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孩子體驗模擬機的過程中,常看到一種「轉變」:剛上機時,小朋友眼睛到處看、好奇又緊張。一步步引導他們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任務」時,他們的呼吸會變慢、眼神專注,動作也開始有節奏。這,就是專注力啟動的瞬間!
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把這種狀態叫做「心流」(Flow):人在高度專注的情況下,會忘記時間、忘記干擾,全心投入當下。而研究證明,專注力比聰明、比分數,更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功。
飛行教育特別能訓練專注力?
在飛行模擬裡,孩子不是單純「玩飛機」,而是進入了一個需要快速整合資訊的環境:
儀表讀數
孩子要同時觀察高度、速度、姿態,訓練他們的細節注意力。
無線電通訊
- 學會在背景噪音中,抓住關鍵資訊,培養「狀態意識」、分辨輕重緩急。
- 學會call out,讓另一位機師、塔台、甚至其他航機知道我們的觀察、意圖。
起飛與降落
是高壓時刻,孩子必須學會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不聊天、不分心,正是情緒調節與專注力的結合。

社會學的觀點:專注力是「隱形學歷」
我們的社會常常過度重視「成績」與「名校」,卻忽略了最基礎的核心能力:專注力。
社會學家會說,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一種「隱形的社會再製」。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習慣被手機分心、缺乏長時間專注,那麼未來在職場或關係裡,也會不自覺複製這樣的模式。
相反地,能專心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能在團隊中脫穎而出,因為他們可以在混亂中保持清晰,甚至自然展現領導力。這正是飛行教育帶給孩子的「隱形資產」。
家長能怎麼做?
把模擬機體驗,當成專注力的課堂
不要只問孩子「好玩嗎?」,而是問他們「今天你專心的時候,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強調過程,而非表現
孩子降落歪了也沒關係,重點是他們有沒有進入專心的狀態。
延伸到生活
告訴孩子:讀英文、練數理、打球,其實跟開飛機一樣,都需要專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