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本文為系列之一,將著墨在「重做歷屆試題」的4個面向上。
引言
115學年度學測日期排在1/17(六)-1/19(一)
大考將至,有志競爭錄取門檻較高的校系的考生們,此時應該是緊鑼密鼓備考。
單就英文學科,相信考生都有自己獨門的準備方式,又或者會聽取各種不同意見。
無論是謹遵學校老師安排的方式準備,抑或私下找到家教或補習班規劃的訓練安排,自主訓練仍舊是備考過程中最重要的形式。
本文提供給想要自行練習,卻苦於明確指示的考生;以下分享值得參考的準備方向:
一、重做歷屆試題
準備任何學科考試,練習做歷屆試題應該是必備的作業。
原則上,往年試題都會參考前一年度的試卷,微幅修改,或避開特定元素以免重複出題。
因此,初次應試的考生值得先做歷屆試題,熟悉題型與可能入題的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自108課綱於民國109年上路後,已經導入新的命題方式【可以參考新遊戲規則一文】;按照新考綱設計的試卷已於111年正式上路。
往後的設計都採108課綱素養導向──強調「閱讀,」遠大於「背一堆冷僻單詞、背多分」的應試策略──的命題原則。
因此,可以斗膽地論斷:110年度以前的試卷全部擯棄了;研究再之前年度的試卷已毫無意義。
筆者建議只「細緻」鑽研111年以後的試卷;研究的重點應著重以下4個面向:
1. 考題的考點(testing objectives)
高中階段英文科試題考點不會逃脫:
- 「辨識常用字詞」(lexicon)、
- 「常用的字詞配搭」(collocation)、
- 「文法功能」(grammatical functions)、
- 「正確分辨文料的語境」(context)。
進行解題時,應注意包裹題目篇章、語句的語境,以及對應該語境而出現的詞彙。
2. 常見的語境、相應出現的字詞、字句
延續前面的重點,筆者建議考生適當地標註題目篇章的「用語環境。」
例如,在閱讀大題的長文旁邊,寫上「內容主題所屬的領域」、「文類」、「可能出現在哪種媒體當中。」
以114年43-46題「俄羅斯飲酒習慣」一文,可以推測該文可能出現在「介紹飲食文化的雜誌,」或「介紹健康議題的雜誌、網站」中。
理解「語境,」有助於記憶詞彙,以及常見的字詞配搭。
3. 辨識常出現的詞彙(詞頻),來回參照7,000字彙表、課本,以及歷屆試卷
熟讀歷屆試題的用意並非死記特定題型,或把卷子當單字本啃食,而是要訓練自己「辨識常見字詞出現的頻率」──亦即「詞頻」(frequency)。
越常出現的用詞、特定的配搭,就是越要熟記的字彙。
極端勤勞的指導者會把題目中出現的選項詞彙分門別類;亦即,勤勉地標註「L幾」、「高幾課本」出現過。
考生倒是不必做到這種程度;但是,必須要注意的點是:
試卷中出現的選項詞彙,原則上,收錄在大考中心公布的7,000單常見詞彙列表當中。而這些字詞是頻繁出現在各個版本教科書的課文裡。
因此,相互參照字彙表、課本、歷屆試卷是重要的功課。
4. 鑑別度、命題的黃金配方
縱觀111-114年度,試卷的鑑別度皆相當高。
如果每年成績統計都顯示各級分的常態分佈,這意味著大考中心委員會已經掌握命題的黃金配方【參考新規則】。
只要成績分布的狀況不變,試卷的格式就不會有大幅度的變動。
樂觀來看,只要掌握命題方向,就能拿到理想的分數;相反地,悲觀來看,若不能跟上新的命題規則,恐怕會被掃地出門。
因此,研究歷屆試題將有助於預測應試年度的出題,如非死背硬記題型,而是紮實研究題目的測驗目標。
行有餘力,可以試著做「研究用試題,」親自印證考綱所說明的命題方向。最重要的結論是:老派的「背多分」策略已被課綱委員系統性地破解,幾乎失效。
小結
總結本文,筆者指出「重做歷屆試題」的重要性。
此舉幫助考生「掌握考點,」以及「辨識與熟悉常入題的語境,以及經常連袂出現的字彙、字詞配搭。」
反覆參照7,000單列表、課文、歷屆試題,考生應能辨識常見字彙;高詞頻的字詞就是必須知道的單字。
最後,行有餘力,親身體驗學測試卷的鑑別度。這麼做的話,考生會體認:
「光憑僥倖,很難在英文科試驗中脫穎而出。」
參考資料
[1] 115學年度考試簡章[PDF]
[2] 研究用試題(總編)
[3] 英文科研究用試題[PDF]
[4] 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PDF]
[5] 學科能力測驗英文考科考試說明(111 學年度起適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