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堂》政治秩序的起源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孫中山 《孫中山選集》
「拒絕參與統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理想國》

政治,這個現代人早已熟悉的詞彙,常常出現在新聞標題、社群討論,甚至是我們的餐桌話題裡。但如果往回追溯,它並不是一開始就以「政黨對立」或「選舉攻防」的樣貌存在。最初的政治,其實是人類在群體中尋找規矩、維持秩序的一種嘗試:誰來分配食物?誰負責守夜?誰能說了算?從這些日常的選擇開始,政治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制度與秩序。

我們每天都在秩序裡生活:早上排隊買早餐、紅燈停綠燈行,甚至打開手機滑新聞,也是在一個被規範的世界裡。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秩序」最早是怎麼來的?人類為什麼不乾脆各走各的路,而要建立起一套大家都要遵守的規矩?從部落的酋長,到帝國的皇帝,再到今天的政府,政治秩序的起源,其實是一段人類共同想像、彼此妥協的故事。

人類秩序的起源

想像幾千年前,一個陽光灑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清晨,部落裡的男人圍在一起討論今天的打獵計畫,大家不是在開會投票,而是在討論「今天誰去打獵、誰來分肉」。女人在旁整理貝殼貨幣或準備豬肉。如果有人特別能幹,懂德讓大家都吃飽、少吵架,那這個人自然就成了「大老」。在這個社群沒有國王,也沒有憲法,但卻有著自己的秩序——由「大老」領導。但別以為那是鐵飯碗,要是分得不公平,下次換人當頭頭也是常有的事。

在國家尚未形成之前,人類社會並非完全無序,而是存在一套原始而靈活的政治安排。上面舉的那個例子,所呈現的就是一種前國家社會的典型特徵。

這些社會由「大老」(Big Man)領導,但與現代君主或總統不同,他們的地位並非世襲,而是需要透過個人能力和社群認可贏得。大老必須展示分配資源的能力,如豬肉或貝殼貨幣,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並維持社群的信任,也因此,領導者的權力並不穩定,一旦無法持續提供支持或失去信任,新的領袖便可能取而代之。

這種制度凸顯了早期政治的核心邏輯:互惠與能力決定權力,而非法律或制度的強制。社群透過合作與競爭,形成了一種自發性的秩序——雖然簡單、脆弱,但足以應付生存與資源分配的需要。這正是現代國家制度的最初雛型,從這些小型、靈活的社會網絡,政治秩序開始慢慢萌芽。

從部落到城邦

你知道嗎?人類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想辦法解決一個大哉問:「我們怎麼才能好好地住在一起,不打架?」

一開始,生活很單純,就像個小型家族聚會。誰打到大野豬,大家就圍著營火一起分肉;水井只有一口,那就說好輪流用。只要有個聲望高的人出來帶個頭,事情就搞定了。

但人一多,問題就跟著變多了。誰來決定明天的狩獵路線?新開墾的田地該怎麼分?光靠一個人分肉、做決定,肯定搞得大家都不開心。

於是,部落裡開始有了「專業分工」。有人成了酋長,專門負責拍板定案,帶領大家往對的方向走;有人組成了長老會議,像是一個小型的「智囊團」,集結最有經驗的人一起討論大事。因為人們對未知充滿敬畏,也有了祭司,他們用神的名義來判斷對錯,用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來維持秩序。

這些角色,其實就是人類在摸索怎麼管理越來越龐大的「大家庭」。從最原始的「我說了算」,到「大家一起討論」,再到「聽神的話」,人類一步步把那些「臨時約定」變成了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

後來,小部落變成了大城邦,遊戲規則也變得更複雜。約定俗成的規矩被寫成一條條的法律,而領導者們則開始宣稱自己的權力是來自上天,或是神明的授予。再到近代,人們開始思考,難道秩序就只能是上面說了算嗎?不,秩序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選擇!

所以,從很久很久以前,圍著篝火的第一次討論,到今天在國會裡的唇槍舌戰,政治秩序的演變,說到底就是人類不斷嘗試「好好一起生活」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至今仍在繼續。

現代政治的三股勢力:國家、法治、負責制

從部落秩序一路演變,人類慢慢發現,光靠酋長、長老和祭司還不夠,因為人群越大,問題就越複雜。於是,現代政治秩序漸漸長出了三大支柱:國家、法治、負責制

國家像是一個巨大的「管理機器」,它能徵稅、養軍隊、修道路,確保社會可以長久運轉。但如果只有國家,權力太集中,就會變成專制。

這時候就需要法治。法治是「規則大過於人」,不管是誰執政,都得在同一套法律框架下行事,不能說變就變。它讓國家的力量有了邊界。

不過,光有法律還不夠,因為法律是人寫的、制度是人操作的,萬一權力者鑽漏洞呢?這就需要負責制,也就是讓掌權者必須向人民或其他機構負責——可能是透過選舉、議會監督,或是媒體和公民社會的制衡。

這三者之間就像一套平衡術:國家提供力量,法治畫出界線,負責制確保權力不會走偏。少了任何一環,桌子就會傾斜——有國家卻沒法治,就可能變成獨裁;有法治卻沒國家,規則也無人執行;有國家和法治卻缺負責制,那只是披著制度外衣的權力任性。

而我們今天每天生活的紅燈停、綠燈行,甚至政府要如何花錢、如何被監督,其實都建立在這三股力量的微妙平衡之上。

政治秩序的演變=人類共存的故事

回頭看看,人類的「一起生活」計畫,從部落裡的酋長、長老和祭司,到今天的政府、法律和各種監督機制,其實就像是在玩一個超大型的平衡遊戲。

國家像是一艘大船的引擎,為我們提供前進的動力和保護;法律則是甲板上的護欄,劃定了大家的安全界線,讓我們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而負責制(Accountability)就像是船長的航海日誌,提醒著掌舵者,每一項決定都必須向全體船員負責。

這三股力量,像是三條強韌的繩索,緊緊地將我們這個龐大的社會拉在一起,確保我們每天的生活不至於陷入混亂。政治秩序的演變,說到底,就是人類不斷學會如何航行、如何共存的故事。而我們,就是這艘船上,每一位不可或缺的船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由台灣
5會員
17內容數
自由,是這塊土地的靈魂 民主,是這塊土地的精神 人權,是這塊土地的堅持 自由、民主、人權,組成了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自由台灣 身為台灣的我們,盡我們自身的力量,守護我們的家園 Team Taiwan 挺台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社會,是一群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體,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演變,人類社會累積了由不同年齡族群所混合的色彩,也逐漸的形成了社會的大框框,不管是在框框內還是外,我們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個體,然後留下點好東西給下個時代
Thumbnail
社會,是一群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體,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演變,人類社會累積了由不同年齡族群所混合的色彩,也逐漸的形成了社會的大框框,不管是在框框內還是外,我們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個體,然後留下點好東西給下個時代
Thumbnail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Thumbnail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權力,所以政治的邏輯,終究是資源分配的邏輯。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寡頭統治的鐵律,是德國社會學學者羅伯特·米契爾斯針對政黨等政治組織進行研究後,所歸納出之現象。該現象是政黨和其他大型政治集團總是形成官僚化組織,其領導人發展成為寡頭權力精英。 核心論點 政治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民主的自我毀滅因素,並使其成為寡頭政治:「組織機制顛倒了領導者與群眾的關係。
Thumbnail
寡頭統治的鐵律,是德國社會學學者羅伯特·米契爾斯針對政黨等政治組織進行研究後,所歸納出之現象。該現象是政黨和其他大型政治集團總是形成官僚化組織,其領導人發展成為寡頭權力精英。 核心論點 政治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民主的自我毀滅因素,並使其成為寡頭政治:「組織機制顛倒了領導者與群眾的關係。
Thumbnail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Thumbnail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我認知的民主確實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覺得民主真的不可能「完美」,它就是一種以「誰都不完全相信」為前提、以「各人造業各人擔」為目標的政治結構,更無奈的是,這大概就是目前全人類累積了幾萬年進化歷程後,所能創造出來最周到的治理制度。
Thumbnail
  我認知的民主確實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覺得民主真的不可能「完美」,它就是一種以「誰都不完全相信」為前提、以「各人造業各人擔」為目標的政治結構,更無奈的是,這大概就是目前全人類累積了幾萬年進化歷程後,所能創造出來最周到的治理制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