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長在課堂後問我:「教官,我的孩子數學不是頂尖、英文也沒有特別好,他還能當飛行員嗎?」這個問題很常見,也很能理解。似乎有些人對「機師」的印象,總是和「天才、聰明、頂尖」劃上等號。
作為一名飛行教官,我想和各位爸媽分享:成為機師,並不需要天才腦袋;但熱愛本身,也不是全部的答案。
🚀 飛行員需要「綜合素質」而不是單一天分
飛行員的訓練,不是要找數學家、也不是要找語言天才,而是要找能夠「穩定表現」的人。這裡的穩定包括:
知識基礎
- 數理和物理基礎幫助理解飛行原理,但不需要奧林匹亞等級。
- 英文是國際航空的語言,至少要能有效溝通,逐步加強就好。
技能養成
- 操縱飛機需要反覆練習,就像學開車或游泳,靠的是肌肉記憶和習慣養成。
- 模擬機與實際飛行訓練,會把複雜程序化繁為簡,透過 SOP(標準作業程序)確保安全。
心理素質
- 冷靜應變、抗壓性高,這比單純的智商還重要。
- 能聽從指令、遵守紀律、同時保有自我判斷。
熱愛與動機
- 熱愛是長久堅持的燃料,能讓孩子在枯燥的課程與嚴格的訓練中保持動力。
- 但只有熱愛、沒有行動和紀律,終究無法完成訓練。
除了常見的項目,我個人想補充...
比起為了飛行員努力,我們應該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身心健康與外型相貌也是重要的項目。例如:視力保健、體態管理。
除了專業與熱愛,飛行員也是航空公司的形象代表。雖然戴眼鏡(視力矯正)看得清楚就可以符合部分視力檢查標準,良好的視力還是很重要,因為飛行需要敏銳的觀察與精準的判斷;平常應避免過度用眼,並定期檢查。
外型管理同樣重要,不單是外表的整潔,還包含牙齒健康、體格維持,以及專業得體的儀態。這些不只是為了形象,更象徵一名飛行員對細節的重視與自我要求。父母若能引導孩子養成「不斷優化自己」的習慣,這種自律會在未來的飛行生涯中發揮巨大作用。
🛫 熱愛 + 紀律 > 天賦
訓練過程中,我看過不少「腦袋很好,但缺乏耐性」的學生,也看過「起點普通,但有紀律、有毅力」的學員。往往後者才能真正走到最後。
飛行是一份需要長期投入的專業:
- 前期要通過英文測驗與學科考試。
- 中期要完成嚴格的飛行檢定。
- 後期要面對航空公司模擬機考核。
這些挑戰沒有捷徑,但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標準。只要孩子能一步一步達成,就能逐漸走到駕駛艙。
👨👩👦 給家長的建議

- 別過度比較:不用擔心孩子成績不是第一,只要有穩定的學習能力與態度就行。
- 鼓勵英文能力:英文是關鍵,這是孩子越早投入越划算的投資。
- 培養紀律與責任感:飛行員最重要的特質,是能對乘客與飛行安全負責。
- 提供體驗機會:模擬機、航空營隊,讓孩子親身接觸,確定對飛行的熱情是真的。
✈️ 結語
成為飛行員,不需要天才腦袋,但一定需要 持續的熱愛、紀律的訓練,以及家長的正確引導。
所以,爸媽們,與其擔心孩子是不是天才,不如幫助他們在小學、國中、高中階段逐步建立基礎能力與正確態度。這樣,當機會來臨時,他們就已經準備好,能勇敢地坐進駕駛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