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只想照顧人,我想設計出能讓人學會照顧的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把實務變成教材,把照顧變成可以傳承的經驗」是除了成為紀錄者外,另一個想法...

【過去】現場出發累積了六年的照顧經驗

  • 強調不是只有操作技巧,還觀察到人的情緒多樣、互動與家庭系統的重要跟無奈
  • 有一次,一位阿公在我幫他洗澡時突然落淚,他說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需要人幫忙。也有一位家屬告訴我:「你們照顧得很好,但我媽媽還是一直罵你,不是針對你,她只是怕。」
  • 這些時刻讓我明白,照顧不是只有操作技巧,還要看見人心背後的壓力、恐懼與無奈。那一刻,我才明白,照顧不是只靠技術,而是要看見「人心背後的壓力與恐懼」
  • 那一刻也開始想:「如果這些經驗能轉化成教材,會不會讓更多人少一點害怕、少一點跌捯幾次?」
  • 我也從不是一開始就會教學的人,只是從『每天照顧別人』開始,慢慢累積一份我想說的話

【轉變】開始想:「這些東西能不能教出來?」

  • 參加的課程(進修部/社區訓練/線上研習等),給了「教學」的概念
  • 某次在進修部的課堂上一位老師說:

「你們的照顧經驗,未來也可能成為別人的教材。」

我愣住了。那一瞬間我想到太多事:

那些學妹學弟剛下現場時的慌張、我第一次不會翻身時的無助、 被家屬誤會後我不敢開口解釋的難堪……我想,如果有人在他們踏進照顧前,就告訴他們:

  • 你會遇到什麼情況?
  • 要怎麼處理突發情緒?
  • 自己崩潰的時候可以怎麼自救?

那是不是可以減少很多無力與壓力?

我發現,傳統訓練裡面往往只講流程、標準操作和法規制度,但少了:

  • 情境模擬
  • 真實案例討論
  • 共感的對話練習
  • 自我照顧的提醒

這些東西,沒有出現在講義裡,但它們卻一直真實存在於照顧現場。所以我開始試著寫教案、做PPT,從我所知道的出發,幫助別人熟悉現場、準備心情。也是在某堂課上,一位曾是照服員的學姐,現在成為了講師。她走上講台的樣子讓我想了一整晚:

「也許有一天,我也能把這些年走過的照顧路,轉化成能陪伴他人前行的教材。」

  • 想要開始嘗試寫教案、做PPT、幫助更多的人去熟悉現場情況

【願景】想成為能帶出新世代照顧者的「教學設計者」

  • 不想只是「老師」角色,而是「設計者」:設計整個體驗與理解過程
  • 我不只想當「講課的老師」,我想成為一位「教學設計者」。
  • 設計整個體驗,設計理解的過程,也設計情緒可以被承接的環境。
  • 我想設計的不是冷冰冰的章節或投影片,而是——
  1. 照顧情境圖卡:幫助學員辨識案主情緒、互動困境
  2. 小組模擬劇場:讓學員演練與長輩、家屬的互動方式
  3. 感官練習工具:幫助照服員覺察自己身心狀態
  4. 共感對話訓練:不是只教怎麼講,而是怎麼陪伴與傾聽
  • 我想像,有一天我站在社區教室的白板前,和十位剛踏進照顧世界的夥伴一起:
  1. 練習模擬翻身
  2. 演練「案主崩潰情緒」怎麼接住
  3. 討論「當你也快撐不住時,你怎麼照顧自己」

那個畫面,一定很不一樣!!

  • 【下一步】會怎麼做(計劃與行動)

我還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我願意開始累積。

我不急,我願意慢慢來。

我會:

  • 練習製作更多教材樣本
  • 寫一篇篇有溫度的教學文章
  • 整理自己走過的照顧經驗,變成教學腳本與學習單
  • 用方格子寫文章
  • 用 IG 分享照護語錄與圖卡
  • 用自媒體經營出我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品牌概念

我知道這條路不會馬上就穩、馬上就有人看見,

但我願意設計一條讓下一個照顧者更有方向、更安心前行的路

我知道這一切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前進很多的事,

但我會走,也願意慢慢設計出一條讓別人少跌倒的路。



📝 這篇文章,獻給那些不只想「做事」,也想「改變現場」的照顧者們。

我們的經驗,不只是回憶,也可以是養成教材。 我們走過的辛苦,如果能讓別人少迷路,那就值得被記錄與傳承。

我會繼續走,也願意慢慢設計出讓別人少跌跤的路。

你呢?你願意一起走嗎? 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顧日常筆記|小庭照護教室|庭庭照顧學習誌
2會員
23內容數
6年照服員實戰經驗,分享實用技巧、溫柔心法與照顧生活。 每週一篇教學文章,讓你陪長輩不再手忙腳亂,也陪自己更安心。 可委託照顧相關教學文/合作諮詢
2025/09/21
一開始,我什麼都不會 我還記得第一天去照顧現場時,光是「翻身」這件事就讓我手足無措....壓力山大 明明只是輕輕地把長輩換個方向,翻身鐘看了老半天....還是看錯邊... 我卻滿頭大汗,手心都是濕的,怕用力過頭,也怕自己做錯。 那時候我真的覺得:這份工作適合我嗎? 我不是那種一進場就很厲害
2025/09/21
一開始,我什麼都不會 我還記得第一天去照顧現場時,光是「翻身」這件事就讓我手足無措....壓力山大 明明只是輕輕地把長輩換個方向,翻身鐘看了老半天....還是看錯邊... 我卻滿頭大汗,手心都是濕的,怕用力過頭,也怕自己做錯。 那時候我真的覺得:這份工作適合我嗎? 我不是那種一進場就很厲害
2025/09/19
開頭:照顧別人時,我總是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可以」 在工作上,我常常聽見這樣的話: 妳真的很有耐心耶~~~~ 「我覺得妳很適合照顧人喔。」 「妳好像從來不會生氣~~~脾氣真好........」 這些話有時讓我感到被肯定,但有時卻讓我覺得「被看成一個固有樣子或者是形象」: 像是應該一直溫
2025/09/19
開頭:照顧別人時,我總是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可以」 在工作上,我常常聽見這樣的話: 妳真的很有耐心耶~~~~ 「我覺得妳很適合照顧人喔。」 「妳好像從來不會生氣~~~脾氣真好........」 這些話有時讓我感到被肯定,但有時卻讓我覺得「被看成一個固有樣子或者是形象」: 像是應該一直溫
2025/09/18
他是我照顧過的70幾歲男性長輩。 那天居督帶我去評估時,他一直低著頭,一句話也沒說。 居督離開後,我試著和他說話,他只淡淡地回:「你是新來的喔?」 我點頭,他沒有接話,轉過頭看向電視。 像是打過招呼一樣就好....... 「不要幫我洗啦,我自己可以。」 第一次洗澡協助時,他明確拒絕。
2025/09/18
他是我照顧過的70幾歲男性長輩。 那天居督帶我去評估時,他一直低著頭,一句話也沒說。 居督離開後,我試著和他說話,他只淡淡地回:「你是新來的喔?」 我點頭,他沒有接話,轉過頭看向電視。 像是打過招呼一樣就好....... 「不要幫我洗啦,我自己可以。」 第一次洗澡協助時,他明確拒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繼「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之後的〈附錄篇〉,想補充閒人與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如何陪伴」之外,其他也帶給我極大反思的面向。其中包含: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關於求助專業醫療、關於感受不到愛,還有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Thumbnail
繼「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之後的〈附錄篇〉,想補充閒人與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如何陪伴」之外,其他也帶給我極大反思的面向。其中包含:關於父母的說教與情勒、關於求助專業醫療、關於感受不到愛,還有讀者想提醒父母的話。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對於「長照」你有什麼想像呢? 是推著坐輪椅的長輩出去曬太陽,還是簡單的清潔與互動?現實中的照護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不堪...
Thumbnail
對於「長照」你有什麼想像呢? 是推著坐輪椅的長輩出去曬太陽,還是簡單的清潔與互動?現實中的照護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不堪...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Thumbnail
照顧無負擔、照顧小撇步 照顧管家團隊帶您探索家庭幸福之道,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 全面照顧解決方案" 我是照顧管家李管家,我有多年的照顧經驗,目前還在學習長照方面的知識,就讀空大社會科學系,我曾經照顧過中風、失智、癌症等各種狀況的家人,我也曾經面臨過各種照顧的困境和壓力。我想要分享給您一些我
Thumbnail
照顧無負擔、照顧小撇步 照顧管家團隊帶您探索家庭幸福之道,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 全面照顧解決方案" 我是照顧管家李管家,我有多年的照顧經驗,目前還在學習長照方面的知識,就讀空大社會科學系,我曾經照顧過中風、失智、癌症等各種狀況的家人,我也曾經面臨過各種照顧的困境和壓力。我想要分享給您一些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