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我見過無數高階主管與資深專業人員,他們在會議室裡總是鎧甲在身:笑著、堅定著、邏輯清晰著。
但私下,卻有人悄悄對我說過一句話:「我好久沒有允許自己真正難過過了。」
我們的文化,推崇堅強、要求理性,甚至教會我們「快點走出來」,彷彿流淚與悲傷會降低專業感。但真相是:那些從不給自己悲傷空間的人,往往也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
我們為什麼在職場不敢悲傷?
我曾輔導過一位外企的總監。她在失去父親後,第二天就回到公司開會。
大家都誇她「專業」,而她也告訴自己:「領導不能軟弱」。
然而,三個月後,她在一次簡報中突然情緒潰堤,連她自己都嚇到。
她說:「我好像把自己凍住了,不只是悲傷,連喜悅也感受不到了。」
這不是個案。許多領導人和專業人士,都習慣把脆弱推到內心深處。
表面上是理性高效的決策者,內心卻是無聲的孤島。
悲傷不是弱點,而是深度的情感能力
👉 不允許悲傷,短期看似是一種「職場韌性」,
👉 但長期下來,卻是對自我感受的消耗。
心理學告訴我們:壓抑情緒並不會消失,只會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存在。
當你禁止自己悲傷,你同時也封鎖了感受力。
久而久之,你可能發現自己連幸福、滿足都感受不到,只剩「應該」與「責任」。
真正成熟的領導力,不是永遠無堅不摧,而是能允許自己有傷口,並知道如何修復。
三步解鎖「職場悲傷力」
- 設定情緒空間
就像安排會議一樣,給自己留一段「無需堅強」的時間。哪怕只是 10 分鐘,讓自己安靜去感受情緒。 - 真實表達,不必裝作沒事
適度地對值得信任的同事、家人,說一句:「我現在很難過。」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真誠。 - 把悲傷轉化為連結
你會發現,當你真實展現情緒,團隊反而更願意跟隨。因為一個懂得承認自己有限的領導者,更能讓人感到踏實。
真正的强大,是柔软中生长的韧性
悲傷不是你的缺陷,而是你真心付出的證明。
允許自己悲傷,不會讓你失去威信,反而會讓你更接近一個完整的自己。
走過風雨的人都知道:領導力,不只是決策與成果,更是敢於面對內心,然後帶著修復過的自己,繼續領路。
📌 想請你一起反思:
🔹 A. 你是否也習慣把悲傷隱藏起來?
🔹 B. 你是否正在學會,給自己更多情緒空間?
🔹 C. 你是否已經懂得,悲傷也能成為力量?
💬 留言分享你的答案吧,也許你的經驗,正好能鼓勵到另一位正在堅撐的人。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幫忙 按讚 + 分享,也讓更多領導者看見職場的修煉。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 如果你正在學習如何在職場裡「放過自己」,歡迎追蹤我。這裡不只是談管理,更談領導者的內在修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