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跟你想的不一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當「撐住」成了一種文化疲勞

凌晨兩點,Kevin 還在修改提案。這已經是他這個月第十次連夜加班。

他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好了。」 然而,第二天早上,他卻感覺自己像被掏空——不是生病,而是失去了恢復力

我們身處一個讚美「撐住」的文化:撐過壓力、撐過低潮、撐過一切。
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韌性(Resilience)不是撐下去,而是反彈。
真正的強大,不在於永不崩潰,而在於崩潰後能再次整合、復原、重新站起來。


迷思:韌性 ≠ 忍耐

許多人以為「韌性」就是「忍」,但兩者的心理機制截然不同。

忍耐(Endurance) 是在高壓下壓抑情緒、持續負荷。短期有效,但長期會導致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與認知僵化(Cognitive Rigidity)。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2022年的報告,長期處於慢性壓力環境下的人,皮質醇濃度升高,導致睡眠品質下降與專注力受損,最終削弱大腦的自我調節功能。

相反地,韌性(Resilience) 是一種動態調節過程。它允許我們感受壓力表達挫折再度恢復

心理學者 Ann Masten 將此稱為 “Ordinary Magic”——不是超能力,而是「回到平衡的能力」。

換言之,真正的韌性不是死撐,而是懂得何時鬆手、何時重啟


韌性是「反彈力」—不是剛硬,而是彈性

想像你丟下一顆橡膠球。
它不是因為「撐住撞擊」而回彈,而是因為具備了「變形再復原」的能力。
心理韌性正是如此。

在軟實力健身房的「墜落的藝術」課中,我們讓學員在安全繩索下練習「刻意墜落」。 一開始,許多人僵硬、恐懼、全身用力;但當他們一次次練習「掉下 → 呼吸 → 重上牆」, 他們發現——能反彈的,不是肌肉,而是心智。

真正的反彈力包含三個核心能力:

  1. 快速復原(Recovery Speed):從失敗或挫折中回穩的速度。研究指出,具備高心理彈性的人,其副交感神經能更快地重新啟動,使身體進入放鬆修復狀態。
  2. 靈活調整(Adaptive Flexibility):能在情境變化中調整策略,而非固守一套做法。
  3. 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能察覺自己何時陷入過度用力、何時需要休息。

攀岩者之所以能嘗試墜落,是因為他知道——背後有確保繩(Belay)

那條繩子象徵的,正是「心理安全網」:信任的關係、支持的社群、自我接納的底層信念。 真正的韌性,不是孤立的力量,而是一個系統的支撐結果


日常應用:練出你的「韌性肌肉」

韌性像肌肉一樣,可以被訓練。以下三個練習,是軟實力健身房常用的「心智訓練動作」:

1.壓力後的呼吸復原

當你完成一場高壓簡報、處理一場爭執,請刻意停下30秒深呼吸三次
告訴你的大腦:「危險已解除,可以重啟修復模式。」

2.拒絕後的自我對話

當被拒絕時,問自己:「這次的拒絕代表我不夠好,還是代表我在學習更好的方式?」
從「人格否定」轉為「任務挑戰」,能減少心理創傷反應,提升反彈力。

3.日常反思

在一天結束時,寫下:「今天有哪一刻我從緊繃回到穩定?」
觀察這個過程,就是在鍛鍊「自我修復的肌肉記憶」。
這些練習就像重量訓練,重點不是避免壓力,而是學會在壓力中恢復平衡


堅強不是不倒,而是懂得反彈

真正的堅強,不是永遠不倒,而是每一次倒下,都更快、更穩、更有覺察地站起來。
在軟實力健身房的心智修練中,我們不教你「撐下去」,
我們教你「怎麼反彈」。 因為在現代職場與生活裡,只有能柔軟反彈的人,才能真正持久。

💡 想親身體驗「心理韌性」如何被訓練出來?

歡迎報名

《軟實力健身房|心智修練所》體驗課

透過「墜落的藝術」與「反彈心智」練習, 重新定義你的堅強。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C的軟實力健身房
3會員
27內容數
寫寫對教學、引導的嚮往,持續推廣軟實力健身房,好不斷耕耘社會土壤
2025/10/02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考試不要錯、工作不要出包。社會告訴我們:失敗代表不夠好,代表丟臉,甚至代表你不值得。於是,我們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冒險,不敢嘗試,生怕出了一點差錯就被貼上標籤。 如果「失敗」是一場必然的考驗,那我們需要的不是迴避,而是學會如何「漂亮地失敗」——這就是 Good Try 精神。
2025/10/02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考試不要錯、工作不要出包。社會告訴我們:失敗代表不夠好,代表丟臉,甚至代表你不值得。於是,我們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冒險,不敢嘗試,生怕出了一點差錯就被貼上標籤。 如果「失敗」是一場必然的考驗,那我們需要的不是迴避,而是學會如何「漂亮地失敗」——這就是 Good Try 精神。
2025/10/01
站在岩壁前,你或許以為這只是一次體能的挑戰。但真正的驚喜是:岩壁其實像一面誠實的鏡子。它不會隱藏,也不會說謊。當你雙手顫抖、心跳加速、腦中浮現「我不行了」的聲音時,那不是岩壁的問題,而是你內心慣有的心智模式被放大了。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在壓力情境下的反應,往往揭露出人們的核心信念與行為模式。
Thumbnail
2025/10/01
站在岩壁前,你或許以為這只是一次體能的挑戰。但真正的驚喜是:岩壁其實像一面誠實的鏡子。它不會隱藏,也不會說謊。當你雙手顫抖、心跳加速、腦中浮現「我不行了」的聲音時,那不是岩壁的問題,而是你內心慣有的心智模式被放大了。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在壓力情境下的反應,往往揭露出人們的核心信念與行為模式。
Thumbnail
2025/10/01
很多人在壓力挑戰下,依然無法穩住情緒、做出冷靜判斷。這篇文章探討為何個人練習心智肌肉受限,以及「群體練習」如何透過第三空間和同儕社群,提供持續動力與支持,讓你真正學會駕馭情緒、穩定心態。
Thumbnail
2025/10/01
很多人在壓力挑戰下,依然無法穩住情緒、做出冷靜判斷。這篇文章探討為何個人練習心智肌肉受限,以及「群體練習」如何透過第三空間和同儕社群,提供持續動力與支持,讓你真正學會駕馭情緒、穩定心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好久沒回到五分鐘文章,今天來寫一段: 身為不斷用身體擋子彈的人--如果子彈是失敗--我可以保證,失敗讓我身心靈都更堅韌。 你會問,堅韌就代表健康嗎? 我會答,堅韌可以讓我迎接更多失敗。 我不確定是否更健康,但我很確定我可以迎接更多機會。 堅韌也代表我不斷累積經驗、知識、能量。 堅韌的人未
Thumbnail
好久沒回到五分鐘文章,今天來寫一段: 身為不斷用身體擋子彈的人--如果子彈是失敗--我可以保證,失敗讓我身心靈都更堅韌。 你會問,堅韌就代表健康嗎? 我會答,堅韌可以讓我迎接更多失敗。 我不確定是否更健康,但我很確定我可以迎接更多機會。 堅韌也代表我不斷累積經驗、知識、能量。 堅韌的人未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堅持」這個字向來有褒獎之意味,意即在面對困境時,持續地努力,不氣餒。與「堅持」相反的應當是「放棄」。「放棄」則有貶義,被人批評為懦弱、逃避、失敗。然則,不論堅持或是放棄,它都應該是中性的,不應加以標籤。堅持可以沒有意義,放棄或許得到更好。人們常以為堅持則勝利在望,放棄則一無所有,這實在是荒誕。人生
Thumbnail
「堅持」這個字向來有褒獎之意味,意即在面對困境時,持續地努力,不氣餒。與「堅持」相反的應當是「放棄」。「放棄」則有貶義,被人批評為懦弱、逃避、失敗。然則,不論堅持或是放棄,它都應該是中性的,不應加以標籤。堅持可以沒有意義,放棄或許得到更好。人們常以為堅持則勝利在望,放棄則一無所有,這實在是荒誕。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高中時期遇到的挑戰和心理困境,以及如何走上自我復原之路的過程。透過這篇文章,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訊息是韌性與力量是可以重新建立和復原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高中時期遇到的挑戰和心理困境,以及如何走上自我復原之路的過程。透過這篇文章,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訊息是韌性與力量是可以重新建立和復原的。
Thumbnail
心理韌性對於個人面對挑戰和壓力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瞭解心理韌性的組成要素,包括人際關係與社會資源、自我效能和自知之明,對於提升個人的心理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動態能力在心理韌性中的應用,並分析了心理韌性對個人的影響。
Thumbnail
心理韌性對於個人面對挑戰和壓力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瞭解心理韌性的組成要素,包括人際關係與社會資源、自我效能和自知之明,對於提升個人的心理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動態能力在心理韌性中的應用,並分析了心理韌性對個人的影響。
Thumbnail
一段很長很長的日子裡,看似萬事不為所動,其實不斷在改變,原本以為堅不可摧的內心瞬間土崩瓦解。這不是你的日常,因為這從未被允許。所以與其防範這份突如其來的毀壞,不如定期檢視自己的柔弱、不安,靜心觀察時間帶來的爪痕,比如關心關係、整頓生活,會發現適時柔弱才能更堅實你自己。
Thumbnail
一段很長很長的日子裡,看似萬事不為所動,其實不斷在改變,原本以為堅不可摧的內心瞬間土崩瓦解。這不是你的日常,因為這從未被允許。所以與其防範這份突如其來的毀壞,不如定期檢視自己的柔弱、不安,靜心觀察時間帶來的爪痕,比如關心關係、整頓生活,會發現適時柔弱才能更堅實你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的內心掙扎和奮發努力,傳達了積極樂觀的訊息,鼓勵讀者在困難中堅持下去。文章充滿了力量和勇氣的訊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的內心掙扎和奮發努力,傳達了積極樂觀的訊息,鼓勵讀者在困難中堅持下去。文章充滿了力量和勇氣的訊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