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涯迷惘中找到自我:我的職場浮沉與體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總覺得我的人生持續在一種混亂的狀態,特別是出了社會之後這種感覺一天天地加強,但這種感覺其實不差。

看似光鮮亮麗的第一份工作

研究所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半導體外商工作,雖說是許多人稱羨的高薪工作,但對我來說是個無比巨大的挑戰,我過去的所學完全和這家公司需要的技能不相關,進來這家公司後需要一切從零開始。

也許正因為如此,入職後好一段時間都在痛苦中渡過,我需要加倍努力補上過去沒有學到的技能,最終我認為我在公司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我負責的專案是前所未有的多,加薪幅度也是數一數二的快,但我卻在工作中失去了自己。

大多數的客戶很滿意我的表現,但也有好幾次客戶跟我開玩笑說「你怎麼看起來快死了,不要死在我公司欸」,我想這其實是個警訊。雖然我不認為我做的一切是徒勞,但那時我在思考這樣的生活究竟是不是我要的。

過了一陣子之後,我認為那份工作實在是太過於消耗自我,沒日沒夜地工作、客戶偶發性的情緒失控以及不喜歡工作內容,我最終還是離職了。

那時遭到許多人的反對,特別是家族中的長輩覺得放棄這麼高薪的工作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他們總是說討厭工作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去其他地方我也不會喜歡我的工作,不如選一個高薪工作安安穩穩地待著。

我說不要。我討厭明知身在不適合自己的職場,卻又不思改變的自己。

我認為我值得更好的地方。我想追求自己不同的可能,於是我辭職了。

成為夢想中的文字工作者

我夢想著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於是我找上了一家專利事務所。每天上班就是在學一些新知識(客戶的專利),並且將這些抽象的知識轉換為專利文字。我認為我過得非常地充實,我學了很多產業的KNOW HOW,也做著我夢寐以求的文字工作,儘管薪水少的可憐,但我一開始仍感到無比滿足。

至於我的表現,我遇上一名非常嚴格的主管,我想我這輩子很難忘記她教育我的模樣(下面捶桌子這張圖片滿像她的模樣的)。這位主管說的話大部分都有她的道理,只是要求高到大家都覺得不太合理,也經常情緒失控。有好多次我被她教育完之後,我的同事以及其他主管都會來拍拍我,說我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不要太把主管的話當一回事。

此外,主管希望我的文字風格可以和她相似,不過對我而言,這過度限制了我的文字發揮能力,我認為這樣的產出是毫無靈魂的。拉鋸了一陣子之後,我認為我不適合這個地方,提了辭呈。

對了,我是這位主管底下的最後一位員工,其他學長、學姊都先走一步了。

我帶著對於文字的浪漫與堅持進入這間公司,但是公司要的是賺錢,不是我的浪漫與堅持。提出辭呈後,更上級的兩位主管提出了許多誘人的條件,我真誠地說出這些日子以來的感受,無論是感受到的委屈或是對於公司栽培的感謝,也婉拒了公司的好意。

這兩位上級主管也一樣很真誠地跟我聊了許多,前前後後加起來應該聊了有6小時吧。除了感謝我這些日子以來的付出,也對於我在這間公司受到的委屈感到抱歉。

雖然最終我仍告別了這個職場,但我覺得我在這個職場中也拾獲了許多難得的經驗。

職涯浮沉

在這段職涯浮沉中,我魯莽地闖進沒有相關背景的半導體行業,也魯莽地為了文字工作者的夢想而去專利事務所上班,但我覺得在魯莽之餘也摸清了我真正渴望的職涯是長什麼樣子。

認識我十年的好友Wayne跟我說,他覺得我很厲害,勇敢跳出不適合自己的職場,也勇敢追夢嘗試成為文字工作者。第一次聽到時愣了一下,我決定離職只是很純粹地覺得不喜歡,決定成為文字工作者也只是很純粹地因為喜歡,原來這些決定在別人看來是這麼的有勇氣。

仔細想想好像是的,決定離開一個職場確實需要滿大的勇氣。在職的時候許多同事以及客戶都抱怨工作很累,對於工作的怨言可以說是無窮無盡。儘管如此,真正離職的人卻是極少數。我不明白同事選擇不離職的理由,但是我不能忍受自己待在不適合自己的職場消耗青春。

回到文章一開頭,我說我自己處在一種混亂的狀態,是因為我覺得我沒有順應著家人或是社會的期待,待在一個安穩的職場靜靜做到退休,反而是持續轉換職場嘗試自己不一樣的可能。我說我認為這樣的狀態感覺其實不差,是因為其實我可以看見我每一個看似衝動的決定下的脈絡,儘管處在混亂狀態,但比起剛出社會的自己,我確實更了解我期望的職場是怎麼樣的,也不會在未來的某天說出「如果我當初有選擇XX職場,搞不好我現在就是XXX了」這種令人惋惜的話了吧。

關於職場的部分就先寫到這裡吧。雖說我的職場生涯稱不上是成功,但至少我無悔於我的每個決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OK JIM'S SALON
6會員
8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書吉的沙龍,這裡會分享一些讀書心得和日常隨筆
BOOK JIM'S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9/14
這本書的作者劉潤是中國著名的商業顧問、潤米諮詢的創始人、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也曾任騰訊、百度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可以說是職場經驗非常豐富的作者。 單看「底層邏輯」這個書名的話可能會覺得不好讀,但作者善於說故事以及圖表呈現,使各種事物的底層邏輯十分好理解,依然算是可讀性挺高的一本書。
Thumbnail
2025/09/14
這本書的作者劉潤是中國著名的商業顧問、潤米諮詢的創始人、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也曾任騰訊、百度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可以說是職場經驗非常豐富的作者。 單看「底層邏輯」這個書名的話可能會覺得不好讀,但作者善於說故事以及圖表呈現,使各種事物的底層邏輯十分好理解,依然算是可讀性挺高的一本書。
Thumbnail
2025/09/10
某次鋼琴老師對這位同學說出「你是豬阿」、「我教狗,狗都會了」這類無理的羞辱,而這位同學臉上掛著沒有靈魂的表情,一滴淚都沒有掉,至於他的父母則是非常的謝謝老師,希望老師嚴厲一點無所謂。作者邀請你這次站在自己這邊,告訴自己「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Thumbnail
2025/09/10
某次鋼琴老師對這位同學說出「你是豬阿」、「我教狗,狗都會了」這類無理的羞辱,而這位同學臉上掛著沒有靈魂的表情,一滴淚都沒有掉,至於他的父母則是非常的謝謝老師,希望老師嚴厲一點無所謂。作者邀請你這次站在自己這邊,告訴自己「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Thumbnail
2025/08/19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有時幸,有時傷》的讀書心得。 張西口中的乾媽是她的姑姑,在張西國外留學之際突然小腦病變,原先應該是彩色的三十一歲瞬間被矇上一層灰。張西收拾行李起身回台灣,但仍沒有趕上見乾媽最後一面。回到台灣後,張西需要面對的是乾媽的喪事。
Thumbnail
2025/08/19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有時幸,有時傷》的讀書心得。 張西口中的乾媽是她的姑姑,在張西國外留學之際突然小腦病變,原先應該是彩色的三十一歲瞬間被矇上一層灰。張西收拾行李起身回台灣,但仍沒有趕上見乾媽最後一面。回到台灣後,張西需要面對的是乾媽的喪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明明是辭職,卻像在寫得獎感言。 也寫給現階段可能有些迷惘的你。 我的第一份工作,待了7個月。2021年1月,我決定離開顧問公司,嘗試朝文字領域發展。至於下一份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則要放到以後有機會再說。 畢業前的過渡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什麼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當我回顧那七個月的工作歷
Thumbnail
明明是辭職,卻像在寫得獎感言。 也寫給現階段可能有些迷惘的你。 我的第一份工作,待了7個月。2021年1月,我決定離開顧問公司,嘗試朝文字領域發展。至於下一份跟文字有關的工作,則要放到以後有機會再說。 畢業前的過渡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什麼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價值,當我回顧那七個月的工作歷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知道,以這個為出發點去思考很多人生重大的事,心裡都會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工作或許只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它影響著你的收入來源、時間的投資方向以及人生的滿足度。透過不斷地尋求內心的渴望和不斷地嘗試,或許你就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路,但首先我們要先準備好上路的勇氣和地圖。
Thumbnail
工作或許只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它影響著你的收入來源、時間的投資方向以及人生的滿足度。透過不斷地尋求內心的渴望和不斷地嘗試,或許你就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路,但首先我們要先準備好上路的勇氣和地圖。
Thumbnail
很久不曾和此長篇大論的介紹自己,有點不大適應。但還是慎重的自我介紹一下。 首先,謝謝您來賞文,敬我們萍水相逢的緣份…
Thumbnail
很久不曾和此長篇大論的介紹自己,有點不大適應。但還是慎重的自我介紹一下。 首先,謝謝您來賞文,敬我們萍水相逢的緣份…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