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逆思維:感受長凳的魔法—陪伴孩子,療癒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親愛的爸爸媽媽:

最近我在讀《教養逆思維》時,深受貝琪·甘迺迪博士所提出的「感受長凳」啟發。書中提到,孩子在面對情緒時,如果獨自承受,感覺會特別可怕。但當有人陪在身邊傾聽與理解,他們的恐懼與不安就會逐漸減退。

什麼是感受長凳?

  • 感受長凳是一個比喻:孩子在憤怒、失望或孤單時,就像坐在一張又冷又
    黑的長凳上。
  •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立即解決問題或批評他,而是有人願意坐在旁邊陪伴。
  • 當我們陪伴孩子,即使只是聆聽和點頭,他們也會感到安全與被理解,長凳就不再那麼寒冷。

例如,當孩子說:「我希望我沒有弟弟,他總是弄亂我的東西!」你可以想像他坐在「難分享的長凳」上,陪他坐著,設定界線的同時,也認同他的感受:

「我明白寶貝,分享真的很難,我知道你很生氣,我在這裡陪著你。」

父母在回應時仍然需要設定界線,例如:「我理解你很生氣,我會陪伴著你,但是我也不會讓你動手打弟弟.」溫和且堅定地畫出界線,最重要的是,我理解也同理孩子的感受,在他小小的世界中,這件事情真的非常困難.


父母回應如何影響孩子內心聲音

我們都知道,孩子幼兒時期父母的回應,會最終成為他們內心的聲音。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孩子透過觀察與模仿父母,內化行為、價值觀與語言。

也就是說:

  • 當我們認同孩子的情緒而不是批評,他會學會接受自己感受。
  • 這些溫暖的回應,將來會在孩子內心化作自我對話,幫助他面對困難時,能對自己說:

「沒關係,我的感受被理解,我可以勇敢面對。」

實際上的例子是大家都有的經驗,你是不是也常在遇到困難時,腦中瞬間響起父母的聲音?這就是早年內化的影響。那麼,你想讓你的孩子未來聽到什麼樣的聲音呢?


父母也需要陪伴自己的內心小孩

陪伴孩子坐在長凳上,也提醒我們自己:我們同樣可以在自己的感受長凳上,陪伴那個害怕、悲傷或自我批評的自己,現在我成長了,由我自己陪伴自己的內在小孩

你可以對自己說:

「我在這裡,我理解你,我會陪著你,因為你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當我們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的感受,也正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愛自己、認同自己。


如何在日常生活實踐感受長凳

  • 當孩子想傾訴時,與他們一起坐在沙發上。
  • 孩子說話時,不要急著給建議或打斷,只需點頭或回應同理。
  • 孩子難過時,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感受到安全與陪伴。

這不是放任孩子,而是一種深層連結的開始。當孩子感受到你的陪伴,他學會的,是情緒被接納的安全感,也將建立內在韌性。

*內在韌性」是一個心理學概念,也常被稱為 心理韌性 (resilience),當一個人 面對壓力、挫折或困難時,仍能保持心理健康、適應環境,甚至從困境中成長的能力


結語:愛的示範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正是在示範如何對待自己。

當你溫柔地陪伴孩子坐在感受長凳上,你也在溫暖自己的內心小孩。

孩子會學會,無論生活多麼困難,他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安全感,而這份安全感,就是你給他的愛與示範。

之所以對這一部分這麽有同感是因為,我認為教養是雙向的,當你學習以著愛扶養孩子、聆聽孩子的同時,也正在用愛療癒自己.我們都不完美,但是我會陪伴孩子一起走在成長的路上,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也一起成長.要記住—[陪伴]就最深刻的教養,也是最溫暖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nny Chou的沙龍
2會員
6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文章摘要~~戀風草精選優質小說,陪孩子一起閱讀與思索。透過故事的閱讀,透過換位思考,開始柔軟孩子的心,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同理心,懂得感動,懂得分享與共好。 . 換位思考,同理心......這些東西,學校沒有教。因為太難交了。沒有考試,不能評量,怎麼教呢?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文章摘要~~戀風草精選優質小說,陪孩子一起閱讀與思索。透過故事的閱讀,透過換位思考,開始柔軟孩子的心,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同理心,懂得感動,懂得分享與共好。 . 換位思考,同理心......這些東西,學校沒有教。因為太難交了。沒有考試,不能評量,怎麼教呢?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份禮物,來自生命的禮物。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繁忙的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透過文字的魔力,找回身心安在力量。 當媽媽之後,時常聽到專家們強調,教養孩子必須要「溫柔而堅定」。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忍不住懷疑:「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溫柔而堅定?」面對怎麼講都講不聽的孩子,沒有火冒三丈就
Thumbnail
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份禮物,來自生命的禮物。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繁忙的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透過文字的魔力,找回身心安在力量。 當媽媽之後,時常聽到專家們強調,教養孩子必須要「溫柔而堅定」。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忍不住懷疑:「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溫柔而堅定?」面對怎麼講都講不聽的孩子,沒有火冒三丈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