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這句話就意味著即使是表面再合拍的同事都很難真正交心,而這也是我出社會後很大的體悟
作為學生的時候同學之間沒有太大的利益關係,所以即使是沒有交情的同學也可以不用顧忌太多的交談,而合作之間的不滿或是想法也可以直接提出討論
然而出社會之後人際關係往往沒有那麼容易,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把握好分寸,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我出社會後覺得對於工作人際很重要的小訣竅
✔️不論如何,不要背後評論別人
最簡單的想法,你以為你訴說想法的人是你的朋友,但他也可能同時是別人的朋友
有時候並不是惡意要在背後挑撥,但假如你評論的對象其實跟對方私交更好呢?
這樣的評論不僅有可能傳到當事人耳中而產生誤會,也可能讓聽到你的評論的人對你的印象不好、認定你就是一個會在背後亂說話的人
這讓我意識到要防範那個主管,但也讓我學習到沒有真正不透風的牆
✔️傳訊息時,就要知道有被轉傳的可能
現代很多時候職場交流已經不是依靠信件而是依賴line或是其他訊息軟件
而當你傳任何訊息,不論是糾正、提出疑惑、或是單純溝通,都務必要抱持著訊息可能會直接被傳給任何關係人的準備
比如當我將商品問題反映給公司採購單位,採購人員就有可能直接將我的訊息轉發給廠商
假如我仗著訊息是公司內部溝通而大肆批評,那就可能在合作廠商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大多時候我都會寧可委婉地表達,文字訊息本來就因為不帶有語氣而容易產生誤會,更何況是訊息本身就語帶批評或是貶意更容易有負面的影響
而假如你的工作需要作為中間人傳遞訊息,也建議要有篩選訊息的習慣,不要總是一字不漏地轉傳,避免在兩個協調單位中間產生誤會
✔️不要主動多做、但也不要少做
我曾經有一次看到一份不太費時的工作被閒置,所以就隨手處理掉
但之後這個工作的資料就自動出現在我桌上,反而變成我的業務內容而壓縮到我原本處理自己份內工作的時間
這讓我意識到不要在自己的工作範圍之外主動承擔額外的工作,除非你有把握這份工作之後都變成你的責任你還是可以把份內的工作都準時正確地完成
份內工作沒做完或是出錯就是一種不適任,沒有人會因為你是額外多做而覺得工作沒完成是理所當然
即使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是要在有把握完成分內工作的前提上才額外承擔
雖然不要額外多做,但假如是自己份內的事情也不要少做、一定要好好完成,比如應該要交出報表的時候就不要交出原資料、應該交出完整資料的時候就不要交出草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