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當下的力量》,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我們經常聽到「活在當下」這四個字,這幾乎已經成為一句流行語。很多人會把它理解為「今朝有酒今朝醉」或是「即時行樂」。
但本書作者告訴我們:活在當下並不是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幫助我們活出真實自我的生活哲學。
❤️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老乞丐,行乞了三十多年。他每天都坐在同一個地方,手裡拿著一頂舊帽子,機械式地向路人乞討。
有一天,一個路人忍不住好奇,問他:「你坐著的那口箱子,裡面裝了什麼呀?」
乞丐隨口回答:「沒什麼啦,只是一口破舊的箱子,我坐了很多年了。」
路人接著問:「你打開來看過嗎?」
乞丐搖搖頭:「不必看啦,裡面肯定什麼也沒有啊。」
路人想了想,鼓勵他說:「你打開來看看如何呢?」
乞丐雖然不情願,但還是打開了箱子。沒想到,裡面竟然裝滿了閃閃發光的黃金!
作者藉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一直想要追求快樂、平靜和愛,但實際上,每個人心裡早就有擁有一個非常珍貴的「寶藏」,只是從來沒有注意到或把它打開來看看。
這個寶藏就是我們的「本體」(Being),是我們內心最深層、最真實的自己。當我們能體驗到這個「本體」時,你會感受到內在自然湧現出的愛、喜悅與平和,而這些正是我們想要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那麼要如何找到這份寶藏呢?答案是:運用「當下的力量」。
❤️作者介紹
艾克哈特‧托勒被譽為現代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導師之一。《當下的力量》在全球熱銷超過 250 萬冊,翻譯成 52 種語言,美國脫口秀天后歐普拉甚至在節目上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托勒出生在德國,後來移居加拿大,也曾在劍橋大學擔任導師。但他的生命並非一直順遂。29 歲那年,他陷入嚴重的憂鬱症,情緒跌入谷底,痛苦到幾乎想要結束生命。
某個夜晚,他在無比絕望的情緒中,腦海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再也無法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了!」
就在那一瞬間,他愣住了。他想:「等一下,如果我不能跟『自己』生活在一起,那不就代表,這裡有兩個我?一個是『我』,另一個是不想跟我在一起的『自己』?」
這個念頭就像閃電劃破黑暗。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們內心的抱怨、恐懼、焦慮,並不等於真正的自己。
這種體驗,讓他瞬間進入一種全然的平靜與喜悅,彷彿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從那之後,他的人生徹底改變,也把十多年來的體悟寫成了這本《當下的力量》。
❤️四個核心觀念:找到內在寶藏的鑰匙
接下來,我分享本書的四個核心觀念,學習如何運用《當下的力量》,幫助我們走出負面情緒,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1. 心智不等於自我的意識
所謂的「心智」,包含了我們的想法、情緒,以及自動化的身體反應。問題在於,大部分時候,我們並沒有好好運用它,反而被心智牽著走,甚至被它操控。
舉例來說,小華是一名上班族,最近剛失業,投了很多履歷卻沒有回音。腦海裡的許多念頭開始冒出來:
- 「我以前可是國立大學的高材生,怎麼會沒人要?」
- 「難道我真的這麼沒用?」
- 「朋友知道了會不會笑我?」
這些想法一個接一個,讓他越來越焦慮,晚上也睡不好。最後,他乾脆沉迷於線上遊戲,用虛擬世界的勝利來逃避現實的無力感。但這樣下去,他真的能找到新工作嗎?
作者建議一個小技巧,我們可以試著把自己想像成電影院裡的觀眾。想像腦海裡的念頭,就像電影一幕幕地播放,而你只是坐在觀眾席上,安靜地看著,不去評論它們。
當你這麼做時,你會突然發現:思緒和思緒之間,會出現短暫的空白。這段小小的空白,作者稱之為「無念」的空隙。就在那一瞬間,你會感覺到一種平靜安祥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和「本體」連接的感覺。
🔅2. 放下對過去與未來的執著
過去發生的事,只是「曾經的當下」;未來還沒到來,它只存在於想像裡。現實中真正存在的,只有「當下」。
在生活裡,我們確實需要時間管理,像是開會時間、專案期限、約會時間,這些屬於「時鐘時間」。但一般人很多的煩惱痛苦,是來自另一種時間,叫做「心理時間」。例如:不斷回想過去,陷在懊悔或內疚裡;或是一直擔心未來,想像最糟的情況,把自己嚇得半死。
舉例,小華想著:
- 懊悔過去:「如果當初我去 B 公司,會不會就沒事了?」
- 擔心未來:「萬一我進了 C 公司,主管同事很難搞怎麼辦?」
結果呢?他越想越焦慮,行動力卻越來越低。
如果小華專注在當下,他會怎麼做?
- 重新調整履歷,針對不同職能需求準備不同的版本。
- 制定時鐘時間表,安排學習新知、運動、休閒娛樂的時間。
- 讓自己在面試時,以最佳精神狀態出現。
當我們專注在當下,精氣神變得更好,焦慮會減少,情緒更穩定,結果表現自然會更好。
🔅3. 臨在安住的狀態
什麼是「臨在」?簡單來說,當你處在臨在狀態時,內心會感受到寧靜和平和,不會被過去的懊悔或未來的擔憂所影響。這時候的你,專注於當下的感受,同時又可以覺察外在的一切變化。
古代禪宗修行時有個有趣的測試:
禪師會在弟子打坐時,突然在背後敲一棒。
- 如果弟子正處於臨在狀態,能立刻察覺師父的動作並閃避。
- 如果陷在思緒裡,外表看似安靜,內心卻在想東想西,就會被打個正著。
日常生活裡,如何練習臨在的狀態?
舉例,小華跑完步,坐在樹下休息。他放下手機,專注地看著花朵的顏色、形狀,注意到蝴蝶和蜜蜂在花叢間飛舞。那一刻,他沒有想過去的失敗,也沒有擔心未來的工作,只是單純地體驗當下。那種專注而平靜的感覺,就是臨在安住的狀態。
🔅4. 擺脫抗拒,學會接納與臣服
人們遇到困難痛苦時,心智會本能地抗拒,想要對抗現實。但抗拒只會帶來更多痛苦。真正的解法是:學會臣服與接納。
臣服不是認輸,而是接受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覺察自己的情緒,允許它們存在,而不是壓抑或對抗。
舉例,當小華接到被資遣的通知時,他當然會感到難過、憤怒。
臣服的做法是:
- 他先深呼吸,對自己說:「我允許自己難過。」
- 想像悲傷憤怒等情緒像溪水流過石頭,不去阻擋,也不去評價。
- 就像天空的雲,慢慢從頭頂飄過。
當小華覺察並接納悲傷的情緒時,思緒和本體意識的連結將會被斷開,不再被負面情緒所控制。
慢慢地,內心將逐漸恢復平靜,心靈處在「臨在」的狀態,本體意識能運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無常,開始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這就是「專注於當下」的力量。
❤️結語:把當下的力量帶進生活
心智不是我們真正的自我。過去已成記憶,未來還沒來,真正存在的,只有此刻的「現在」。當我們學會放下心理時間,專注在當下,就能減少焦慮與痛苦,找到內心的平靜。
當我們處在臨在狀態時,就能暫時斷開心智對我們的干擾,不再被負面情緒牽著走。如果遇到痛苦或困難,記得用臣服的心態去接納它們,不需要抗拒,也不要評斷,而是讓這些負面情緒自然地從內心流過去。
現在,你可以試著做一個小練習:
放下手邊的一切動作,暫停片刻,把注意力從手機或電腦上移開,感受周圍的環境。閉上眼睛或用耳朵去聆聽細微的聲音,用鼻子深深地呼吸,感受空氣進入肺部的清涼感。就在這短短的幾秒鐘內,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此刻的你和你自己的意識獨處,這就是臨在安住的感覺。
慢慢地體驗這份寧靜,把這種感覺帶進你的生活,你會逐漸掌握當下的力量,找到那個一直存在於內心深處的寶藏,一個屬於你自己心靈的愛、平和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