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整理 /《Notion高效管理250招》
書籍重點在於 如何用 Notion 提升個人與團隊效率。
涵蓋三大應用面向:
筆記:整理知識、靈感、學習內容。
資料庫:追蹤任務、專案、日程、目標管理。
團隊協作:共享頁面、建立知識庫、工作流程。
提供超過 250 個操作技巧與實例,從新手入門到進階應用,包含大量範例畫面、快捷鍵、模板,以實戰為主。

Notion高效管理250招 (圖擷取自誠品線上)
大致分成四大主軸:
1. 筆記管理:把資訊有系統地留下來
- 單純的筆記變得「結構化」,可加入分類、標籤、反向連結。
- 善用模板(Template),快速複製日記、會議紀錄、讀書筆記格式。
- 筆記不只是紀錄,更是「知識資產」,要設計好索引與搜尋方式。
2. 資料庫應用:從清單到進度管理
- 任務清單:可視化(清單、看板、甘特圖)。
- 專案追蹤:進度條、狀態欄位,追蹤完成度。
- 習慣追蹤:用表格紀錄每日運動、閱讀、睡眠等。
- 個人資料庫:例如「閱讀清單、財務紀錄、旅行計畫」等。
同一份資料庫可切換不同視圖(表格、看板、日曆)。
3. 團隊協作:共用資訊與流程
- 建立「共享工作區」,讓團隊成員共編文件。
- 用任務資料庫分配責任與時程,取代 Excel 或傳統待辦。
- 在頁面留言、@標註,減少溝通誤會。
留下「決策紀錄」,避免資訊散落在聊天軟體裡。
4. 進階應用:整合與自動化
- 建立 Dashboard 首頁,作為資訊總入口。
- 用「關聯(Relation)」和「Rollup」把不同資料庫串起來 (任務↔專案↔知識筆記)。
- 與 Google 日曆、雲端硬碟、自動化工具(Zapier、Make)整合。
- 設計「週報、月報」自動生成,提升回顧效率。
Notion 真正的效率來自結構化 + 關聯性,把資訊、任務、專案、知識互相連結,形成完整的系統。書中提供了 250 個具體技巧,能按需求挑選,詳細實作全都錄。
讀後心得 / 《Notion高效管理250招》
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當時手上有很多資訊,包含工作以及自己閒暇時間的閱讀筆記,資訊過多,正在思考是否擁有更好的整理或管理方式時,在圖書館看到了兩本書
《打造超人筆記》:偏整理方式
《Notion高效管理250招》:偏管理方式
這兩本書都真的擷取某些適合自己的運用在日後的紀錄上,因此蠻推薦新手入門。兩本一樣都淺顯易懂,也都擁有範例實作。
在閱讀《Notion高效管理250招》這本書之前,我完全沒有使用過,但由於內容採圖文並茂,每個步驟都附有圖片,對初學者非常友善。 Notion 的靈活度遠某些部分超過傳統的 Excel、Word。它不僅能做筆記,也能當資料庫、專案管理工具、甚至設計成美觀的個人主頁。
但是對於慣性而言,有時候可能部分東西自己還是習慣使用傳統的 Excel、Word,取決於個人。
在介面方面,雖然操作方式有拖拉、模板複製等直覺功能,但因為功能龐大,如果沒有明確目標或結構,容易陷入「整理過度」,反而增加管理的負擔。
要先想清楚使用目的,再套用功能,避免被過多的選項困住。
我自己主要是會使用在幾個地方,做大方向的管理
1.時間管理的四象限:列出代辦清單的輕重緩急,以及時間排序。
2.電影清單:網友推薦的電影我會先把片名記在清單上,等到六日想看電影時,就會快速地打開APP尋找電影片名。
3.閱讀清單:網友推薦或是逛書店時有興趣的書我也會先列在清單上,等到手邊的書讀完,或是快讀完時,就可以馬上擁有下一本書接續著閱讀。
4.展覽清單:近期展覽想看的也會記在清單上,會優先安排展覽時間,以免錯過。
用Notion 可以幫我先快速掌握時間以及大項目的部分,
細項我一樣找往常習慣使用google表單整理。
適合閱讀族群 /《Notion高效管理250招》
- Notion新手入門者
- 效率/知識管理愛好者
- 專案管理 / 團隊協作需求者
- 習慣追蹤 & 自我提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