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孫中山 《孫中山選集》
「拒絕參與統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理想國》
政治,這個現代人早已熟悉的詞彙,常常出現在新聞標題、社群討論,甚至是我們的餐桌話題裡。但如果往回追溯,它並不是一開始就以「政黨對立」或「選舉攻防」的樣貌存在。最初的政治,其實是人類在群體中尋找規矩、維持秩序的一種嘗試:誰來分配食物?誰負責守夜?誰能說了算?從這些日常的選擇開始,政治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制度與秩序。
我們每天都在秩序裡生活:早上排隊買早餐、紅燈停綠燈行,甚至打開手機滑新聞,也是在一個被規範的世界裡。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秩序」最早是怎麼來的?人類為什麼不乾脆各走各的路,而要建立起一套大家都要遵守的規矩?從部落的酋長,到帝國的皇帝,再到今天的政府,政治秩序的起源,其實是一段人類共同想像、彼此妥協的故事。
人類秩序的起源
想像幾千年前,一個陽光灑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清晨,部落裡的男人圍在一起討論今天的打獵計畫,大家不是在開會投票,而是在討論「今天誰去打獵、誰來分肉」。女人在旁整理貝殼貨幣或準備豬肉。如果有人特別能幹,懂德讓大家都吃飽、少吵架,那這個人自然就成了「大老」。在這個社群沒有國王,也沒有憲法,但卻有著自己的秩序——由「大老」領導。但別以為那是鐵飯碗,要是分得不公平,下次換人當頭頭也是常有的事。在國家尚未形成之前,人類社會並非完全無序,而是存在一套原始而靈活的政治安排。上面舉的那個例子,所呈現的就是一種前國家社會的典型特徵。
這些社會由「大老」(Big Man)領導,但與現代君主或總統不同,他們的地位並非世襲,而是需要透過個人能力和社群認可贏得。大老必須展示分配資源的能力,如豬肉或貝殼貨幣,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並維持社群的信任,也因此,領導者的權力並不穩定,一旦無法持續提供支持或失去信任,新的領袖便可能取而代之。
這種制度凸顯了早期政治的核心邏輯:互惠與能力決定權力,而非法律或制度的強制。社群透過合作與競爭,形成了一種自發性的秩序——雖然簡單、脆弱,但足以應付生存與資源分配的需要。這正是現代國家制度的最初雛型,從這些小型、靈活的社會網絡,政治秩序開始慢慢萌芽。
從部落到城邦
你知道嗎?人類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想辦法解決一個大哉問:「我們怎麼才能好好地住在一起,不打架?」
一開始,生活很單純,就像個小型家族聚會。誰打到大野豬,大家就圍著營火一起分肉;水井只有一口,那就說好輪流用。只要有個聲望高的人出來帶個頭,事情就搞定了。
但人一多,問題就跟著變多了。誰來決定明天的狩獵路線?新開墾的田地該怎麼分?光靠一個人分肉、做決定,肯定搞得大家都不開心。
於是,部落裡開始有了「專業分工」。有人成了酋長,專門負責拍板定案,帶領大家往對的方向走;有人組成了長老會議,像是一個小型的「智囊團」,集結最有經驗的人一起討論大事。因為人們對未知充滿敬畏,也有了祭司,他們用神的名義來判斷對錯,用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來維持秩序。
這些角色,其實就是人類在摸索怎麼管理越來越龐大的「大家庭」。從最原始的「我說了算」,到「大家一起討論」,再到「聽神的話」,人類一步步把那些「臨時約定」變成了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
後來,小部落變成了大城邦,遊戲規則也變得更複雜。約定俗成的規矩被寫成一條條的法律,而領導者們則開始宣稱自己的權力是來自上天,或是神明的授予。再到近代,人們開始思考,難道秩序就只能是上面說了算嗎?不,秩序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選擇!
所以,從很久很久以前,圍著篝火的第一次討論,到今天在國會裡的唇槍舌戰,政治秩序的演變,說到底就是人類不斷嘗試「好好一起生活」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至今仍在繼續。
現代政治的三股勢力:國家、法治、負責制
從部落秩序一路演變,人類慢慢發現,光靠酋長、長老和祭司還不夠,因為人群越大,問題就越複雜。於是,現代政治秩序漸漸長出了三大支柱:國家、法治、負責制。
國家像是一個巨大的「管理機器」,它能徵稅、養軍隊、修道路,確保社會可以長久運轉。但如果只有國家,權力太集中,就會變成專制。
這時候就需要法治。法治是「規則大過於人」,不管是誰執政,都得在同一套法律框架下行事,不能說變就變。它讓國家的力量有了邊界。
不過,光有法律還不夠,因為法律是人寫的、制度是人操作的,萬一權力者鑽漏洞呢?這就需要負責制,也就是讓掌權者必須向人民或其他機構負責——可能是透過選舉、議會監督,或是媒體和公民社會的制衡。
這三者之間就像一套平衡術:國家提供力量,法治畫出界線,負責制確保權力不會走偏。少了任何一環,桌子就會傾斜——有國家卻沒法治,就可能變成獨裁;有法治卻沒國家,規則也無人執行;有國家和法治卻缺負責制,那只是披著制度外衣的權力任性。
而我們今天每天生活的紅燈停、綠燈行,甚至政府要如何花錢、如何被監督,其實都建立在這三股力量的微妙平衡之上。
政治秩序的演變=人類共存的故事
回頭看看,人類的「一起生活」計畫,從部落裡的酋長、長老和祭司,到今天的政府、法律和各種監督機制,其實就像是在玩一個超大型的平衡遊戲。
國家像是一艘大船的引擎,為我們提供前進的動力和保護;法律則是甲板上的護欄,劃定了大家的安全界線,讓我們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而負責制(Accountability)就像是船長的航海日誌,提醒著掌舵者,每一項決定都必須向全體船員負責。
這三股力量,像是三條強韌的繩索,緊緊地將我們這個龐大的社會拉在一起,確保我們每天的生活不至於陷入混亂。政治秩序的演變,說到底,就是人類不斷學會如何航行、如何共存的故事。而我們,就是這艘船上,每一位不可或缺的船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