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抽書)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感謝 野人文化 的邀請

在資訊爆炸、隨時連線的時代,獨處與擁抱模糊感受的重要性。在物質相對豐富、資訊極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雖然理應感到滿足,卻普遍感到內心空虛,擁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若有所思甚至焦慮感或不足感。

谷川嘉浩的《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這一本書教你擁抱獨處,參照一些哲學家像是尼采、漢娜·鄂蘭、盧梭…等,探討面對無聊的正確態度,找回真正的自我深度為核心。



一、拚命工作只是一種自我逃避

人類經常透過瞎忙或繁重的工作將生活塞滿,目的就是為了逃避思考那些令人不安的問題,例如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或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

一開始它用尼采寫過一本書,裡面有一段提到,「 活著之於你們,無異是一件永無憩息的粗活,因為不安,所以你們才對活著感到厭煩,不是嗎? 你們都喜歡粗活,喜歡快速新奇與未知的事物,你們受夠了自己 ,你們的拼命工作只是一種自我逃避。」

你的拼命工作只是一種自我逃避,這段話的意思是,行程表一片空白 人們就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於是拼命的將行程表填滿,不斷累積眼前的成果,藉此獲得了不起的感覺。

西班牙哲學家奧特加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我們其實是迷路了,卻很想假裝自己沒有迷路,因此會拼命抓取那些讓自己感覺「好懂了」的資訊或活動來掩蓋這種迷失感。


二、注意力經濟和手機奪走我們的專注力

在隨時都能連線的智慧型手機時代,這種逃避變得極為方便。人們可以透過滑動手機,讓無數的影片、遊戲、社群訊息湧入,填滿所有空白時間。谷川嘉浩點出了我們如何利用虛假的確定感,來逃避真實的不安。

持續地逃避自我和追求外部刺激的結果,是我們失去了漢娜·鄂蘭認為非常重要的兩種狀態:「孤立」(Isolation)和「孤獨」(Solitude)。鄂蘭區分這兩者:「孤立」是指為了專心思考或專注做一件事,主動隔絕外界干擾的狀態;而「孤獨」則是在孤立狀態下,進行內在對話、自我反思的過程,是真正與自己相處、消化自身經驗、梳理想法的時刻。

鄂蘭認為,如果缺少這兩種狀態,人們多數時候只是在被動地對外界事務做出反應,而不是主動去理解與思考。這種持續避免孤立與孤獨的狀態,使得人們難以真正消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最終沉溺於手機帶來的、有點舒服但又倦怠的狀態,谷川嘉浩稱之為「快樂的怠惰」。


三、親身經歷

幾年前我也有類似的感受,當時覺得生活完全被手機制約,即便擁有這項方便的工具,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忙碌與煩雜。於是,我進行了一場長達近兩年的「無手機生活實驗」。

完全停用手機門號、沒有LINE等即時聯絡方式,讓生活徹底清空。當時,外界主要只能透過社群軟體Facebook聯繫。

那跟朋友約見面怎麼辦?約定見面方式,就像回到小時候沒有手機的一樣簡單。事先約定好時間,在指定地點集合即可(當然,也有發生過約朋友沒見到面的小插曲)。這項實驗迫使生活慢下來,也讓資訊接收變得單純。

不過最終因為一間外商公司的面試邀請,我不得不重新辦理手機門號。回想當時還蠻好笑,為了讓對方聯絡到我做電話面試。當時還沒有Teams或是Zoom,我還得向朋友借手機,請對方先打別人的手機才能聯絡得到我。但這段無手機的經歷,充分體現了主動隔絕干擾、擁抱「孤立」狀態的可能性。

現在應該還可以辦到,畢竟現在幾乎只剩下這裏的管道在對外界說話了。


四、培養深度的必要性

當衝擊或傷害發生時,若選擇上網發洩或尋求短期刺激,這是在迴避那個受傷的自己。

那些委屈或憤怒的情緒沒有被真正處理,只是暫時被壓下或轉移,累積在心裡會變成一種說不出的煩躁感或對現實的隱約不滿。

哲學家們認為,面對衝擊需要孤獨,當我們願意在獨處時感受難過,並思考為什麼,才能夠真正從經驗中學習和成長。

重點是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好好接納和消化那份哀傷,而不是急著找樂子充塞悲傷。缺乏獨自思考的習慣,會導致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時缺乏自信。

麻省理工學院的心理學家雪莉.特克指出,連與他人合作協調的能力都可能變弱,因為手機降低了我們理解自己與他人情感的能力。

這些能力需要透過品味孤獨的能力來培養,我們必須先在獨處時釐清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才能有信心地與他人交流並理解他人的觀點。


五、消極能力

現代社會極度追求所謂的「容易理解」,偏愛簡單明瞭、非黑即白的答案,不耐煩於那些模糊不清、難以消化、需要時間慢慢理解的東西。

為了效率,我們只能對每樣東西快速做出「要」或「不要」的判斷,無法慢下來思考它們是否有特別的意義。

然而,真實的人生和內心世界往往充滿灰色地帶。太快尋求確定答案反而會限制對事物的理解,心智也需要保留一點點模糊的空間,才能更深入、更有彈性地感受和思考。

如果凡事都急著分出好壞對錯,我們將錯過許多細膩的感受和深層的意義。谷川嘉浩認為,正是這種願意將模糊、不舒服的感覺保留在心裡的能力,才能培養出一個人的深度。

現代人總想將所有東西都語言化和清晰定義,但內心世界遠比語言複雜。那些無法說出來的模糊感受,正是構成我們獨特性的寶貴材料。


六、培養情感厚度

谷川嘉浩建議,可以透過培養一些興趣來練習這種能力,例如:種植植物、寫作、畫圖、學做菜、甚至養寵物。

這些活動都需要一個人靜下心來投入時間,且過程中充滿了無法用簡單的CP值來衡量、有著模糊不清感受的體驗。

這種充滿煩惱和不確定性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讓你練習遠離簡單答案的方法。當看到它們順利長大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情感上的連結和滿足感,也無法簡單用「有用」或「沒用」來形容。


七、迷惘是常態,擁抱不確定性

獨處並非要人離群索居,而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消化外在經驗,將其轉化為內在的洞見。

奧特加曾說:「持續感到迷惘,這正是為人的常態」。感到不安或困惑是正常的,重點在於如何面對不安。

如果能夠正視那份不安,它反而能提高警覺,促使我們思考應對之道。如果一味逃避,尋求簡單答案或以外在刺激麻痺自己,則是放棄了成長的機會。

真正深刻的理解、情感的厚度與同理心,往往是在獨處中好好消化了那些複雜、有時甚至不舒服的人際互動體驗之後,才慢慢培養出來的。

這些哲學家提醒我們,真實的人生更需要學會的是帶著那些模糊的不安與煩惱,繼續往前走。因為正是那些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感觸,才是構成了我們之所以為人的豐富層次和情感深度。

給自己留出空間和時間進行內在對話,容許不確定性存在,這才是找回深刻自我和生活意義的關鍵。



回饋顧客抽書活動!

這次要送出《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一書給幸運的方格子顧客!只要在你看到這篇底下投票點選「我要參加」、或是「我就是要參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如果上次中獎的人可以先跳過這一次,我想把機會讓給其他人,歡迎下次再來。不過隔一次可以再來參加!!

另外,因為方格子系統的關係,我無法直接與各位直接聯繫。拜託參加抽獎,如果抽中被Que到名字的人,記得找我來領哦!!不然獎項就白白溜走囉。

抽獎結果我會發文公佈中獎者,並且詢問中獎者的email。透過emai詢問聯絡方式:

  • 姓名
  • 寄件地址
  • 聯絡電話

最後把資訊交給出版社處理,這次活動截止日期至10/10

投票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 我要參加
  • 我就是要參加
  • 投票將於 10 天 05 時 49 分 結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nvest Your Lifes
    427會員
    215內容數
    用洞察看懂世界,也看見自己 在這個資訊爆炸、聲音彼此爭奪注意力的時代,我反其道而行,不追逐演算法的目光,反而更堅信:「真正的價值,是來自於經得起反覆思考的內容。」 Investing Your Life! Invest Ours! https://fb.com/InvestYourLifes/
    Invest Your Lifes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晶片戰爭這本書出版於 2022 年。很難想像,從作者動筆到書籍問世,至今已經過了三年,但它仍持續引領全球對半導體新賽局的洞察。書中深入解析了地緣政治下的晶片風險,而台灣也佔有極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別是在最後的章節,標題點出「台灣的兩難」,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令人讀來不禁想追問作者更多觀察。
    Thumbnail
    2025/09/22
    晶片戰爭這本書出版於 2022 年。很難想像,從作者動筆到書籍問世,至今已經過了三年,但它仍持續引領全球對半導體新賽局的洞察。書中深入解析了地緣政治下的晶片風險,而台灣也佔有極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別是在最後的章節,標題點出「台灣的兩難」,留下開放式的結局,令人讀來不禁想追問作者更多觀察。
    Thumbnail
    2025/09/15
    好樂團有一首歌叫作「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裏面有句歌詞,精準地唱出厭世代的心聲。每天打開社群軟體,看著社群上光鮮亮麗的生活,一邊是房租、帳單的壓力,一邊是找不到出口的理想,我們在「被生活覆蓋夢想和希望」中感到掙扎。 你是否也曾想過,為什麼要為了所謂的穩定而放棄熱情?當我們在日常生活與理想之間感
    Thumbnail
    2025/09/15
    好樂團有一首歌叫作「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裏面有句歌詞,精準地唱出厭世代的心聲。每天打開社群軟體,看著社群上光鮮亮麗的生活,一邊是房租、帳單的壓力,一邊是找不到出口的理想,我們在「被生活覆蓋夢想和希望」中感到掙扎。 你是否也曾想過,為什麼要為了所謂的穩定而放棄熱情?當我們在日常生活與理想之間感
    Thumbnail
    2025/09/05
    很難想像1984年ASML從飛利浦和ASM分拆出來時,曾被視為注定失敗。儘管當時缺乏商業化產品,員工團隊也被認為前途渺茫,但ASML卻在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 :"EUV 極紫外光微影技術"中建立了技術壟斷地位。這就是ASML的故事,這位地球上最複雜機器背後的締造者。
    Thumbnail
    2025/09/05
    很難想像1984年ASML從飛利浦和ASM分拆出來時,曾被視為注定失敗。儘管當時缺乏商業化產品,員工團隊也被認為前途渺茫,但ASML卻在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 :"EUV 極紫外光微影技術"中建立了技術壟斷地位。這就是ASML的故事,這位地球上最複雜機器背後的締造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現代科技已經撃破了「存在主義」那種荒謬的無奈,就是切勿弄丟了手機。
    Thumbnail
    現代科技已經撃破了「存在主義」那種荒謬的無奈,就是切勿弄丟了手機。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Thumbnail
    數位時代,人人都是透過手機或各式電腦的電子窗去理解紛紜複雜的世界。我們透過各種視頻,文字資料,聲音檔案作為依據,進行理解與判斷。基本上都是在幾秒鐘就作出自己的認知,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系統,但是這樣都很妥當嗎?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Thumbnail
    (續前篇) 📍現代社會及社群媒體 現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崛起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管道去意識到其他人的生活,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滿足證明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的慾望。 另外,由於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如宇宙爆炸般的海量資訊向我們席捲而來,五花八門的線上課程,販賣著焦慮與自我不足的恐懼,導致現代社會瀰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