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帶的是平安,還是情緒垃圾?一個充滿安全感的家,其實取決於每天的小選擇……
撰文/司提反
一個充滿平安與愛的家,能為孩子奠定一生的安全感。如何讓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婚姻家庭關係專家陳鴻儒提出四個關鍵原則,從情緒管理到話語祝福,幫助夫妻與父母營造一個溫暖、穩定且充滿愛與安全感的家庭環境。
一、帶平安回家,而不是帶情緒垃圾
每天回到家時,我們帶進門的是什麼?是壓力、抱怨和怒氣,還是感謝、讚美與祝福?這些選擇,決定了家的氛圍會是像「花園」還是「廁所」。
陳鴻儒提醒,我們要像蜜蜂而不是蒼蠅──蜜蜂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也努力尋找花蜜帶回家;而蒼蠅卻只會停留在污穢之處。即使在外受了挫折,也可以先整理情緒,再踏進家門。或許是一句「今天辛苦了」,一份甜點,甚至只是一個擁抱,都能讓家中充滿溫暖與光亮。
在進家門前,不妨先問自己一句:「我今天要帶什麼回家?」
二、夫妻相愛,是孩子安全感的根基
許多父母以為,只要親子關係好,孩子就有安全感。但事實上,夫妻之間的相愛與合一,才是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
如果父母彼此批評、冷漠甚至衝突,即使他們對孩子再好,孩子仍會感到焦慮與不安。相反地,如果孩子常看到父母彼此尊重、欣賞、表達愛意,他們會感到這個家是穩固、安全的。陳鴻儒提到幾個夫妻表達愛意的方法:
1.愛與敬重:先生愛太太,太太敬重先生,這是聖經的教導,也是心理學驗證的原則。
2.刻意經營:不要把所有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夫妻也需要約會、交流與感謝。
3.公開讚美:讓孩子聽見你欣賞另一半的話語,例如「今天你處理孩子的情緒好有耐心,我很佩服你。」即使孩子口中嫌「肉麻」,這種聲音卻會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成為他們對「愛」的理解。
三、父母親的祝福:話語的力量
父母的話語,特別是父親的肯定,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影響極大。有效的方法包括:
1.常常祝福:「你是我的驕傲」、「我以你為榮」。
2.具體讚美:指出孩子的特質或努力,而不只是籠統地稱讚:「你好棒」。
3.肯定身分:讓孩子知道,他被愛不是因為成就,而是單單因為他/她是我們的孩子。
例如,在生日或重要時刻,寫一張卡片,說明你欣賞孩子的特質、看到他的努力,以及為他感到驕傲之處。這些話語,將成為孩子一生的力量。
不妨試著這樣做,在孩子生日或重要時刻,寫一張卡片給他,內容包括:
你欣賞他的哪些特質?
你如何看待他的努力?
你如何為他感到驕傲?
這樣的話語,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力量。
四、以身作則:你是孩子的第一個榜樣
孩子不會聽你「說」什麼,而是會看你「做」什麼。你的行為、你如何對待另一半、你如何面對壓力,都是他們學習的範本。
1.示範尊重與包容:即使夫妻有分歧,也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
2.示範感恩與讚美:常常表達感謝,不管是對家人還是對生活。
3.示範信仰與價值:讓孩子看到你的信仰/信念,以及如何落實這些價值觀。
陳鴻儒分享,他的兒子長大後寫給他的卡片,提到最感動的畫面是:「爸爸總是誇獎媽媽煮的菜,即使只是常吃的菜餚,爸爸也會真心表達感謝。」這些小小的舉動,其實正在塑造孩子對「家庭」的理解。
從今天開始,成為家庭的祝福
家的樣貌,來自每日微小選擇的累積:帶什麼情緒回家、如何對待配偶、怎樣對孩子說話。即使來自缺乏榜樣的原生家庭,仍可從今天開始選擇做一隻帶回花蜜的蜜蜂;選擇對伴侶說一句感謝;選擇寫張卡片給孩子。這些小小的舉動,會像種子般在家中發芽成長,最終成為遮風擋雨的大樹。
透過一次又一次具體的實踐,我們不僅能營造溫暖的家,更能將這份愛與安全感,代代相傳。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