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我想這樣過:找到人生下半場的節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生上半場,是忙碌的、不安的,為生活打拼的,但我覺得大多數是必要的。

第一人生為了學業、學習,成為社會人;第二人生進入職場,或是謀生,都是為了累積自己的人生資本,都是為自己的第三人生打好基礎。

50歲之後,開始為第三人生做準備,不管能力提升程度、財富累積了多少,或是社會地位如何,都要學習接受、安在。


很多人開始會擔憂,對自己身體狀態的老去、對未來的茫然、對老去生活的擔憂⋯⋯,總覺得還有什麼不甘心,對很多事情不滿意,也對一些狀態不知足。

想要什麼?

輕鬆一點吧!稍微放鬆一下,不用想再怎麼做,怎麼努力,也不用再繃緊神經。最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

一直很喜歡的 日本作家 松浦彌太郎,我幾乎有他全部翻成中文的書籍,算是鐵粉無誤,原因只是因為年齡相近,價值觀也很相似。

連寫文的風格也很像,輕輕鬆鬆的文字,沒有賣弄華麗的詞藻,只是簡單、真誠的訴說自己的感受,他的近作《50歲後我想這麼過》,也很貼近我目前的想法和做法。

我也是在50歲之後開始「自己的故事」,一路以來承擔很多的角色,也接受各種挑戰,有時候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事情,也有些是我無法改變或抗拒的,只能選擇接受。

成年人的責任、不得已的人際關係、放不下的擔子⋯⋯,我們這樣走了半輩子,還要走多久呢?所以我也從下半生,希望更坦率、「從心」生活。

怎麼開始?

40多歲時,我就透過 走訪童年,重新看待自己的中年,從重新了解自己開始,寫下人生後半場的劇本,把自己當作專案來執行,成為自己的CEO。

從過去的自我對話,看見人生轉折,找到自己喜歡的自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困難重重,我從 愛自己的小練習 開始,做一場一場小小的生活實驗,重新找回內在的節奏。

「進行輸出」是我進行的第一場小行動,透過粉專 愛自己不阿雜,練習像全世界的陌生人發生,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幸運地有些共鳴的人,就成為支持自己的夥伴。

熟年智慧

慢慢走入60大關的我,當然對未來會仍有一些 自我懷疑,不聰慧、沒成就、無地位 ⋯⋯,「跟他人比較」是大多數人永遠放不下的課題,尤其進入輕熟年,更發現體力、腦力比不上年輕人,但慢慢地透過書寫,會意識到自己累積許多的 內在潛藏資源

我也覺察自己過度忙碌的慣性,練習讓生活慢下來的方法,問自己什麼是「適合我」的生活節奏? 想要在下半場人充滿活力的走下去,保持健康的身心靈非常重要,這就是從習慣和習性開始。

建立且固定一個讓身心處於最佳狀態的 #生活節奏 是必要的,我已經沒有更多的體力去接受不必要的人事物折騰,也不需要在內耗,耗損自己的能量,就是希望清清爽爽的過日子。

幸福其實可以很日常,我的舒服感就是來自於順心而過、順勢而為,走在自己的節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自己的沙龍
52會員
124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愛自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從自身經驗出發,探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點出許多人整理的盲點,並提出整理的關鍵:釐清物品與情感的連結,騰出空間給關係與當下。
Thumbnail
2025/07/28
從自身經驗出發,探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點出許多人整理的盲點,並提出整理的關鍵:釐清物品與情感的連結,騰出空間給關係與當下。
Thumbnail
2025/06/25
文章探討如何面對人生改變,從抗拒到享受蛻變。作者以自身經驗及郝旭烈新書《享受蛻變:駕馭人生變化的順應力》為例,分享如何培養「順應力」,在變化中保有選擇主動權,並享受蛻變過程。文章提供三項實踐方法:書寫改變感受日記、設計應變選擇圖、執行蛻變小儀式,幫助讀者從被動適應轉為主動選擇,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2025/06/25
文章探討如何面對人生改變,從抗拒到享受蛻變。作者以自身經驗及郝旭烈新書《享受蛻變:駕馭人生變化的順應力》為例,分享如何培養「順應力」,在變化中保有選擇主動權,並享受蛻變過程。文章提供三項實踐方法:書寫改變感受日記、設計應變選擇圖、執行蛻變小儀式,幫助讀者從被動適應轉為主動選擇,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作者為日本精神科權威高齡醫學專家,根據30年以上臨床經驗,分享如何透過改變生活型態、人際關係和醫療態度等,來維持活力、預防老化,迎接快樂的幸齡生活。內容涵蓋預防大腦老化的方法、降低跌倒風險、聰明選擇醫師、面對癌症的態度、克服退休後的失落感、避免照護家人成為人生唯一價值等面向。
Thumbnail
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作者為日本精神科權威高齡醫學專家,根據30年以上臨床經驗,分享如何透過改變生活型態、人際關係和醫療態度等,來維持活力、預防老化,迎接快樂的幸齡生活。內容涵蓋預防大腦老化的方法、降低跌倒風險、聰明選擇醫師、面對癌症的態度、克服退休後的失落感、避免照護家人成為人生唯一價值等面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