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清朗行動」看中國人的奴性基因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導言:

  中國再度啟動「清朗行動」,要求社群平台清除「負面情緒」內容。這項看似維護秩序的舉措,其實揭露出極權最深層的恐懼—對「人性」的恐懼。當國家開始審查情緒、抹除不滿,人民的順從不再是被迫,而是一種被馴化的本能。這不只是治理策略,而是一場潛行於心理的基因改造工程。

raw-image

一、當「清朗」變成「清空」:極權社會的精神工程

  中國自 2021 年起,陸續推動多輪「網絡清朗行動」,涵蓋謠言整治、輿論導控、算法監管與「情緒清理」。而 2025 年的版本,將矛頭直指所謂「惡意挑動負面情緒的內容」,特別強調「不得散播焦慮、抱怨與對社會失望的言論」。

  乍聽之下,這似乎只是維護網路秩序的「例行公事」。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精神手術。國家不再僅僅控制言論,而是企圖「清洗人性」,讓公民只剩「正能量」的表達權。

raw-image

  這樣的社會,不只是沒有言論自由,而是連「情緒自由」都被收編。當你在發文前會先想:「這樣講會被刪嗎?」、「這樣會影響穩定嗎?」你已經不是在自我保護,而是在自我馴化。

  那一刻,審查不再是外在力量,而是內化的反射。人類最自然的「情緒反應」被制度標記為「危險因子」,而那些仍然感到憤怒、悲傷、焦慮的人,會逐漸懷疑自己的「正常性」。

  這就是極權的高明之處:當人民開始懷疑自己的感覺,暴政便已經成功。

二、被塑形的情緒:從「不說」到「不敢想」

  我曾與幾位中國網友談起這件事,他們表面輕描淡寫地說:「中國人口太多了,不好管嘛。」

  這句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權力如何成功把「被管」合理化。當人們相信「順從」是維持秩序的必要條件時,自由便成為多餘的負擔。

raw-image

  而這種心理不是一夜形成的。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愛國宣傳與輿論引導,逐漸構築出一個「安全框架」:

  1. 批評會引起麻煩,沉默才是智慧。
  2. 憤怒會被標記,樂觀才算健康。
  3. 若想被認同,就要「講對話」。

  這樣的社會氛圍,使「順從」不再是被迫,而是習慣。

  「清朗行動」便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開花結果。它不僅整治網絡言論,更建立一套情緒等級制度:「快樂與服從是安全的;質疑與悲傷是危險的。」

  被訓練成不再感受不公的人,也就不再能辨識不公。最終,一整個民族學會「不說」之後,便會學會「不想」;當「不想」成為常態,「清朗」就成了徹底的「清空」。

三、導向性憤怒:當不滿被轉移為愛國激情

  極權的穩定,不是靠壓制所有情緒,而是靠重新分配憤怒。「清朗」運動表面是刪除負面內容,實則保留「可控的情緒出口」。人們不能批評政府,但可以辱罵外國;不能罵領導,但可以罵台灣、美國、日本。

raw-image

  這是一場精準設計的心理工程:讓人民以為自己仍然在「表達」,卻不知道那早已是「導向式表達」。這種被重新塑形的憤怒,是國家最廉價、最穩定的燃料。

  我接觸過一些中國網友,在討論內政議題時極為克制,但一提到國際事件、尤其是台灣問題,語氣立刻轉為激烈。他們的憤怒帶有一種替代性快感,彷彿只要喊出「外敵當滅」,便能暫時忘卻生活中的壓抑與屈辱。

這種現象,正是奴性的另一面:「當你無法反抗壓迫者,你就學會模仿他的語言,去壓迫別人。」

  「清朗行動」所清除的不是仇恨,而是對內的仇恨;所保留的,是對外的狂熱。

四、封建基因的現代化:從皇權到演算法的馴化

  五千年的封建歷史,讓中國社會早已習慣「上位者有天命」。從帝王到黨國,權力的合法性從來不是來自人民,而是被包裝成「歷史必然」。如今的「清朗行動」,正是這種封建權威的現代版本。

  不同的是,以前是皇帝派密探巡視民間,現在是演算法自動審查;以前靠御史糾彈百官,現在靠大數據標記異議;以前說「犯上作亂」,現在說「影響社會穩定」。

raw-image

  形式變了,本質未變。皇帝換成了體制,宗教換成了意識形態,而人民仍舊是那群被教育「不宜妄議朝政」的順民。

「我常覺得這是一種可怕的遺傳疾病。」

  「奴性」在中國,不只是政治現象,而是一種文化基因。它像慢性毒素,從古代的「三綱五常」一路延伸到現代的「核心價值觀」;從「臣服於君」變成「服從於黨」;從「封建禮教」變成「網路文明」。這條血脈如此頑強,連科技都成了它的宿主。

五、作為台灣人的觀察與距離

  我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不是為了嘲笑中國人,而是想從旁觀者角度凝視那場「精神整肅」。已故作家柏楊所著《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指出:他觀察到中國人在長期專制、封建、威權的環境下,形成一種扭曲的民族性格:怯懦、奴性、虛偽、自私、麻木、缺乏公共意識。

  我慶幸自己生在台灣,這個仍可爭辯、仍可罵政府、仍可批評社會的地方。我們有自己的問題、弊端與撕裂,但至少還能「感覺」。那種感覺,如:不滿、焦慮、憤怒、反省⋯正是人性仍在呼吸的證明。

  中國式的「清朗」讓我意識到,自由並不僅是選舉權、新聞權,而是更深層的「情緒權」。一個社會若不能誠實表達情緒,它的文明再華麗,終究只是巨大的麻木。

raw-image

  而我最害怕的,是那種連「痛」都被教導要掩飾的社會。那不只是失去了自由,更是失去了作為「人」的完整性。

六、結語:當情緒被禁,奴性便成為信仰

  「清朗行動」的終極目標,不是讓網路更乾淨,而是讓靈魂更沉默。當一個國家開始審查情緒,它其實在告訴人民:你們不需要思想,只要服從就好。

  我曾聽一位中國網友說:「我們沒有選擇自由,但至少還能選擇不說。」那句話聽起來平靜,卻帶著一種絕望的安定感。他們已經不再期待改變,只希望能在沉默中苟活。

  這樣的心態,才是極權最穩固的基石。奴性不再靠鎖鏈維持,而是靠習慣延續。「清朗」不只是政策,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民族如何學會以沉默維持尊嚴,以順從假裝自由。

  而我,作為台灣人,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裡,對那片沉默的土地默默凝視。慶幸自己生於此岸,也提醒自己:別讓那種奴性的基因,有一天在我們體內復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516會員
114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10/02
花蓮災難凸顯台灣社會韌性,然國際風暴漸起,中俄合作、台海壓力、海纜受攻,皆警示我國必須將救災精神轉化為戰備共識。
Thumbnail
2025/10/02
花蓮災難凸顯台灣社會韌性,然國際風暴漸起,中俄合作、台海壓力、海纜受攻,皆警示我國必須將救災精神轉化為戰備共識。
Thumbnail
2025/09/21
近年來,中國對於「敘事戰」(narrative warfare)的運用,已逐漸形成「有架構」的方式。從國際論壇上的「和平崛起」說法,到國際媒體廣泛引用的「台灣是美國棋子」論調,中共正試圖在尚未動用武力之前,先行塑造輿論環境,為可能的衝突建立合理性。
Thumbnail
2025/09/21
近年來,中國對於「敘事戰」(narrative warfare)的運用,已逐漸形成「有架構」的方式。從國際論壇上的「和平崛起」說法,到國際媒體廣泛引用的「台灣是美國棋子」論調,中共正試圖在尚未動用武力之前,先行塑造輿論環境,為可能的衝突建立合理性。
Thumbnail
2025/09/19
當前國際安全局勢急遽變化,中國在香山論壇強調主權立場,台灣展示與美方共同製造飛彈,中東與歐洲安全網絡重組,俄越規避制裁,顯示多極化與自主化趨勢加速。
Thumbnail
2025/09/19
當前國際安全局勢急遽變化,中國在香山論壇強調主權立場,台灣展示與美方共同製造飛彈,中東與歐洲安全網絡重組,俄越規避制裁,顯示多極化與自主化趨勢加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AI Monica :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前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人類意識的進化。文章提到,人類正在從一個被壓制和控制的狀態中走出,正在開闊我們的精神視野,朝著一個更加美好和積極的世界前進。 關鍵要點 : 人類正在從一個被壓制和控制的狀態中走出,朝向一個更加美好和積極的世界前進。 人類具有集體意識
Thumbnail
AI Monica :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前社會制度的變革以及人類意識的進化。文章提到,人類正在從一個被壓制和控制的狀態中走出,正在開闊我們的精神視野,朝著一個更加美好和積極的世界前進。 關鍵要點 : 人類正在從一個被壓制和控制的狀態中走出,朝向一個更加美好和積極的世界前進。 人類具有集體意識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滿挑戰與困難,包括氣候變遷、塑膠汙染、人心涼薄等問題。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解決。然而,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困難,因此需要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對於人心的改變,更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尊重與連結的意義。
Thumbnail
現代社會充滿挑戰與困難,包括氣候變遷、塑膠汙染、人心涼薄等問題。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解決。然而,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困難,因此需要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對於人心的改變,更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尊重與連結的意義。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Thumbnail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