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太多」的時代,如何讓自己安靜下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們好像都活在一個「過度思考」的時代。

手機沒放好會想:「是不是忘了帶?」 傳訊息沒回會想:「是不是我哪裡講錯話?」 甚至連一個普通的日子,也會被腦袋裡的聲音切割成無數碎片。


現代人的焦慮,不一定是來自做太少,而是想太多


一天腦袋裡平均有多少未完成的想法

有研究指出,一個人每天會產生超過六千個念頭,而其中大部分都不會被完成

但我們的腦並不知道哪些是「想想就好」,哪些是「需要行動」的,於是每個想法都被暫時儲存在腦中,像一台永遠沒關機的電腦。


你或許也有這樣的經驗:

晚上準備睡覺時,腦袋卻開始播放「明天要做的事清單」。

明明白天忙了一整天,卻還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完成


這就是「未完成效應」(Zeigarnik Effect)——當一件事還沒被處理完時,腦袋會自動標記它為「待辦」,提醒我們別忘了。


只是,當待辦太多時,這個提醒就變成了一種噪音。


「想太多」其實是對掌控感的渴望

大部分的「想太多」,其實是我們想掌控不確定的事

擔心考試成績、害怕別人不喜歡、焦慮未來的選擇……這些想法看似煩人,其實都源自於我們想讓一切變得可預測。


但人生不是一條線性的劇本。

有時,我們越想控制,就越容易陷進恐懼的泥沼。


我曾經在準備報告的前幾天失眠。

並不是因為時間不夠,而是我腦袋不停模擬「如果我講不好怎麼辦」、「如果老師問我我答不出來怎麼辦」…… 我把一件還沒發生的事,在腦裡重播了幾十次,最後我發現,我不是在準備報告,而是在準備害怕

想太多的根源,不是懶惰,也不是缺乏自信,而是「害怕失去掌控」。


但矛盾的是——真正的平靜,往往來自承認自己無法完全掌控一切


「三步清腦法」讓自己安靜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再想更多,只需要給想法一個出口


這裡分享我常用的「三步清腦法」,幫助自己從混亂的思緒裡抽離出來。

Step 1. 寫下

拿一張紙,或開啟筆記軟體,把腦袋裡的一切都寫出來


不需要整理,不需要邏輯,只要把它「倒出來」,就像把一個滿到溢出的抽屜全部清空,先讓自己能看見裡面有什麼


Step 2. 篩選

從那些寫下來的想法中,挑出三類:

  • 可以馬上行動的事(ex. 回訊息、繳交作業)
  • 需要規劃的事(ex. 專題、長期計畫)
  • 其實只是情緒的事(ex. 我怕我不夠好)


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為你會發現,腦中70%的「想太多」其實屬於第三類——那些無法被解決的念頭,只能被理解。


Step 3. 放下

對於「情緒的事」,不需要逼自己解答。


你可以對自己說:「這件事我先放在這裡,等我有力氣再回來看。」 光是承認它存在,腦袋就會鬆一口氣。


放下,不是逃避,而是給思緒一個緩衝區

因為有時候,思考的疲勞並不是因為想得不夠清楚,而是想得太密不透風。


睡前的「思緒清單」練習

我習慣在睡前寫一張「思緒清單」(Mind Dump)。

不是寫代辦事項,而是寫——我今天在想什麼。


有時寫下來的是:

「我今天好像又拖延了。」「我覺得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明天要早點起床。」

寫完之後,我會在最底下加一句話:「這些念頭明天再說。」


這個動作的意義在於:

告訴大腦,「今天的思考已經下班了」。


如果你也常被思緒卡住,試試這個小練習:

拿出一本專屬的筆記本,每晚睡前寫下五個讓你掛心的念頭,然後關上筆記本,不再往回看。

你會發現,很多焦慮根本撐不過明天早晨


思考不該是雜音,而是方向盤

我們無法讓腦袋不思考,但可以選擇讓思考「有方向」

想太多,常常是因為我們忘了思考的目的

當思考只剩下擔心,它就成了雜音; 但當思考是為了了解自己,它就會變成方向盤。


下一次當你又陷入「想太多」的迴圈,不妨停下來問自己:「我現在在思考,還是在擔心?

只要能分辨這兩者,腦袋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留給你的一封小問候

有時候,安靜不是要逃離世界,而是回到自己身邊。

如果最近的你也被各種想法壓得喘不過氣,請記得—— 不需要馬上釐清所有答案,有時暫時的不清楚,也是人生的一種節奏


你可以慢一點、亂一點,也可以讓自己歇一會。

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你的思緒是你的一部分,但你不是它的囚犯。


👀我也想聽聽你的分享…

你會在什麼時候特別容易「想太多」?又是什麼方法,讓你重新找回平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光影夢
1會員
25內容數
你好,我是影,一名護理系學生。 平時忙於課業、打工和考試,兼顧信仰及個人生活,雖挑戰重重,我仍相信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從時間管理到未來規劃,探索如何在忙碌中找尋平衡與成長。 為自己開闢第二條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那一抹屬於自己的光亮,為各自的故事添上一筆溫柔而堅定的色彩。
浮光影夢的其他內容
2025/10/15
在這個「效率」被過度追求的時代,多工(multitasking)幾乎成了一種被美化的能力。 同時回訊息、聽Podcast、開會、打報告、回想晚餐要吃什麼——好像越能同時處理越多事,就代表越厲害。 但,我們的大腦真的能這樣運作嗎? 多工與單工的科學差異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大腦其實
2025/10/15
在這個「效率」被過度追求的時代,多工(multitasking)幾乎成了一種被美化的能力。 同時回訊息、聽Podcast、開會、打報告、回想晚餐要吃什麼——好像越能同時處理越多事,就代表越厲害。 但,我們的大腦真的能這樣運作嗎? 多工與單工的科學差異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大腦其實
2025/10/14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永遠不會安靜」的時代。 當我開始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專注時,我發現:專注力從來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種被設計出來的空間感。
2025/10/14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永遠不會安靜」的時代。 當我開始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專注時,我發現:專注力從來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種被設計出來的空間感。
2025/10/13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早上打開筆記本,滿懷期待地寫下今天的待辦清單, 但到了晚上,一看那一長串未打勾的項目, 心裡只剩下「我是不是又什麼都沒做好?」的懊惱。 待辦清單原本是幫助我們減輕壓力的工具,卻常常在無形中變成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10/13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早上打開筆記本,滿懷期待地寫下今天的待辦清單, 但到了晚上,一看那一長串未打勾的項目, 心裡只剩下「我是不是又什麼都沒做好?」的懊惱。 待辦清單原本是幫助我們減輕壓力的工具,卻常常在無形中變成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當全世界都在動的時候,心似乎很難靜下來。 最近把方格子撿回來試著在上面敲敲打打的紀錄心情。梗積在胸口的文字在鍵盤與筆的帶領下成為可見的模樣。但似乎還不足夠。每日每日都有許多心思意念在我心中誕生又稍縱即逝。認真想為自己的未來下下一個註腳卻不知該怎麼落筆。但是,未來已經來到。 專注的練習似乎是一
Thumbnail
當全世界都在動的時候,心似乎很難靜下來。 最近把方格子撿回來試著在上面敲敲打打的紀錄心情。梗積在胸口的文字在鍵盤與筆的帶領下成為可見的模樣。但似乎還不足夠。每日每日都有許多心思意念在我心中誕生又稍縱即逝。認真想為自己的未來下下一個註腳卻不知該怎麼落筆。但是,未來已經來到。 專注的練習似乎是一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