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寫了一封很長的簡訊,向我傾吐和投射者部屬共事的挑戰及苦楚。
身為投射者,我把那封簡訊反覆地看了好幾次,感覺這封簡訊,好像集結了過往所有帶領過我的主管心聲,一次選擇在此時歡樂大放送。
如今,帶領過為數不少的投射者,我總算能夠明白主管心裡的苦澀,可能不亞於我。的確,投射者的聰穎、敏銳、捷思,往往深埋在令人費解或卻步的表象之下,一不留神,就容易將之歸類為「難搞」、「孤僻」、「低效」的員工。在我的職涯中,經歷過兩類截然不同的投射者,一種是鐵牛工作狂,奴性堅強,為工作發狠拼命、到了六親不認的程度。另一種,則像化外之民,不是憤青、就是文青,與週遭環境格格不入。
從主管的觀點,投射者算不上頑劣份子,只是感覺需要被「關注」的成分多了一些。曾有某一任的老闆跟我說,「為什麼你的個性這麼彆扭?我每天忙得焦頭爛額,還要花時間照顧你的情緒,你能不能當個成熟的adult?」
我那時心裡有一百句幹話,關注部屬,難道不是主管的職責嗎?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焦頭爛額並不是因為事多,而是戰略錯誤,重點放錯。
而當蜕變為成熟的adult,我發憤圖強的工作心,好似也沒有為團隊帶來綜效。每天疲於奔命、把自己燃燒成灰燼,迫不得已要離開工作崗位的時候,主管怪責我不懂分工、疏忽示警,「你是想搞得大家一起同歸於盡嗎?我最討厭被威脅與情勒!」
我連為自己辯解的力氣都沒有,威脅、情勒,從來不是我的風格。不過,我太相信「能者多勞」,以為承擔得多,「歸屬」與「肯定」也會隨之更多。
是的,以我自身的經歷和觀察,與其說是尋求「關注」,職場上的投射者往往更看重「肯定」和「歸屬」,期待自己的賦能和付出,在團體或組織中被看見、被需要,進而與環境建立起正向的互利、共生關係,確實化身為推動進展、促發成功的一員。
所以,當讀者問我,投射者是不是常常需要被感謝?我想,這有點簡化、並顛倒了投射者的運作機制,「感謝」通常是成事之後的附加產物,而非投射者的優先需求。重點在於,投射者的潛能,有沒有被正確地發掘?以及被運用在正確的地方?好讓投射者憑藉自身的天賦,俾利事情水到渠成。
這個過程,才是所謂「正確的邀請」,建立在對投射者細微的觀察、由衷的欣賞、全盤的接納、公平的交流之上。若領導掌握得宜,投射者將從中獲得極大的自我賦能,從此脫胎換骨,晉身成團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因為我、以及過往許多優秀的夥伴和同僚,都有幸親臨過職場上「正確的邀請」,不僅對自己生出更全面的理解、最終也學會了該如何在生產者充斥的職場環境裡,尊重投射者天生的差異,不再執著於齊頭式的工作效能和產出。
如果,你的團隊裡有投射者員工,恭喜你,你已然擁有清晰的洞見優勢,有若神援!但是,想要發揮神援的效力,請謹記投射者的任用原則:用引導代替指導,以邀請取代派發;前線衝鋒,投射者未必能連戰皆捷,何妨制敵機先,絕對少不了投射者的獻策,很多時候,反而能避免不必要的征討殺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