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提問力:從問題開始的策略敘事
在這個生成式 AI 興起的時代,答案的取得從未如此容易。打開 ChatGPT 或其他工具,幾乎所有資訊都能在數秒內呈現。然而,我們很快會發現:真正決定輸出品質的,不是 AI 的聰明程度,而是我們的 提問力。
《AI時代的提問力》(Prompt Literacy)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關鍵觀點:提問力,是 AI 時代的生存武器。
本書基本資訊
- 書名:《AI時代的提問力:Prompt Literacy》
- 作者:岡瑞起(Oka Mizuki)、橋本康弘(Hashimoto Yasuhiro)
- 譯者:許郁文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日期:2025年7月10日(繁體中文版)
- 頁數:224 頁
- ISBN:978-6267736036
兩位作者的背景來自資訊科學與人工生命領域。他們並不只是談「技巧」,而是希望把「提問」建立成一種 時代必備的語言素養。
書籍定位與重點
- 主題圍繞在 AI 時代的生存武器——「提問力」。
- 強調 精準提問、正確下指令,才能發揮 AI 的最大潛力。
- 書名中的 Prompt Literacy 直譯就是「提示素養」,對應生成式 AI 的 Prompt Engineering 概念,但更聚焦在「一般人也能掌握的問答能力」。
換句話說,這本書不是單純教你怎麼下指令,而是幫助你理解:
- 如何提問(問題結構化、精確化);
- 如何下指令(讓 AI 產生更符合需求的輸出);
- 如何透過 AI 提升工作與生活效率。
策略敘事中的提問力
我常說,策略寫作不是從「說」開始,而是從「為什麼說」開始。
問「為什麼」本身,就是一個好問題:
- 為什麼要談這個主題?
- 為什麼現在需要說?
- 為什麼讀者需要聽見這個觀點?
當我們先釐清「為什麼要說」,文章的重心自然會更清晰,也更能與讀者產生連結。
在這個過程中,AI 不是單純的「答題機」,而是能陪我們來回提問、推進思路的共筆者。這也是策略敘事與 Prompt Literacy 的交會點:把 AI 當成陪你問「為什麼」的對話者。
本書精華
- 提問力 = 生存力
在 AI 時代,「會問問題」比「知道答案」更重要。問題的質量,決定了 AI 回應的質量。 - Prompt Literacy(提示素養)≠ 技術技巧
不只是工程師的 Prompt Engineering,一般人也需要「如何表達需求」的素養。 - 三大關鍵能力
1.精準化:把模糊的需求,轉化為清楚、具體的問題。
模糊提問:「幫我寫一篇關於理財的文章」
精準提問:「請比較槓鈴策略與持續買進,分析兩者的風險與適合族群。」
2.結構化:將複雜的需求,分解成 AI 可以理解的步驟。
例:旅行文章 → ① 為什麼旅行被過度美化?② 替代方案有哪些?③ 如何調整期待?
3.情境化:提供足夠的背景,讓 AI 根據脈絡產出更貼近的答案。
例:不是「怎麼提升英文能力」,而是「我平常讀英文理財書,目標是能在 Medium 發表」。 - 提問不是一次性行為,而是對話
好的提問 = 持續調整。透過「修正問題 → 檢視答案 → 再修正」的循環,才能把 AI 變成合作夥伴。 - AI 不會取代人,但會放大人的差異
AI 本身不斷進步,但它回應的深度與精準度仍取決於我們的提問。懂得提問的人,才能真正把 AI 轉化為優勢,打造自己的生產力。
三步驟提問框架(練習方法)
你可以用以下步驟,將提問力帶入寫作與工作:
- 主題:我要說什麼?
例:我要寫一篇旅行文章。 - 為什麼:為什麼要說?
例:因為旅行常被過度美化,我想提出另一種生活可能。 - 策略轉譯:我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問?
1.指定受眾:請用「對沒有預算卻嚮往旅行的人」的角度重寫。
2.或退一步:請先解釋「人們為什麼會嚮往旅行」。
這個練習,不僅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使用 AI,也能讓文章更有方向感與策略性。
結語
《AI時代的提問力》並不是一本技術性很強的書。它不會告訴你複雜的程式或最新的研究,而是把「提問」當成一種人人可練習的語言素養。
如果你期待的是「高階工程技巧」,這本書可能會太基礎;但如果你想把「提問」練成一種思維方式,它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AI 浪潮來襲,我們要做的不是遠遠觀察,而是親自接觸。這也是我持續整理與分享 AI 應用相關書籍的原因——因為唯有真正參與、實際練習,我們才能把 AI 轉化為屬於自己的語言與策略。
👉 歡迎加入「策略敘事坊」,我會持續分享 AI應用 × 策略敘事 的相關書籍與練習,陪你一起把 AI 變成共筆者,打造屬於自己的敘事力。
💬 歡迎在留言分享:在 AI 應用上,你最想要了解或練習的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