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怎麼設計?3 種常見邏輯(人物 × 主題 × 情境)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內容分類怎麼設計?3 種常見邏輯(人物 × 主題 × 情境)

開頭(痛點 → 轉念)

很多創作者在做分類時會卡住:到底該照主題、形式,還是時間切?我常建議先放下完美主義,從 三種穩定的分類邏輯 下手:人物/主題/情境。先選主軸,再用第二維度補強,分類會更清楚、好用、能長期維護。

為什麼要先做分類(3 行重點)

  • 讀者能在 3 秒內判斷「這裡有沒有我的內容」。
  • 分類就是你的內容地圖,幫你建立專業形象。
  • 好的分類降低後續維護成本,利於 SEO 與內鏈操作。

1️⃣ 人物導向(Reader-first)

定義:按讀者角色或身分切分(學生、上班族、創業者)。

我怎麼做:先盤點 2–4 種核心讀者,為每種角色列出他們的主要需求。

範例 URL:/for-students/for-professionals

好處:讀者立刻感到「跟我有關」,轉化率高。

風險:角色可能重疊(上班族也是斜槓者)。

化解方法:以人物為主軸,用情境做子分類(例如 /for-professionals/starter-guides)。

2️⃣ 主題導向(Topic-first)

定義:按專業主題切分(行銷、寫作、效率工具)

我怎麼做:選出 3–5 個你要長期深耕的主題,給每個主題一行邊界說明。

範例 URL:/marketing/writing

好處:強化專業定位、利於長尾 SEO。

風險:主題太多或彼此模糊。

化解方法:主題不超過 5 個,為每個主題寫「包含/不包含」說明。


3️⃣ 情境導向(Use-case-first)

定義:按使用場景與需求難度切分(入門、進階、排雷、模板)。

我怎麼做:把同一主題依任務拆成不同情境,方便讀者按需求選擇。

範例 URL:/starter-guides/advanced/templates

好處:任務導向,體驗好、導流精準。

風險:如果沒有主題或人物脈絡,內容可能散。

化解方法:情境為主,主題或人物為次(例:/starter-guides/writing)。


三種邏輯快速對照(重點)

三種邏輯快速對照(重點)

三種邏輯快速對照(重點)


命名與結構:我常用的 5 個原則

  1. 單一語言、短 slug(小寫):/writing/starter-guides
  2. 每個分類頁放一行「類別定義」,界定邊界。
  3. 每類先設 2–4 個子類,避免一次放太多。
  4. 分類 ≠ 標籤:分類是樹,標籤是雲。
  5. 設季度檢視:合併冷門類、補齊內容缺口。

混搭策略(實務範例)

我通常只混 兩維,第三維用標籤處理:

  • 人物 × 情境:/for-students/starter-guides(學生入門包)
  • 主題 × 情境:/marketing/mistakes(行銷排雷)
    這樣既精準又易維護。

站內導覽與 SEO 小技巧(實用)

  • 分類頁是導覽頁:放類別說明、精選文章、FAQ、下一步行動。
  • 文首指路:文章開頭 1–2 行提示適合誰、適合什麼情境。
  • 文末內鏈模組:「你可能還想看」放同分類 + 相鄰情境文章。
  • 若重複太多,合併分類並做 301 轉址,集中權重。

常見錯誤(我踩過的坑)

  • 把「形式」當分類(文章/影片):形式應放在濾鏡或標籤。
  • 一開始就切太多類:結果每類都瘦弱、難維護。
  • 命名太學術或抽象:用讀者會搜尋的語言。
  • 沒有人管理分類:每類應有「owner 思維」(目標、內容缺口、下一步)。

快速起步 7 步(行動清單)

  1. 把近 30 篇文章貼便利貼,分別按三種邏輯分類一次。
  2. 選一個主軸(最能代表你價值的那個)。
  3. 建立主軸 3–5 類,每類寫一行定義。
  4. 把舊文搬入新架構,模糊文先放「暫存箱」。
  5. 每分類挑 5 篇代表作,做分類導覽頁。
  6. 30 天看流量與跳出,微調名稱與順序。
  7. 每季度做一次架構維護。


👉 現在就檢視你的分類:你目前比較接近哪一種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牧牧的成長實驗室
93會員
432內容數
哈囉!我是牧牧, 我是一位成長曲線管理師,也是一名數位創作者。我的熱情在於將複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在這裡,我會用最親切的方式,分享專業的兒童成長管理秘訣,並拆解各種 AI 工具與數位技巧,讓您能快速上手,實際應用。無論是為孩子打造健康基石,還是提升數位效率,我都希望能成為您實用且可靠的夥伴。
2025/09/16
📘 Chapter 2|選題策略:從寫你想寫,到寫人們願意追的主題 ✍ 開場|不是寫得不夠好,而是寫錯方向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靈感很多,但文章總是沒人看? 明明寫得很認真,卻無法長期經營一個主題? 這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選題策略」出了問題。 選題,決定了你吸引的是誰,也決定了你
Thumbnail
2025/09/16
📘 Chapter 2|選題策略:從寫你想寫,到寫人們願意追的主題 ✍ 開場|不是寫得不夠好,而是寫錯方向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靈感很多,但文章總是沒人看? 明明寫得很認真,卻無法長期經營一個主題? 這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選題策略」出了問題。 選題,決定了你吸引的是誰,也決定了你
Thumbnail
2025/09/15
第五步:數據會說話 — 不斷學習和進步 品牌經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就像玩遊戲一樣,你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策略。這時候,數據和讀者的回饋就是你最可靠的攻略秘籍,它們能告訴你哪裡做得好、哪裡需要改進,讓你少走彎路,越做越強! 分析數據:用數字看見成果和問題 數據就像是你內容表現的成績單。關
2025/09/15
第五步:數據會說話 — 不斷學習和進步 品牌經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就像玩遊戲一樣,你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策略。這時候,數據和讀者的回饋就是你最可靠的攻略秘籍,它們能告訴你哪裡做得好、哪裡需要改進,讓你少走彎路,越做越強! 分析數據:用數字看見成果和問題 數據就像是你內容表現的成績單。關
2025/09/12
如何從寫作興趣走向內容事業?三個轉折點提醒你 很多人喜歡寫作,但寫了好幾年,卻還是停留在「日記模式」。寫的時候很快樂,但發完文就像丟到空氣裡,沒有人回應,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如果你也曾想過: 👉「我能不能靠文字創造事業?」 👉「寫作除了興趣,還能帶來收入與影響力嗎?」 那麼,你可
2025/09/12
如何從寫作興趣走向內容事業?三個轉折點提醒你 很多人喜歡寫作,但寫了好幾年,卻還是停留在「日記模式」。寫的時候很快樂,但發完文就像丟到空氣裡,沒有人回應,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如果你也曾想過: 👉「我能不能靠文字創造事業?」 👉「寫作除了興趣,還能帶來收入與影響力嗎?」 那麼,你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角色、宗以及辯論語言。主要探討了“因不成”和“不周遍”的運用範例,幫助理解辯論中的常見思考謬誤,並舉例講述了辯論中雙方被規定能說的語言。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角色、宗以及辯論語言。主要探討了“因不成”和“不周遍”的運用範例,幫助理解辯論中的常見思考謬誤,並舉例講述了辯論中雙方被規定能說的語言。
Thumbnail
理解“是”和“周遍是”的概念至關重要。掌握這些邏輯關係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和分析問題,避免混淆和誤解。這些概念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研究佛法名相(名詞),改變內心認知,達到心靈的平靜和清晰。
Thumbnail
理解“是”和“周遍是”的概念至關重要。掌握這些邏輯關係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和分析問題,避免混淆和誤解。這些概念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研究佛法名相(名詞),改變內心認知,達到心靈的平靜和清晰。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