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多工」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這個「效率」被過度追求的時代,多工(multitasking)幾乎成了一種被美化的能力。

同時回訊息、聽Podcast、開會、打報告、回想晚餐要吃什麼——好像越能同時處理越多事,就代表越厲害。


但,我們的大腦真的能這樣運作嗎?


多工與單工的科學差異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大腦其實沒有辦法真正「同時」專注在兩件複雜的任務上。


你以為的多工,其實是大腦在極快速地「切換焦點」(task switching)。

這種切換需要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與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不斷接手、判斷、重新分配注意力,每一次切換,都像電腦在切換程式視窗——需要重新載入、重新集中,會消耗能量,也會帶來認知上的延遲


心理學家實驗發現,當人們嘗試同時處理兩項認知任務時,錯誤率會上升 40%,完成時間增加 50%。

也就是說,「多工」不但不會讓你更快,反而讓你更累


大腦在切換任務時的負擔

想像你正準備寫一份報告,突然跳出一則訊息:「晚點要不要吃火鍋?」

你迅速回覆後再回到報告,但剛剛那段思考的脈絡已經斷了。

這時候,大腦需要幾十秒甚至幾分鐘,才能回到剛才的專注狀態——這段時間,就叫「注意力復原期」。


🌟長期的頻繁切換,會導致:

  •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負荷過高
  • 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讓人感到焦躁
  • 無法進入深度思考(deep work)狀態


我們的神經系統就像是一條道路,頻繁的切換就像紅綠燈閃爍不定——車流永遠無法順暢,最終只剩下疲倦和焦慮


如何練習有效的單工工作法

「單工」(single-tasking) 並不代表要把世界隔絕,而是訓練自己一次只對一件事「全然在場」


以下幾個小練習,或許能幫助你:

1️⃣設定明確時間區塊(Time blocking)
為不同任務劃出固定時間,比如:30 分鐘專心寫報告,不看手機、不開通知。

時間到了再休息 5 分鐘,讓大腦有節奏地切換。


2️⃣關閉多餘的感官刺激
降低背景音樂、訊息通知,讓環境成為「專注的默契」。

研究指出,環境噪音會讓專注力下降約 15%


3️⃣建立「進入專注」的儀式
每次開始專注前,做一個固定的小動作:泡一杯茶、深呼吸三次、打開固定的文件。

這些動作會成為「專注開關」,幫助大腦進入狀態。


4️⃣善用清單,而非同時開啟
把想做的事情都寫下來,依序完成

當你一邊工作、一邊想著下一件事,大腦會不斷分配資源,讓注意力無法集中。


5️⃣允許自己慢一點
單工不是慢,而是穩。

當你真正全心投入一件事時,效率會比想像中更高,也更有成就感。


📩留給你的一封小問候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好忙,但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或許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努力地在「切換」。


給自己一點空間,允許專注,也允許空白。

有時候,生活真正的進展,不是在加速,而是在放慢。


👀我也想聽聽你的分享…

你覺得自己是「多工派」還是「單工派」呢?

在嘗試專注時,你最容易被什麼事情分心?

歡迎在留言裡分享你的經驗,我會慢慢看,也許能從你的故事裡,找到下一篇文章的靈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光影夢
1會員
28內容數
你好,我是影,一名護理系學生。 平時忙於課業、打工和考試,兼顧信仰及個人生活,雖挑戰重重,我仍相信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從時間管理到未來規劃,探索如何在忙碌中找尋平衡與成長。 為自己開闢第二條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那一抹屬於自己的光亮,為各自的故事添上一筆溫柔而堅定的色彩。
浮光影夢的其他內容
2025/10/14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永遠不會安靜」的時代。 當我開始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專注時,我發現:專注力從來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種被設計出來的空間感。
2025/10/14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永遠不會安靜」的時代。 當我開始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專注時,我發現:專注力從來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種被設計出來的空間感。
2025/10/13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早上打開筆記本,滿懷期待地寫下今天的待辦清單, 但到了晚上,一看那一長串未打勾的項目, 心裡只剩下「我是不是又什麼都沒做好?」的懊惱。 待辦清單原本是幫助我們減輕壓力的工具,卻常常在無形中變成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10/13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早上打開筆記本,滿懷期待地寫下今天的待辦清單, 但到了晚上,一看那一長串未打勾的項目, 心裡只剩下「我是不是又什麼都沒做好?」的懊惱。 待辦清單原本是幫助我們減輕壓力的工具,卻常常在無形中變成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10/12
在這個「努力至上」的時代,睡眠常常被當成可以犧牲的選項。 有人說:「時間不夠就少睡一點。」但如果從醫學與生理學角度來看,睡眠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你恢復生命力的過程。
2025/10/12
在這個「努力至上」的時代,睡眠常常被當成可以犧牲的選項。 有人說:「時間不夠就少睡一點。」但如果從醫學與生理學角度來看,睡眠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你恢復生命力的過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能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你是否曾經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能事半功倍?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採用的4個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還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Thumbnail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Thumbnail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Thumbnail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才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Thumbnail
★願意多方嘗試、累積多重專業、能策略思考才是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