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很傻,總覺得——想要的東西,就只能『靠自己』努力去爭取。
父母的偏心肯定全是我的問題,我不夠好,長得不好看、講話不好笑。連和男性單獨出去吃飯一定要AA,也曾篤定想著有錢人高機率都是壞人、醜男就不會外遇等等。
像解數學題一樣,總要用老師教過的公式,否則隱隱不安,擔心答案肯定會是錯的,而我就是不夠認真、不踏實、不配得。
但長大後才發現:『人生不是這樣,很多困難不是只有靠自己,只有單一觀點與解法。』
經歷過即使靠自己拼命拿到,也可能轉眼就被抹黑、被奪走。曾認知的「靠自己」最安全,其實也可能讓自己最脆弱。為此課題流下不少眼淚,明明是靠自己,怎麼會這樣?
常常過於執著,把「靠自己」當作唯一的正解,但連懷孕 - 卵子都需要精子。
執著往往會忽略——有時候坦然地表達感謝、接受幫助,並承接命運的好意,看到上帝的恩典,這都是需要長出來的能力啊!
說到底,只要不是偷拐搶騙、傷天害理,甚至殺人滅口,又何必對「接受」這件事那麼苛刻、那麼有罪惡感?
難不成中一張發票頭獎,會憤怒對政府破口大罵:「不好意思!這不是我靠自己爭取來的,我不配拿這筆錢!這絕對是髒錢!不義之財!」
坦然大方地說「謝謝你」「真是太好了」「我好幸福」,比起「我沒用」「我不配」「你是不是覺得我不行」心境轉向感激、自信、坦然地看待對方的善意、上帝的恩典。
從自我貶低走向客觀肯定自己,也是成熟的表現啊~
為何前面提到如何分攤,會是交往階段就要觀察的議題?表面上是財務AA,實際上你會看到『自己在他心中的價值』與『溝通的信任度』。
除非終生沒有計畫育兒,若要走入備孕、懷孕、育兒。
過程中,女性懷孕時狀態容易是脆弱、敏感,承擔著賀爾蒙變化、妊娠糖尿病(GDM)等風險。生產時,陰道分娩骨盆底肌肉和組織可能受到撕裂或過度拉伸。
詳細可以看這篇,不管是自然產、剖腹產,女性都會承受『不可逆』的代價。就算生育的時候沒有死亡發生,女性產後再努力也不可能回到沒生育時的身材;職業風險,更是比男性具備考驗,男性不會因為自己的老婆懷孕而被質疑,但女性會因為懷孕而被質疑。
這些風險是女性要承受的代價,因此在交往時,一定要評估對方能不能接受女性很純粹地接受愛意,可以大概推估這人是不是個能讓女性承擔懷孕風險的對象。
從不願意買單,甚至有感受到對方一直計算花在你身上的錢,這些會帶來壓迫感、焦慮,無法在這段關係裡『安心接受被愛』、『坦然自在的溝通』。
感覺自己在這段關係裡「好獨立」「越來越沒自信」,許多恐懼、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是無法溝通、支持彼此。
那很可能在孩子出生後,會變成「偽單親」育兒模式,對方在育兒的投入度不會因為孩子出生而增高,也會有較高機率外遇。
不要奢望孩子出生能改變對方,也不要用孩子挽留對方。
很多女生都是在孩子出生後,才發現別人的兒子教不會,自己的兒子比較好教。希望還有勇氣育兒的女性,不要再用這模式去選擇伴侶。
關係品質無法達標,建議不要浪費彼此時間,勇敢分手回單身不是壞事。單身沒有犯罪,單身才有機會遇見更適合的人。
若想養育孩子,生育黃金期非常短暫。女性不只有時間限制,還可能面臨卵巢早衰;男性也有精子活力下降風險,成為不孕原因。
除非不考慮育兒,這部分應理性思考這段關係的品質:彼此願不願付出、妥協、溝通?在財務資源與情緒價值上,能否感受到彼此的愛?
家務勞動、育兒、接送同樣是工作,且沒有合理休假。最辛苦的不只有賺錢的一方,財務、時間與溝通,是育兒婚姻中非常現實的部分,婚前沒處理好的課題會在此時放大。
為孩子找一位好伴侶,建立健康的原生家庭,絕對不是自私,而是讓孩子有好的成長環境,具備更佳的抗逆力(resilience),降低孩子成為青少年自殺的風險。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幸福的能力,而非執著單一方法。
自己先要有配得感、保有自信,當具備幸福的能力,能辨識支持關係的品質,讓自己、愛人、家人、朋友與下一代都幸福。
如果你正處在關係的十字路口,別害怕理性思考去做選擇,放手是為了讓彼此都有更好的遇見。歡迎分享文章讓更多人明白『靠自己』與『接受幫助』沒有衝突,成長路上我們都值得被愛與支持。
如果你喜歡我的隨筆分享,歡迎追蹤,支持我產出更多優質內容。和我一起持續反思、學習、創造屬於幸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