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目夕
听人话的孩子成不了大事。
这是我长大后得出的观点。也许它听起来像是失败者的借口,但它并不是空穴来风。
我从小就是个听人话的孩子。老师说安静,我就安静;垃圾要丢进垃圾桶,队伍要排整齐,出门要关灯,我一条不落,甚至会因为不听话而感到不安。长辈说读书最重要,我就把成绩维持在“乖孩子”的范围里。那时的我以乖为傲。
偶尔的好运让我拿到一些成绩和荣誉,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读书人”。殊不知所谓的“读书人”,其实只是制度里培养出在框架内的生存者。有一段时间,我被这些虚荣感迷惑,以为自己真的是个聪明人。父母也认为我是个有潜力的“成功人士”,对我寄予厚望。
在框架里,我只要按照期限达成他人设下的里程碑,就能算是“有理想的人”。但一旦期限结束,人就被推入一座叫“社会”的迷宫。
刚开始,我选择听从父母的指引,抱着要快速找到出口的宏愿在路上冲刺。跑着跑着,我发现路上处处是壁障;越走越辛苦,越走越迷惘。迷宫的答案是不通用的。
于是,我开始自己找答案。但我找答案的方式依旧是“听话”。因为就算毛长齐了,我也依旧是一个听话的人;一个把所有话都听进去,在脑子里反复搅动的人。话吸收到了脑袋产出的并不是行动力,而是重复性的三思。
外面的话听多了,便听不见自己心里的声音。直到有一天,它终于大声叫喊。可惜,我听得见它的痛苦,却听不懂它要什么。
父母说:“你读了那么多书,如今却一事无成。”
我没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孩子。
也许,是我的脑子在排斥心的声音,因为心底想要的配不上“读了那么多书的我”。
如今,我停留在舒适区,焦虑地原地徘徊,却也练习。练习去听心底的节奏,练习把理智的话先放一边。
因为我开始相信——
听懂心里话的人,才成得了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