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8:跨文化職場的邊緣人:如何找回身份認同?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那天晚上,我和 Zoe 約在信義區的一間小酒館。霓虹閃爍,氣氛熱鬧,可她卻靜靜攪著手裡的氣泡酒,眼神有些飄忽。

「大叔,你知道嗎?我最近在公司裡,常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

她的聲音不大,卻沉甸甸的。

「我們公司是跨國企業,團隊裡有美國人、日本人、德國人,還有我這個台灣女生。每次開會,我都覺得自己的聲音被淡化了。明明提了點子,卻沒人接話;可是外國同事講的,哪怕一樣內容,卻馬上被誇讚。」

她停了一下,苦笑著說:「久了,我甚至懷疑,是不是因為我來自小地方,所以注定不重要?」

raw-image

我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倒了杯水,慢慢說:「Zoe,你知道足球比賽裡,有時候球員雖然技術不差,但因為膚色、口音、或不是主流國家,就很難被選進主力隊伍。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身份認同』的偏差。」

raw-image

她抬起頭,有點驚訝。

「嗯,你現在遇到的,不是專業不夠,而是文化環境裡的隱形偏見。跨國企業就像一場國際比賽,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文化護照進場。有些護照天生比較『響亮』,比如美國、歐洲;而來自小國或非主流文化的人,往往要花更多力氣證明自己。」

Zoe 聽完沉默了,手指輕敲桌面:「所以,不是我的錯?」

我點頭:「不是。這是一種『系統性偏見』。問題不在妳個人,而在環境。但妳能做的,是找到方法,把這道『隱形國界』翻越。」


心理學的視角

我在紙上寫下三個詞:身份、歸屬、價值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有三大核心需求:被看見(身份)、被接納(歸屬)、被肯定(價值)。當這三個需求被忽略,人就會感到邊緣化。」

Zoe 點頭:「對!我覺得自己在會議裡透明,好像講話沒份量。」

我補充:「而在跨國企業裡,這種『文化邊緣化』特別常見。因為語言、文化、甚至幽默感不同,很容易讓少數族群感到孤立。久而久之,這不只影響表現,還會動搖自信。」

她眼神一暗,低聲說:「大叔,我最近甚至開始懷疑,我適不適合待在這樣的公司。」


我想起自己年輕時的經歷。

「Zoe,你知道嗎?當年我去美國念博士時,也是班上唯一的台灣人。每次討論時,我的口音讓同學笑,有時候明明講得很有道理,卻沒人理會。後來,一個美國同學重複我的話,大家才點頭稱讚。」

raw-image

我苦笑了一下:「那時我心裡超不平衡,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永遠比不過他們。但後來我學會了三件事:找盟友、建橋樑、創價值。」


三個突破關鍵

1. 找盟友(Alliance)

在跨國企業裡,不要單打獨鬥。去尋找一兩個願意支持你的人,可能是同事、主管,甚至跨部門夥伴。當你發表意見時,有盟友幫你 echo(附和、補充),聲音就不容易被淹沒。

2. 建橋樑(Bridge)

不同文化之間,常缺乏翻譯。你要當那個「橋樑」,把不同語境轉化,讓大家理解。比如美國人習慣直接,日本人習慣含蓄,你就能成為兩者之間的協調者。這樣,你的價值就超越了專業,而變成團隊不可或缺的「黏合劑」。

3. 創價值(Value)

別只專注在「比別人一樣好」,而是要「提供獨特價值」。身為台灣人,妳可能對亞洲市場更敏感;身為女生,妳可能更細膩。這些差異不是劣勢,而是獨特視角。要讓團隊看見:因為有妳,結果不一樣。


「大叔,你這樣說,我突然覺得……我一直想要變得跟他們一樣,可是其實我該做的,是找到我自己的獨特。」

她眼神亮了一點,像是抓住了什麼。

我笑著點頭:「沒錯。差異不是你的弱點,而是你的資產。


生活的延伸

Zoe 嘆了口氣:「可是不只職場,我有時候在感情裡也會這樣。比如,男朋友是外國人,他常開一些我聽不懂的玩笑,久了我會懷疑,我是不是永遠都跟不上?」

我說:「這就是身份認同的延伸。當我們太在意『我是不是符合對方的文化』,就會忽略『我自己本來的價值』。感情裡,重要的是互相欣賞,而不是單方面迎合。」

她點頭,若有所思。


我寫下一個小練習,交給 Zoe:

【身份認同日記】

每天回答三個問題:

  1. 今天我在哪裡感覺到自己被看見?
  2. 今天我在哪裡感覺到自己被邊緣化?
  3. 今天我能如何把「差異」轉化為「價值」?

這個練習能幫助她覺察,並慢慢建立心理韌性。


行動方案

我給了 Zoe 一份「跨國職場行動清單」:

  1. 在會議前,先私下找一位同事溝通,請對方在妳發言時 Echo。
  2. 用「數據+故事」的方式表達意見,讓國際團隊更容易共鳴。
  3. 主動提出「文化翻譯」角色,幫助不同背景的同事互相理解。
  4. 每月設定一個「個人價值專案」,展現妳的獨特觀點。
  5. 找一位 Mentor(導師),幫妳在組織裡建立影響力。

結語

Zoe 靜靜看著那張清單,臉上慢慢浮出笑容。

「大叔,我覺得……原來我不是『邊緣人』,我只是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我舉起杯子,笑著說:「對啊,妳不是邊緣,而是橋樑。跨國企業需要的,不是更多一樣的人,而是能把不同文化連結起來的人。那,就是妳的價值。」

她眼裡閃過一絲光亮。那一刻,我知道,她開始走出那片陰影。


✍️ 總結

在跨國企業裡,文化差異常讓人感到孤立,但這並不代表你不重要。

  • 覺察:知道邊緣化的感受,承認它。
  • 轉念:差異不是缺點,而是獨特資產。
  • 行動:建立盟友、成為橋樑、創造獨特價值。

職場裡的「隱形國界」,其實就是人生給你的挑戰。翻越它,你會發現,世界並不只分成「中心」與「邊緣」——而是因為有你,地圖才完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5會員
256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16
在 AI 帶來效率革命的同時,許多上班族卻像 Zoe 一樣陷入焦慮:會不會下一個被取代的就是我?透過 Zoe 與 Alan大叔的深夜對話,文章以故事方式揭開「AI 焦慮」的心理根源,並用正向心理學與管理學方法提出解方——從工具升級、價值升級到心態升級。AI 不會取代人,但會淘汰不願學習的人。
Thumbnail
2025/09/16
在 AI 帶來效率革命的同時,許多上班族卻像 Zoe 一樣陷入焦慮:會不會下一個被取代的就是我?透過 Zoe 與 Alan大叔的深夜對話,文章以故事方式揭開「AI 焦慮」的心理根源,並用正向心理學與管理學方法提出解方——從工具升級、價值升級到心態升級。AI 不會取代人,但會淘汰不願學習的人。
Thumbnail
2025/09/16
在職場裡,你可能遇過這種主管:不會直接罵你,但會用冷淡、沉默、忽視來折磨你。那種感覺很像在冰箱裡工作,明明沒人說什麼,卻每天被凍得發抖。Zoe,就是這樣的受害者。當她受不了這種「冷暴力」時,她找到她的導師──Alan大叔,想問:到底要怎麼保護自己、不被情緒操控?這篇文章,可能是你現在最需要的解藥。
Thumbnail
2025/09/16
在職場裡,你可能遇過這種主管:不會直接罵你,但會用冷淡、沉默、忽視來折磨你。那種感覺很像在冰箱裡工作,明明沒人說什麼,卻每天被凍得發抖。Zoe,就是這樣的受害者。當她受不了這種「冷暴力」時,她找到她的導師──Alan大叔,想問:到底要怎麼保護自己、不被情緒操控?這篇文章,可能是你現在最需要的解藥。
Thumbnail
2025/09/04
在辦公室裡,你看見的是她總帶著笑容的臉龐,卻沒看見她深夜反覆失眠、胸口壓迫的孤單時刻。這篇專欄透過小玲的故事,揭開職場情緒內耗的真相:從電梯裡的沉默、會議上的安全答案,到夜深人靜的焦慮翻身。我們都曾在笑容背後,與自己不為人知的緊繃拉扯。唯有學會為自己留下一方呼吸的空間,才不會在壓力中徹底迷失。
Thumbnail
2025/09/04
在辦公室裡,你看見的是她總帶著笑容的臉龐,卻沒看見她深夜反覆失眠、胸口壓迫的孤單時刻。這篇專欄透過小玲的故事,揭開職場情緒內耗的真相:從電梯裡的沉默、會議上的安全答案,到夜深人靜的焦慮翻身。我們都曾在笑容背後,與自己不為人知的緊繃拉扯。唯有學會為自己留下一方呼吸的空間,才不會在壓力中徹底迷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職場中,你是否曾經把同事視為家人,無所不談,甚至把辦公室當成第二個家?如果是,那麼你可能需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今天,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我們不應該把同事當成親人。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芳的故事。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職場中,你是否曾經把同事視為家人,無所不談,甚至把辦公室當成第二個家?如果是,那麼你可能需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今天,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我們不應該把同事當成親人。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芳的故事。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Thumbnail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常常在不同場合,不同團體,碰到來自不同工作領域的朋友,他們常會問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或學生,或做工的人),力量很微弱,能夠幫得上什麼忙嗎?」   的確,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也有太多的人陷於巨大的困境等待改變,甚至我們也知道,整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代也有許多太過艱難的
Thumbnail
常常在不同場合,不同團體,碰到來自不同工作領域的朋友,他們常會問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或學生,或做工的人),力量很微弱,能夠幫得上什麼忙嗎?」   的確,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也有太多的人陷於巨大的困境等待改變,甚至我們也知道,整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代也有許多太過艱難的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有時候講話會口吃,考托福口說的時候曾經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現在在澳洲當雲端架構師,指導企業設計和規劃雲端解決方案。 同時經營《中途筆記》部落格與 Facebook 粉專,曾受邀至各大企業擔任教練與講師、作品刊登 10 多個媒體。 #海外職場 #跨文化溝通 #雲端運算 #閱讀筆記
Thumbnail
有時候講話會口吃,考托福口說的時候曾經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現在在澳洲當雲端架構師,指導企業設計和規劃雲端解決方案。 同時經營《中途筆記》部落格與 Facebook 粉專,曾受邀至各大企業擔任教練與講師、作品刊登 10 多個媒體。 #海外職場 #跨文化溝通 #雲端運算 #閱讀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