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現實的平衡,就向天秤的兩端。
有時候夢想重了,有時候現實重了。
在晃蕩之中,調整重量。

夢想與現實,找出平衡法則 / 圖片來自freepik
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在「夢想」和「現實」中拉扯...
剛出社會時,先選擇「現實」,因為需要靠金錢來支撐生活。但是記得出社會的第二年開始,每天坐在辦公桌腦海時不時浮現的是「為什麼我在這裡浪費人生?」,但是這句話始終只好好靜靜地放在腦海裡,因為當時的我以為這只是工作倦怠的聲音,每個人都有這想法。直至10多年後在一次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提到當初腦海裡的聲音,朋友才說:「你那時有這樣的想法喔!居然已經到覺得浪費人生...」我才發現,原來當初那一句話的想法,早已是個提示,如果我有正視或調整,也許在職涯路上,我可能會更快地找到自己的路徑。
後來也曾經有段時間放棄現實,趁年輕去追求「夢想」,但是堅持夢想談何容易,都是需要靠一定的金錢去支撐,因為現實面是生活。
因此,才開始體會到平衡的重要性。
平衡不是把夢想壓下去,
而是讓生活能撐得起夢想的重量。
以下是自己多年來調整適合自己的做法,做法不是一直一成不變,而是不斷的在實踐中滾動式調整。
建議可以先設立一個大目標,這個目標不一定是最後的人生目標,而是可能在未來5年或10年後想達成的事,或是就目前來說最想做的事,但尚未達到的目標。
(這個做法意外地和上一篇所寫道的《7個習慣決定未來》作者所提到的【習慣二:以終為始】的概念相似)
滾動式調整的方法
一、設定「雙層目標」,理想與實際並行
- 先確定長期理想(例如成為作家、開一間咖啡廳、成為行銷高手)。
- 再設定階段性的短期目標(例如每月完成一篇文章、每季嘗試一次合作)。
- 關鍵重點:讓夢想「有形」,讓行動「量化」。
這樣就不會因為夢想太遠而無法行動,久而久之忘了方向。
如果在階段性的短期目標達成,成就感會延長持續的動力。
夢想是遠方的「燈塔」,現實是腳下的「地圖」。
二、用現實修正夢想,而非消磨夢想
- 每當遇到阻礙,先停看聽。
停下來讓自己先平靜,然後看看自己目前困境,最後可以聽聽看他人建議。有時候會找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做法。 - 調整策略,而不是否定方向。
例如夢想成為作家,發現經濟壓力大,可以先找正職,然後每天固定在網路寫文章,而不是放棄這件事。 - 關鍵重點:讓夢想在現實裡「變形」而非「消失」。
很多人一旦碰到困難,就以「現實」為理由放棄夢想。
三、保持「部分穩定」,為夢想留燃料
- 保留一份基本的穩定來源(收入、人際、生活規律)。
- 有餘裕去為夢想冒險及創造。
- 關鍵重點:穩定是夢想的燃料。
太極端的「孤注一擲」,容易讓夢想變成焦慮的來源。
夢想需要支撐。
四、每日練習「夢想」,培養理想感覺
- 每天留一點時間做「與夢想有關」的事,即使只有 10 分鐘。
- 用日常的小實踐,維持理想的溫度。
- 關鍵重點:讓理想滲入生活,而不是等生活結束再追求理想。
夢想之所以遙遠,是因為我們停止了靠近。
五、定期「校準」,允許自己改變定義
- 每1-2個月微調,滾動式調整適合自己的方式。
- 每 6 個月檢視一次自己的夢想:「這還是我想要的嗎?」
- 當調整夢想,或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夢想時,不要否定自己。
- 關鍵重點:夢想不是固定不變的目標,而是與人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平衡的本質,就是不斷重新找到新的中心。
允許夢想長出新的樣子,不要覺得自己「背叛理想」。
夢想的形狀會隨經驗與人生階段而變。
另外,在整理這篇文章時,正好也查到了【WOOP】的方法,也和【以終為始】的概念有點相近。
WOOP法則
什麼是 WOOP 方法?
WOOP 是一個源自心理學的自我實現與行動規劃工具,由紐約大學心理學家 Gabriele Oettingen 所提出。透過「理想狀態」跟「關鍵障礙」去調整自己達成目標的路徑。
WOOP 重點

WOOP / 圖自製
WOOP 模板
你可以每天花 5 分鐘練習:
W(願望):我希望________
O(結果):如果我達成,我會覺得________
O(障礙):可能阻礙我的原因是________
P(計畫):如果發生這個障礙,那我就________
給自己 5-10 分鐘時間,最好找一個你不會被打擾的地方,讓自己慢下來思考。
一開始可能會需要用到10分鐘,但是經過一次兩次三次後,會越來越習慣,每日就大概只會花3-5分鐘時間在這上面。
為自己的夢想生成動力,會在挫折時,想辦法解決眼前問題。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收藏 ++
++ 歡迎加入【隅光旅程】++
++ 不定期更新【隅光咖啡廳】,歡迎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