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試著避開取捨的現實,卻無法逃離它們。」——選擇,不是損失,而是把力量保留給真正值得的事。
我會挑這本書,是因為自己常常被滿滿待辦事項追著跑。明明每天都在做事,卻總覺得力氣被掏空。讀完後,我意識到,我意識到:「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這句話就像當頭棒喝——很多焦慮其實來自於,優先順序一直被外界牽著走。
選擇的藝術:懂得辨別,才有真正自由
我們最大的盲點,就是把每一件事都視為「必須」。我們常試圖逃避「取捨」,想把所有選項都抓住。但作者提醒:「我們可以試著避開取捨的現實,卻無法逃離它們。」精要主義的第一步,不是做更多,而是勇敢辨別——哪些事才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
這讓我回想起以前的職場經驗。那時候的我總覺得每個專案都得答應,生怕錯過機會。結果表面上很努力,實際上卻沒有一件事能做到最好。現在我會停下來問自己:這件事是否與我的長期方向一致?當答案是否定的,就放下。選擇,不是損失,而是把力量保留給真正值得的事。
學會說不:拒絕的背後,是守護優先
很多人害怕說不,但其實拒絕是一種保護。但書裡提醒我們:「我們的最高優先事項,是保護我們排定優先次序的能力。」當我們對每個人、每個邀約都說「好」,其實是在對自己最重要的事說「不」。
我很有共鳴。以前朋友臨時約聚會,我再累也會答應,結果回家時只覺得更加空虛。後來我嘗試直接表達:「這週我需要休息,改天見。」沒想到,對方其實都能理解。拒絕並沒有破壞關係,反而讓我有力氣在真正想參與的場合裡,全心投入。
留白的必要:空出時間,才有創意
很多人誤以為,把行程排滿就是高效率,但事實剝奪了我們「深思與創意」的空間。
「為了擁有焦點,我們必須逃離日常以便聚焦。」書中這句話提醒我,留白不是浪費,而是一種必要的投資。當我們的行程被填滿,腦袋再也沒有餘裕去思考或創造。
我曾經把週末行程排得滿滿當當,覺得空閒是怠惰。愈是想證明自己很努力,但心裡卻更焦躁。反而是那些留白的時刻——一場散步、一杯安靜喝完的咖啡——讓我突然看清下一步要走的方向。真正的靈感,往往誕生於空白。
生活的基本功:睡眠、玩樂與留意
精要主義並不是冷冰冰的自律,而是溫柔地提醒我們——生活需要節奏。書中強調,睡眠不是奢侈,而是維持判斷力與專注的必需;玩樂不是浪費,而是激發創意的泉源;而「留意」則讓我們在忙碌中仍能看見細微之美。
我開始允許自己好好睡一覺,而不是熬夜硬撐;我允許自己在週末單純看一部喜歡的電影,而不是逼自己完成清單。這些看似「偷懶」的行為,反而讓我在工作時更專注、效率更高。
執行的關鍵:精、簡、準
書裡提到,精要主義並不是光說不練,而是要落實「精、簡、準」。
- 精:鎖定最關鍵的那一件事。
- 簡:刪去多餘的程序,讓過程更流暢。
- 準:專注於當下,把事情做到最好。
我在規劃工作時嘗試這套方法。以前我常同時打開三個專案文件,結果三個都沒完成。現在我只設定一個「今日最重要目標」,完成後再處理其他瑣事。這種方法讓我的專案品質提高,壓力也減輕許多。
結語
《少,但是更好》對我最大的提醒是:人生不是要做得更多,而是要選得更對。人生的自由,不在於抓住所有,而在於懂得取捨。
當我開始懂得辨別、學會說不、保護留白,生活變得更有方向,也更能感受到心裡的寧靜。
這本書適合正被「忙碌」困住的人閱讀,特別是:
- 在職場上感到疲憊、想找回重心的人
- 想平衡生活與工作的斜槓族
- 或者正在被「選擇焦慮」卡住的人
讀完,你會明白:真正的自由,不在於什麼都抓住,而在於學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