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學-往教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來學(尊重)-往教(悲憫)(象山慶25.9.29)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3683560

        人間的教育,有兩種(往/來)的方式,因材施教,順勢而為,各有功效:

   1.重道而尊師--有來學,無往教;《禮記.曲禮》:「禮聞來學,不聞往教。」《韓詩外傳卷三:「致師而學,不能學;往教,則不能化君也。」《章句》:

有自修之心則來學,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強往教之,則雖教亡益。

世間之教育,被動等待眾生來請(求教),以維護「師教」之尊嚴。

  2.憫眾而忘身--《無量壽經》云: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之若己。

《維摩詰經.佛國品》云:「眾人不請,友(祐)而安之。」《注》:什曰「物以利交,故請而後動;聖以慈應,故不祈而往,往必與親,親必為護。」 (僧)肇曰:「真友不待請,譬慈母之赴嬰兒也。」[1]

似大地的平等受持「海,山,草木,眾生」四重擔,能無礙的觀察、預知(不同根器之)眾生所需,而主動、善巧的去扶助、教化之,令彼各得其所(人天,聲聞,緣覺,大乘之四乘正法)而受益。

上述兩種教學,雖有重點之不同,於世間/世出,各有必要(方便)與功能(利益),而佛菩薩「不忍為眾生苦,不惜入泥水」,觀機逗教(約時被機)而不拘一格,才是圓滿的大智慧、大慈悲,乃至視眾生若父母或自身,而能「代受」其苦--其實是同體大悲無分別,無「我見(相)、人見(相)」,故無「代與不代」或「請與不請」的念想。但隨順眾生之差別見而示現「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身求安樂」;「眾生不知亦不請,佛能感應而現臨」,令眾生被動而自然的受化、得度。[2]

 

慧遠《義記》吉藏《義疏》

無機感聖--菩薩強化,為作因緣--未有善法,誘引令生

所化眾生,友而安之(不待物請,強為非友,化令住正)

      無其樂欲--菩薩隨機,而為強化--(始)安之以善根,(終)寧之以佛道

有請:隨他(機/情)—受限—順眾(施設方便)—半行半信(自助者,天助之)—隨喜贊助

     —猴抱:佛感眾生之慾而順應之,眾生藉自力較有「自主.參與.安全」感

不請:隨自(法/智)—無礙—自顯(真實秘意)—易行難信(無助者,天代之)—悲憫攝取

     —貓叼:佛體眾生之愚而代駕之;眾生憑他力須有「無我.委託.信任」感

   請而不請、不請而請:隨自/他--三佛三力,諸佛之果德「感應」眾生之佛性,淨土之涅槃熏成眾生之佛果。

(亞歷山大)「山不來我這裡,我就去山那裏。」生意人有兩種:坐賈(來店)、行商(外送);傳教師也有兩種:坐在道場等人來,或走入群眾滿所求。那一種較順乎時代脈動與人性需求?

坐賈(來店):坐在道場等人來--山來我這裡/欣樂淨土(往相)

行商(外送):走入群眾滿所求--我去山那裏/遊諸佛國(還相)

 

定善一門韋提請(來學/隨他)\

              《般舟讚》:定散俱回入寶國(安樂淨土),即是如來異方便

散善一行釋迦開(往教/隨自)/


釋尊:往教(降生)-娑婆—業報之土(業力)—教化(聖道)—智慧開悟—影臨、立撮-此遣

彌陀:來學(往生)-極樂—酬願之國(佛力)—同化(淨土)—功德薰習--端坐、垂臂-彼喚[3]



[1] 淨影慧遠《義記》云「不待物請,強為非友,化令住正……;解有兩義:一所化眾生,無機感聖,名為「不請」;菩薩強化,為作因緣,名「友安」之。二所化眾生,雖有道機,無其樂欲,不知求聖,名為「不請」;菩薩隨機,而為強化,名「友安」之。吉藏《義疏》云:但「不請」二:一者、未有善法,誘引令生;二者、過去雖有道機,現在無有欲樂,而方便起發,始則安之以善根,終則寧之以佛道。 

[2]參閱 象山慶<不請之友,荷負群生>,< 佛「不棄」惡人>,< 諸佛捨,彌陀救>,< 以法鑒機>,< 欣樂淨土與遊諸佛國>,<隨自(智)--隨他(情) >,<二尊郢匠>,<有量無量無差別,往生西方皆無量>

[3]阿彌陀佛貌堂堂,端坐西方極樂邦;常把金臂垂東土,接引亡靈往西方!

蓮池無日不花開,四色祥光映寶台;金臂遙伸垂念切,眾生何事不思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4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1/04
往生與今生(象山慶25.1.2)     或問:念佛人有沒有來生? 若有,要不要出家? 今生若沒兒沒孫,是否遺憾?     略答:來生有二義:1.(業報)輪迴六道的「(業種)後有」;2.(念佛)往生極樂的「(蓮花)化生」。《釋淨土群疑論》:「穢土受生,凡夫唯用現行煩惱(用煩惱種子,以潤有支,令生
2025/01/04
往生與今生(象山慶25.1.2)     或問:念佛人有沒有來生? 若有,要不要出家? 今生若沒兒沒孫,是否遺憾?     略答:來生有二義:1.(業報)輪迴六道的「(業種)後有」;2.(念佛)往生極樂的「(蓮花)化生」。《釋淨土群疑論》:「穢土受生,凡夫唯用現行煩惱(用煩惱種子,以潤有支,令生
2024/11/04
老子與三教一致(象山慶24.11.4)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在母胎72年,生而白首--老聃、李耳。後世尊為「一炁化三清……太清仙境--混元上帝,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史記·老韓列傳》: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態色)與多欲(淫志),
Thumbnail
2024/11/04
老子與三教一致(象山慶24.11.4)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在母胎72年,生而白首--老聃、李耳。後世尊為「一炁化三清……太清仙境--混元上帝,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史記·老韓列傳》: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態色)與多欲(淫志),
Thumbnail
2024/10/06
小劇場演出的經驗(象山慶24.10.6)   之前在宗教團體參與小劇團演出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1.上臺演出,除了化妝語道具,更要考究身(肢體)語(臺詞)動作,及流露的氣質、散發的感動,因此,應多在劇本內容、表演活動及內心熱誠上用工夫。瞬間吸睛或許可效果加分,但不是宣演的主題,若太招搖搶眼,
Thumbnail
2024/10/06
小劇場演出的經驗(象山慶24.10.6)   之前在宗教團體參與小劇團演出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1.上臺演出,除了化妝語道具,更要考究身(肢體)語(臺詞)動作,及流露的氣質、散發的感動,因此,應多在劇本內容、表演活動及內心熱誠上用工夫。瞬間吸睛或許可效果加分,但不是宣演的主題,若太招搖搶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學,不只是自己學習課業 更多的是學習面對自己、世界 同時擴展視野、看見可能 充滿曲折的路 是自己讓她變得美好
Thumbnail
自學,不只是自己學習課業 更多的是學習面對自己、世界 同時擴展視野、看見可能 充滿曲折的路 是自己讓她變得美好
Thumbnail
何謂教育?又何謂真正的學習?今天實孩們帶著試讀生的模樣,著實讓我看見了兩者。
Thumbnail
何謂教育?又何謂真正的學習?今天實孩們帶著試讀生的模樣,著實讓我看見了兩者。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經驗分享教學心得,從高中文學到華語教學,面對不同年齡、背景的學生,教學策略大不同。分享教學重點和融入遊戲的方式,並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下週總複習即將來臨,期待進一步分享!
Thumbnail
經驗分享教學心得,從高中文學到華語教學,面對不同年齡、背景的學生,教學策略大不同。分享教學重點和融入遊戲的方式,並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下週總複習即將來臨,期待進一步分享!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