

這我原則同意,但也只同意原則,因為實際執行問題重重,實在不該要求一步登天。

例如褓姆大多是女性對吧!好啦!現在要求褓姆工會男性幹部一半,你要我去哪找人?建築師公會相反,女性偏少,要找不是沒有,但會變萬年理監事,反倒抱怨行政接不完,護理師公會、漁工工會之類也是,有一大堆團體裡面本來就有明顯性別數量差異,直接規定幹部性別比根本無法真正呈現群體樣貌,只會更不公平。

何況像家將會裡面哪有女的?各縣市都有的婦女團體裡面則是沒有男的?訂一個一體適用的法令是要逼死誰?更別提人民團體不甩你,但要寫檢討報告的是公務員,只為了給那些所謂性別專家看。

當然也只能寫積極改進之類屁話,公務員把手伸進人民團體內部選舉,開什麼玩笑,又不是國民黨。

還有專家要求職業訓練名額要性別平等,拜託,那是自由報名耶!如果到時候某性別人不夠但另一個性別要候補,這才真的不公平而且浪費政府資源。

同樣舉褓姆的例子,今天開褓姆職訓課程,請問有多少男的來上?就算有,也結訓拿到證照了,請問有辦法媒合工作嗎?更好笑的是連那些性平委員自己都不想幫孩子找男褓姆,你要我們培訓一堆男褓姆幹嘛?到時怪政府就業媒合效率差嗎?

還有清潔員的例子,要求我們設置性平廁所的委員,不希望男姓清潔工打掃女廁,要不要先聽聽看自己在說什麼。

這就是走偏扭曲的性平,非常獨裁專制,變成一種壓迫來源,而不是爭取大眾平等權益,目的跟平等也沒關係,而是自己出風頭,用來欺負願意聽他們說話的人。

當然還有更偏的,就是根本變成仇男的那批,這已經完全是有精神疾病了,例如認為性別會流動那種,那你爭取個屁女權,都可以流動了?又為何開口閉口就說人異男如何如何,不是社會建構的假象嗎?而且性別如果不只兩種,單一性別不得低於1/3的規定要如何執行?還號稱有數百種性別的哩!

想到那種在會議中要求公務員在做各項性別統計的時候不能只統計男女,要尊重性少數,但同一個人在同一個會議卻又批評建築業相關的委員組成女性太少(那個委員會由建築師或結構技師之類公會推薦,因為女性本來就不多,變成長年被迫推薦,後來都請辭)。

願意腳踏實地進入社會,就會發現那些笑死人的學說根本不堪一擊,只能透過仇恨動員誘發起乩現象胡鬧一通。

這批性別加蔥的,其實也不是什麼女性主義者或者什麼性平專家,就只是單純的特權追求者,而且是吃相最難看那種,跟美國蔥一樣。說穿了他們根本沒什麼平權概念,他們要的一直都只有特權,而且是基於仇恨建構的性別想像,卻又一邊要無視性別差異的事實,還要宣稱根本沒有性別,這是完全的邏輯錯亂,不過從啟蒙時代開始,某些走偏的人文思想者本來就一步一步在引導邏輯崩壞,因為邏輯與科學理性只有在一神論神學底下才能成立。但畢竟這票人什麼都是相對論,不是無神論就是那些新世紀宗教主義者,最後比的永遠是拳頭大小。

讓這種追求獨裁暴力的人有話語權,其實是很可悲的事情。

如果讓這種人待在性平業務單位,那可是國家級的不幸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15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8/04
算是做個紀錄,「AI說聖經」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節目,才剛起步而已,不過到目前為止流程大致上已經訂下來,當然還是會持續最佳化,不過基本應該已經固定,而且連太太的節目也都要上線了(她的節目除了底圖以外,都不是AI生成的),就來做個簡單紀錄。 「AI說聖經」是個逐卷解釋聖經內容的節目,最基礎文本自然就
Thumbnail
2025/08/04
算是做個紀錄,「AI說聖經」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節目,才剛起步而已,不過到目前為止流程大致上已經訂下來,當然還是會持續最佳化,不過基本應該已經固定,而且連太太的節目也都要上線了(她的節目除了底圖以外,都不是AI生成的),就來做個簡單紀錄。 「AI說聖經」是個逐卷解釋聖經內容的節目,最基礎文本自然就
Thumbnail
2025/07/28
這波罷免很可惜沒有成功,但也很巧牧師這週的講道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記載,來跟各位分享一下。 這段紀錄是撒母耳記上的第四章,記錄了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戰爭,簡單說,以色列人打輸了,於是突然想到,過去打戰贏的時候都有約櫃在場,於是就派人去把約櫃搬來,想說這下贏定了,還在營里歡呼。 這時非利士人聽見,大感恐
Thumbnail
2025/07/28
這波罷免很可惜沒有成功,但也很巧牧師這週的講道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記載,來跟各位分享一下。 這段紀錄是撒母耳記上的第四章,記錄了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戰爭,簡單說,以色列人打輸了,於是突然想到,過去打戰贏的時候都有約櫃在場,於是就派人去把約櫃搬來,想說這下贏定了,還在營里歡呼。 這時非利士人聽見,大感恐
Thumbnail
2025/07/28
我是1972年生的,所以民國60年代正好是我成長的年代,最近有些小草居然在緬懷那個年代,還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你要戴濾鏡看過去的年代我不反對,但至少要先清楚理解自己帶著什麼樣的濾鏡,才不會變得很可笑,尤其當你緬懷的事項居然是當時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的時候,會讓人懷疑你是否有受到頭部撞擊。 先說政治
Thumbnail
2025/07/28
我是1972年生的,所以民國60年代正好是我成長的年代,最近有些小草居然在緬懷那個年代,還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你要戴濾鏡看過去的年代我不反對,但至少要先清楚理解自己帶著什麼樣的濾鏡,才不會變得很可笑,尤其當你緬懷的事項居然是當時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的時候,會讓人懷疑你是否有受到頭部撞擊。 先說政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35年後再與大學生一起上課。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Thumbnail
回想過去青春期的年少歲月,我們是否曾對父母出言不遜,甚至爆發嚴重衝突呢? 或是在學校遭遇到嚴重的人際困擾而對校園生活提不起勁,也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呢? 青春期正是一個人逐漸開始展現出個人主體意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賀爾蒙影響生理與心理的艱難考驗,加上學業繁重更是讓壓力加劇,種種因
Thumbnail
回想過去青春期的年少歲月,我們是否曾對父母出言不遜,甚至爆發嚴重衝突呢? 或是在學校遭遇到嚴重的人際困擾而對校園生活提不起勁,也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呢? 青春期正是一個人逐漸開始展現出個人主體意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賀爾蒙影響生理與心理的艱難考驗,加上學業繁重更是讓壓力加劇,種種因
Thumbnail
這是篇「產學訓」生活的開端
Thumbnail
這是篇「產學訓」生活的開端
Thumbnail
大學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時光,在這裡我收穫滿滿,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交圈。即便很多年過去了,我依舊記得這段美好的時光。
Thumbnail
大學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時光,在這裡我收穫滿滿,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交圈。即便很多年過去了,我依舊記得這段美好的時光。
Thumbnail
前天晚上我的英文學生,現在是台積電工程師,過著社畜生活的社會菁英,以及我,無薪階級的跨界怪人,聊得分常投機。 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我回國後,我們會聚一次,聊一聊人生。 這樣已經五年了。
Thumbnail
前天晚上我的英文學生,現在是台積電工程師,過著社畜生活的社會菁英,以及我,無薪階級的跨界怪人,聊得分常投機。 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我回國後,我們會聚一次,聊一聊人生。 這樣已經五年了。
Thumbnail
2024/01/28 修完課拿到學分了,回過頭來問自己:社會學是什麼?卻又答不出來,但不可以因為這個問題就停滯不前,我要帶著這個問題往前走,再去學習,慢慢拼湊社會學的樣貌。 作為教育科系的學生,我也帶著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們的問題「教育是什麼?」不斷往前,慢慢拼湊出理想的模樣,然後再朝著這個理想前
Thumbnail
2024/01/28 修完課拿到學分了,回過頭來問自己:社會學是什麼?卻又答不出來,但不可以因為這個問題就停滯不前,我要帶著這個問題往前走,再去學習,慢慢拼湊社會學的樣貌。 作為教育科系的學生,我也帶著第一堂課老師問我們的問題「教育是什麼?」不斷往前,慢慢拼湊出理想的模樣,然後再朝著這個理想前
Thumbnail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Thumbnail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Thumbnail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Thumbnail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