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控制到信任:當我學會讓一切自然流動
一、旅行前的對話
那天做完志工,我的心還留在生活的節奏裡。妹妹突然傳來訊息:「去迪士尼那天,我們要不要先買漢堡帶著吃?」
我盯著訊息,看了一下時間,笑了笑。
「這麼早就要決定喔?到時候再看天氣、看心情也可以呀。」
我沒有說出口,只在心裡這麼想。
那一刻,我明白她的急,是因為期待;
她的細心,其實藏著一點焦慮。
她想讓一切順利、可控,不出差錯。
而我,卻在學習另一種狀態——
不預設、不緊抓,只是信任當下的節奏。
有時候,「順其自然」並不是消極,
而是一種信任——信任一切會在對的時候發生。
二、深夜裡的聲音
志工結束後的晚上,我和一位朋友通了電話。
這是我第一次以「ISD諮詢」的形式,正式與人交流。
雖然只是電話,沒有畫面,
但也因此,我更專注地聽見他的呼吸、語氣、情緒起伏。
他說,自己最近做個案時常覺得「不夠好」。
有一次沒能幫對方解決問題,從那以後,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我靜靜聽著,心裡閃過熟悉的感覺。
於是我說:「其實,諮詢不是去扛起別人的問題,
而是陪他一起去看見真相。」
我也分享自己的經驗:「我以前也會想把對方帶出困境,
但後來發現,那樣太急了。
因為真正的療癒,不是我能給的,而是他準備好要接住的時候。」
那通電話,我們聊了很久。
從性格談到家庭,從焦慮談到自信。
有時我只是聽,有時我會輕輕地問一句,
他就像被開啟了開關,話愈說愈多。
我發現——
當我們放下想「幫忙」的焦慮,
對方反而更容易打開心。
三、關於「信任」的練習
掛上電話後,我在筆記本上寫下幾個字:
「讓對話流動,不去控制。」
這句話,和白天那則訊息的提醒,剛好呼應。
原來,無論是旅程的安排,還是靈魂的對話,
我都在練習同一件事——信任。
信任別人的節奏、信任自己的直覺,
也信任生命會帶來最好的安排。
這種信任讓我變得柔軟。
我不再急著要誰理解我,也不急著去改變誰。
我只願意成為一個「在場」的人。
四、陪伴的本質
我發現,真正的陪伴並不是「替他找到答案」,
而是讓他在你的陪伴裡,有勇氣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那晚,我的朋友說了一句話:「謝謝你,跟你聊完,我覺得好多了。」
電話那頭傳來的笑聲,讓我心裡一陣暖。
也許他沒有完全解開問題,
但他願意再相信一點自己,
那就已經是療癒的開始了。
🕊️給也在學信任的你
放下控制,不代表放棄。
而是讓生活、讓關係、讓每一段對話
都有機會自然流動
有時候,當你願意退一步,
宇宙就會用更溫柔的方式告訴你:
「你已經走在對的路上。」
「有時候,我們不是被對方拒絕,而是被自己的焦慮推著跑。
這篇文章,寫下我從“想掌控”到“學會信任”的轉變。
💬 延伸看影片|〈為什麼他總是逃避?其實只是「不會說不」〉
👉 YouTube:艾琳的療癒日常(每週日晚間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