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實習田野筆記W13:從接線到晤談,我看見了什麼不同?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實習轉眼進入第13週(以七月初開始起算),手上總共有五個案,其中一個暫時結案,一個暫停,其他三案進行中。沒有比較的基準,但是,對於兼職實習來說,應該還算不錯?

三個月的實習下來,除了已上手的行政外,扣除開學課的課堂時間,以及必須撥出部分工作時間,剩下時候,真的就是不斷在各案之中練習精進自己,有時候是技術,但又不只是技術,想要有衡量的方式,卻又感覺模糊。這讓我想起以前剛到義務張老師服務時,也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原地打轉,或者有那麼一丁點的進步,好像是走了一陣子再回看,發現自己有些東西接得起來了,有些東西不再困擾了,才看見自己原來也進步了。

從義張到實習:那些在身上留下的印記

以前總好奇,在義務張老師的訓練與服務經驗,之於目前的諮商實習,又曾在我身上留下了哪些印記?經過這三個月的沉澱與反思,隱約能感覺到幾個面向:

其一是不生疏。雖然電話接線與面對面談話確實存在差異,但一些基本的會談技巧似乎並不因此有所差別,讓我在初期能較快進入狀況。

其二則在於議題的複雜度。隱約感覺,似乎相較於一些同期實習生,我對於複雜的議題比較沒有那麼害怕。倒不是說就已經能游刃有餘地應對,而是在心中評估與衡量時,好像比較可以穩當地接手,沒有那麼強烈的退縮感。

其三是續案率。當然,比較的基數不同,全職實習與兼職實習所能接到的案量本來就會有差異,不過,確實感覺自己的續案能力與「新手上路」時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

也因為以上種種的累積,我對於未來想精進自己的目標,似乎就更聚焦在:如何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理論架構?我究竟依循什麼樣的理論背景進行會談?以及,想更細緻地去覺知會談當下的動力,究竟該如何抓取? 或許正因著這些未解的提問,我感覺自己還困在某種混沌裡。想到10個月後,就要進入全職實習,心中也不禁隱隱地有股焦慮。

實習與接線服務:連續性與內在動力的分野

實習與之前接線服務又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浮現腦海中的答案即是連續性,或者,也不能這樣簡單地稱之。

這裡所提的連續性,指的是在電話接線服務中,常是一次性會談,不一定能連續追蹤,所談議題也就僅能以當次、當下為主。加上少了面對面時能捕捉的肢體語言、表情與當下情境氛圍,僅能憑談話內容、聲音、語調等來評估和判斷,對於與我談話的人究竟是如何,資訊相對有限。

此外,動力上好像也會有差別?

我依然清楚記得在義務張老師服務期間,我並不將自己定位僅限於輔導與陪伴,而期望能更進一步。那時我天真地認為,前來求助的人也會希望能解決問題,如果我能力不到位,又怎麼能更有效能地助人?然而,實際進入實習場域後,漸漸體會到這二者之間確實仍有差異。這個差異除了囿於前項所提的資訊限制之外,似乎還包含求助者的內在動力。多數而言(非絕對),選擇撥打電話求助和選擇預約諮商,其底層動力其實並不完全相同。諮商的連續性和深度,往往對來談者有著不同的承諾與期待。

這些,大概是實習三個月以來的心得與反思。目前比較聚焦在諮商的狀態、能力、經驗差異的比較等方面。至於在諮商所的經營模式、風格氛圍、以及所處地域可能造成的不同差異或影響上,目前我仍未有相對清晰的感受,也許就留待後續的探索與記錄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8會員
154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5/07/27
這篇文章記錄了首次值諮商所夜班的經驗,其中包含對行政彈性變通的思考、在督導協助下完成職重方案流程的學習,以及對周遭環境的進一步認識。同時,也反思了諮商所經營的宏觀視角,並探討了如何在繁忙的「doing」狀態中,為自己創造「空白」的真正休息時間。
Thumbnail
2025/07/27
這篇文章記錄了首次值諮商所夜班的經驗,其中包含對行政彈性變通的思考、在督導協助下完成職重方案流程的學習,以及對周遭環境的進一步認識。同時,也反思了諮商所經營的宏觀視角,並探討了如何在繁忙的「doing」狀態中,為自己創造「空白」的真正休息時間。
Thumbnail
2025/07/21
實習進入第三週,開始接了第二位個案,也參與了同理心的訓練與第二次個督。每一個片段都讓我再次感受到,學習諮商不只是技術的演練,更是一種持續觀看自己的旅程。這一週凌散卻豐盛,我在書寫中再次整理與靠近自己。
Thumbnail
2025/07/21
實習進入第三週,開始接了第二位個案,也參與了同理心的訓練與第二次個督。每一個片段都讓我再次感受到,學習諮商不只是技術的演練,更是一種持續觀看自己的旅程。這一週凌散卻豐盛,我在書寫中再次整理與靠近自己。
Thumbnail
2025/07/14
第二週的我,從櫃檯忙亂到逐漸抓到節拍。 翻閱前手紀錄時,學習在「準備」與「留白」之間拔河;一部吳念真短片提醒我:知識要走進人群,才會點亮彼此。 寫卡片、喝半杯微甜、初遇個案──在半熟的路上,我努力把溫度與好奇留給明天。
Thumbnail
2025/07/14
第二週的我,從櫃檯忙亂到逐漸抓到節拍。 翻閱前手紀錄時,學習在「準備」與「留白」之間拔河;一部吳念真短片提醒我:知識要走進人群,才會點亮彼此。 寫卡片、喝半杯微甜、初遇個案──在半熟的路上,我努力把溫度與好奇留給明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當初開始學習諮商技巧時,雖然已掌握許多基本技術,但在實際兩人晤談練習中卻感到當機,不知道如何回應。本文分享了專注聆聽和回應的兩大練習方法,強調這些基本訓練對於適應多變的諮商情境至關重要。
Thumbnail
當初開始學習諮商技巧時,雖然已掌握許多基本技術,但在實際兩人晤談練習中卻感到當機,不知道如何回應。本文分享了專注聆聽和回應的兩大練習方法,強調這些基本訓練對於適應多變的諮商情境至關重要。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本章分兩個主題: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本章分兩個主題:溝通方式與會談技巧。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Thumbnail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花費3年時間寫作,結合自身經驗、觀察與學習,透過分析個人信念、人際界線、各類情緒、人格特質等面向,學會什麼是溝通?怎麼說比較好?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Thumbnail
透過書中教導我們的問話技巧,可以協助對方順利表達內心想法、釐清談話重點,並且令自己也可以確實明瞭對方意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