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一個角落,提供給孩子,也提供給自己】《114年角落學習情境區/學年轉換的美麗》BY/魔莉園長

創作一個角落,可以讓孩子的一整天,有著各種開展,

可以是隱性的,也可以是彰顯的

可以是內在發展的,也可以是外在呼應的。

一學年一次,更替角落時。也同時宣告一件事

我換教室了,我長大了,我從小班變中班,或變大班了。

這是個事實,可被關注,被自己關注,也被環境關照。

我照顧角落,角落也服務著我。

正因為如此,每個學年更替一次,成為教室重要的一件事。

對老師而言,營造一個教室角落,也有很大的成就感,

我們必須認知一件事,當我生活在哪裡,能量就要在那裏。

所以生活的環境中必須有著被

我們自己架構起來的能量,來滋養著自己。

因此,動手做、動腦思考,

身體力行去感受這個自己每天生活的教室,

是否為自己提供了一些什麼?

是欣喜某個角落的生成,覺得好美;

或是某個教具提供了有趣好玩的意義,看見認知進步的美好;

這些都是使用者,與創造者共同可以累積的感受。

當老師實實在在在見證某個孩子,

某個時刻,某個狀態有所改變時,

那麼成就感會跟出現,無論是自我肯定,

或是因為孩子的進步而得到外在的回饋,

那都是值得榮耀的一件事。

角落學習在開放教育裡,特別注重學習線索。

當一個區塊、一組教具、一個標牌或是一套工具或材料。

有了說明,步驟指引,規則說明時,環境自然就成了老師。

當隱性的老師充滿在教室中,老師自然可以透過觀察去看見孩子,

少了一些安撫提醒的聲音,多了一些操作時的互動,

或是開心愉悅的聲音,

那麼自然平和的美德教室,也就出現了。

而學習線索透過團討的教導,規則的建立,

孩子自然也習得了認識文字和圖像的能力,

自動組合圖像、文字,與聲音的指示,

孩子會自動的在大腦裡整合出屬於他自己

可以認知學習的方法與組件。

這都是非常好的一種安靜中學習的氛圍。

總之,角落鋪陳是必要的。

開放教育環境中專業老師能力的要求,

是需要充滿彈性與確定的學習;

除此之外,提供給老師多元的素材、工具和材料,

更是一種團隊的支持

要看見孩子之前,得先看見老師;

要看見老師,得先滿足各種需求。

然後總和許多因素,讓日常充滿各種可能性,

逐步的新增、調整、修正、

最後,仍在一個漂亮美好的還境中,

安心、學習、長大。

BY魔莉園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輕吹,蒲公英飛】《快樂的孩子,分享快樂》的沙龍
33會員
3.6K內容數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w1_JsiydM 第一堂課好可愛。 建立規矩先,這是一開始就可以進入的魔法。 讓孩子穩定的進入課堂,也是魔莉的獨門功夫,這完全是可以掌握的事。 可愛的孩子一來一往中,他們在熟悉老師的模式, 老師也在安裝一些技巧與默契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w1_JsiydM 第一堂課好可愛。 建立規矩先,這是一開始就可以進入的魔法。 讓孩子穩定的進入課堂,也是魔莉的獨門功夫,這完全是可以掌握的事。 可愛的孩子一來一往中,他們在熟悉老師的模式, 老師也在安裝一些技巧與默契
Thumbnail
開學到現在也經過了一個多月,教室裡的角落也逐步有了完整的樣子。 每學期都會有角落驗收的時間,這次我們也讓孩子一起參與角落的介紹, 讓大家來認識我們的角落喔! 在孩子們了解每個角落的規則後,就讓孩子進入角落操作和遊戲。 在語文區;孩子們開心地拿著手偶和同學一起說故事、看書; 在扮演區,
Thumbnail
開學到現在也經過了一個多月,教室裡的角落也逐步有了完整的樣子。 每學期都會有角落驗收的時間,這次我們也讓孩子一起參與角落的介紹, 讓大家來認識我們的角落喔! 在孩子們了解每個角落的規則後,就讓孩子進入角落操作和遊戲。 在語文區;孩子們開心地拿著手偶和同學一起說故事、看書; 在扮演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