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收到前公司同事來line詢問近況,我忽然覺得,當我最近認真覺得有點無聊,開始在想接下來要做甚麼的時候,同事來問近況,其實不是想知道我退休過得如何?而是應該在想我是不是找了其他工作,然後我的新公司有沒有適合它們的職缺?
大概它們以為我離職前說的"可能就退休了"是開玩笑的吧。
其實離職前我說這句話的時候,70%的確是覺得就會退休的了,只有30%在想如果有不錯的工作,可以再做。前提是:"如果有不錯的工作"。離職後到現在我收過一家大外商主動來詢問對他們某職位的興趣,因為興趣不算高,所以我直接回信說等我去紐約休息完回來再說,他就消失了。近日有一家獵頭也來說有個工研院技轉分出來的新創公司在找人,說看到我的經歷覺得很合適,來問我的意願,我看一看覺得現在對有挑戰性的工作興趣不高(以前可能會很有興趣),所以也直接回覆說不適合。現在,就是除非真的有很想做的工作,不然實在不想再去上班了。其實,我本質上就真的是一個錢夠用就好了的人。
這兩天真的覺得很無聊,偶爾看到、也開始看一些有關退休的文章。
想說參考看看其他人退休都在做甚麼? 像是下面這篇,好像工具書,乾脆列出他建議你可以做的事,其實看看好像大家的退休生活都差不多。
無聊到分類自己應該是屬於退而不休這一群的吧?
然後,因為時間太多,真的得好好想想要做甚麼? 或...不做甚麼。
今天慶幸自己現在退休錢還不夠多,所以有個目標,就是要在哪時候資產再上升到多少,才能更安心退休。我覺得這是個禮物,假設我現在退休就已經有足夠的錢了,以我的個性,我現在會更佛系投資,就像我之前還在上班一樣,股票反正都是多賺的,所以更是佛系在投資,但現在,因為有一個既定目標,所以雖然我的投資"動作"是佛系比如看盤不勤,但我的投資心態是積極的比如每月至少得有多少進帳。我認為這讓我的生活多了點樂趣。也讓我發現原來我可以真的這樣設目標,而且,因為設了目標,投資法也會不一樣。
比如之前有上班我的投資,就是找到標的然後只要耐心等,等標的長到我要的價格,中間幾乎不去管它,每天就喵一下他今天怎麼樣、大盤怎麼樣就好。
但現在,我自己會搞"月結"。比如到月底,即便我當時覺得還會再漲,我也會先做一個賣出的動作來月結他,讓自己感覺到比如這個月的業績是多少,這也給我帶來樂趣。例如美股,每個月月底我會來結帳個一次(中間可能有過兩三次交易,但月底一定來一次),讓自己在月底有個數字去對比上個月月底的數字,然後知道自己賺多少,如果覺得該股還可以漲,就是結了這個帳,再買進。這讓我在跟家人聊天時,也可以具體說我這個月賺了多少多少,感覺自己真的在經營一項生意一樣,很有意思。
不知道有沒有其他也是幫自己投資的投資人跟我一樣?
月結也給你帶來樂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