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躍遷》選擇篇,作者:古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不管怎麼努力,好像都達不到自己原先期待的目標?像我經常會想,難道是我不夠努力嗎?是不是只要我繼續堅持,時間就會給我回報呢?
本書作者直接告訴你:這個時代,光靠「更努力」是沒有用的!小米創辦人雷軍曾說:「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AI新時代來臨,你需要具備的是在戰略上「躍遷」的能力。如果你跑錯了賽道,努力只會讓你更快到達錯誤的終點。
✨什麼是躍遷
躍遷是一種跨越式的跳級增長,舉例像是我們燒一壺開水,水溫從常溫加熱到攝氏99度之前,看起來都沒有什麼變化,但只要溫度達到一百度的沸點,會突然「砰」地一聲、瞬間從液態轉變成氣態。也就是說,躍遷追求的是一種「非線性」的成長方式。
本書作者古典,是大陸知名的暢銷書作家,也是一位頂尖的生涯規劃師,他研究發現:
真正厲害的高手不是比我們努力或更聰明,而是懂得用對方法,選擇對的地方發揮優勢,掌握從線性跨越到非線性的躍遷能力。
接下來我將和大家分享,高手的兩個重要心法,分別是:如何「洞察規律」以及如何「選擇賽道」。
✨心法一:洞察規律,倍增努力
AI時代不要光靠蠻力,要學習如何「借力使力少費力」。所謂洞察規律,就是找到事情背後的底層規則,然後運用槓桿效應放大你的努力。
舉例,我們學英語的時候,如果只是死背單字,其實效率很低,但如果先懂得「字首字根」這個底層規律,比如你先記住一個「com」代表共同的意思,就能快速理解 company(公司) 、combine(合併) 、community(社群)等單字的意思,效率會高出許多。
作者把這些底層的規律稱為高手的「暗箱」,這也就是高手們花同樣的時間精力,卻能超越其他人的秘密。
對職場人士來說,AI工具就是一種新的暗箱。
很多人可能還是會抗拒新科技,覺得依賴 AI 工具會不會反會讓大腦變笨啊?但是真正的高手是懂得運用「人機協作」,來幫助自己放大努力的成果。
舉例,台灣體壇的拳擊好手陳念琴和吳詩儀,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獲得銅牌,背後隱藏的秘密武器,就是清華大學的AI戰術小組。
他們運用影像辨識技術,快速分析對手的出拳習慣,再針對性地制定策略。這樣的高效率,比傳統一段段看影片快了一百倍以上。
因此,底層規律是:大腦最寶貴的功能是「思考」和「創造」,而不是「儲存」和「重複執行」。
✨我們該如何判斷哪些事情該自己做、哪些該交給機器呢?
首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這件事,機器能做嗎?
舉凡:搜尋資料、整理資料、排程表、基礎數據分析等,這些高度重複性、耗費時間卻低價值的任務,盡可能交由機器去完成。
2.這件事,可以外包嗎?
舉例,蘋果電腦就是最佳範例。它並不是自己生產所有的零件,而是外包給台積電、鴻海等供應鏈,自己專注在設計、品牌、軟體生態圈的開發上,這才是蘋果無可取代的核心價值。
3.這件事,未來會做得更好嗎?
現在叫Uber需要司機,未來自駕車技術成熟之後(如Tesla Robotaxi正在研發中),運送的成本更低、24小時可運作。未來更有價值的不是「誰會開車」,而是「誰能善用不開車的時間」來創造更高的價值。
真正的高手不是「什麼都自己來」,而是懂得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放在最能放大價值的地方。
✨心法二:選擇賽道,更少但更好
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在錯的方向。
舉例,亞馬遜剛創立的時候,書店霸主是 Barnes & Noble,全美超過 1,000 家門市,每間店能展售 10 萬本書,營收 30 億美元。貝佐斯沒有硬碰開實體書店,而是選擇開線上書店。這條賽道的價值是什麼?
沒有租金和裝潢成本,可以賣 300 萬本書,服務全球客戶,還能蒐集數據,分析更精準的決策。當他驗證電商模式可以成功之後,亞馬遜開始躍遷進化,從賣書拓展到什麼都賣,建立會員制度、雲端運算服務、智慧物流體系等等,最後變成全球最大的電商龍頭。
難道Barnes & Noble書店的經營者不努力嗎?並非如此,而是努力錯方向,等他們意識到電商成為主流趨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轉型了。
很多人會問:「到底要怎麼選擇才能選對方向?」
✨小心三個人性的心理誤區
誤區一:只看見自己的優勢
很多人會覺得:「我會什麼,就去做什麼」,比如數學好就去當數學老師,英文好就去當翻譯人員。聽起來學以致用,很合理。
但問題是,這樣做選擇很容易掉進「平庸陷阱」的誤區,因為選了「最容易發揮」的路,而不一定是「最有價值」的路。
舉例,2007年的時代,Nokia是全球手機的霸主,市佔率高達40%以上,難道當時的工程師不努力嗎?後來蘋果用觸控螢幕和APP生態圈,徹底改寫了智慧手機的遊戲規則,結果是,2014年Nokia被賣給微軟,黯然退出手機市場。這就是只看見眼前的優勢,卻忽略更大價值的慘痛代價。
有人可能會問:「我知道選擇比努力重要,那難道我不喜歡的事,也要勉強自己去做嗎?」
這裡我引用《發現你的天職》一書的框架來說明:
- 熱情(指的是你喜歡的事)是你的燃料,讓你有興趣、有動力長期投入的事情。
- 才華(指的是你擅長的事)是你的槓桿,通常是你的優勢,能讓你做起事情來游刃有餘,比別人更快、更輕鬆。
- 價值觀(指的是你重視的事)是你對你自己的自我認同感,確保你走的方向不會背離真實的自己。
- 市場價值(指的是外部的需求)是現實世界對這件事的需求程度,對應你的努力能帶來的實際回報。
真正的高手思維,不是只看眼前的優勢做選擇,而是願意花時間思考,將自己的熱情、才華、價值觀建立在高價值的賽道上,然後集中資源,運用槓桿,努力放大自己的效益。
誤區二:不想優勢,只想跟風
還記得台灣早期曾流行過蛋塔風潮,很多餐飲業者看到市場這麼火熱,就急著跟進開蛋塔店,結果沒多久,大多數的店家都倒閉了。因為每個人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沒有任何差異化,最後都被市場淘汰了。
高手的策略不是急著衝進人多的地方,而是先觀察市場的需求,找到自己的切入角度,先在小範圍當老大,再逐步擴大影響力。尤其是,不選擇人多的路去走。
舉例,TikTok抖音,一開始不是跟 YouTube 硬碰,而是抓住「短影片」的差異化,後來才有機會創造出短影音的優勢平台。
《定位》一書有一句名言:人們只記得第一名是誰,如果來不及搶佔第一,那就自己創造一個項目成為第一。
誤區三: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
當你研究發現,有些市場的確充滿商機、前景看好,比如像是 AI應用、醫療生物科技等等,但問題是,那些市場是你的賽道嗎?
高手不會一開始就想成為該行業的第一,而是先在一個小範圍內做到極致,累積足夠的成果。
舉例,像 Instagram 一開始只是「照片分享」的平台,後來才慢慢發展出限時動態、短影片,從雞頭到鳳頭,逐步躍遷成長。
總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旦方向錯了,努力只是白費功夫。選擇對了,努力才會產生複利效應,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要把它花費在值得長期投資的高價值區。
✨結語
洞察規律,懂得外包大腦,運用暗箱,發揮槓桿效益。選擇賽道,在更少但更好的地方持續努力。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盲目的努力,不會讓你更成功。學習高手的心法,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能建立高價值、產生複利效應的地方。
建議你馬上盤點一下自己的工作任務,問自己心法一的三個問題,確認哪些事情可以外包給機器來做。騰出的時間,用來思考自己的職涯現況,你現在所處的產業具有高價值嗎?
如果想要轉換跑道,運用心法二的三個心理誤區,找出屬於你的差異化和高價值區,然後用最小的成本和範圍進行小規模測試,逐步累積經驗和成果。
有句話說:方向對了,慢一點沒關係;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前進。
記住,在這個時代,努力是標配,但聰明的努力,才是讓你脫穎而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