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你的「脖子痛」是哪一種?2017 頸痛 CPG:終結亂猜,對症下藥的 4 大黃金分類!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文獻出處與年份】:

Neck Pain: Revision 2017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7;47(7)》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

raw-image


🚨 你的治療,還停留在「亂槍打鳥」嗎?頸痛不是單一疾病!

如果你是一位臨床物理治療師,或是一位長期受頸痛困擾的患者,你必須知道一個殘酷的臨床事實:沒有一套方法可以治療所有的頸痛。

許多治療師和患者往往將頸痛視為一個單一問題(例如:都是姿勢不良),並採用單一的介入策略(例如:只按摩或只做伸展)。這種「通則」思維,是導致治療效果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PTA)的這份 2017 年《頸痛臨床實務指引》(CPG),是頸痛管理領域的基石。它正式宣告:我們必須根據患者的 「功能缺損」「症狀表現」,將頸痛精準地劃分為 4 大黃金分類,並針對每個分類採用 最高證據等級支持 的介入策略。

核心原則:從此以後,你必須終結亂猜,將治療從 「通則」 進化到 「分類介入」 時代。以下是這 4 大分類和文獻推薦的 「最高效介入」:👇



4 大頸痛分類與對應的「最高效介入」

CPG 根據患者的 功能障礙與主訴,將頸痛分為四種臨床類型。每種分類都指向一套最有效的治療組合(A 級為最高證據等級,B 級次之)。


1. 活動度缺損型 (Mobility Deficits):僵硬與活動受限

  • 特點: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患者主訴頸部僵硬,主動與被動活動範圍受限,通常伴隨疼痛。症狀通常局限於頸部區域,沒有延伸至手臂。
  • 判斷標準: 頸椎活動度(ROM)受限;在特定的關節或肌肉上感受到緊繃或僵硬。
  • 最高效介入(慢性期 B 級):
    • 徒手治療: 應採用 頸椎 或 胸椎 的關節鬆動術或操作術。
    • 混合運動: 結合頸部與肩胛帶的 複合式運動(包括協調性、肌力與耐力訓練)。
  • 核心策略: 先鬆動(徒手),後強化(運動),以維持改善的活動度。


2. 動作協調障礙型 (Movement Coordination Impairments):不穩定與控制不足

  • 特點: 常見於 揮鞭式創傷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 WAD) 或其他結構不穩定後。患者沒有明顯的活動度受限,但表現為頭頸部動作 控制能力下降深層穩定肌無力、或在維持姿勢時感到不適。
  • 判斷標準: 執行動作時出現代償(例如下巴前伸);深層頸屈肌(Deep Neck Flexors)耐力測試失敗。
  • 最高效介入(急性期 B 級):
    • 衛教: 是急性期的 關鍵! 鼓勵患者 儘早回歸正常活動,並強調頸部的主動動作,最少使用頸圈。
    • 動作控制訓練: 進行低負荷的 姿勢與活動度訓練,例如訓練深層頸屈肌的等長收縮。
  • 核心策略: 早期介入(衛教) $\rightarrow$ 重建控制(穩定訓練) $\rightarrow$ 避免過度保護


3. 頸源性頭痛型 (Headaches):頭痛源自頸部

  • 特點: 頭痛的發生或加劇與頸部動作或姿勢有關。疼痛通常源自 上頸椎(C1-C3),常表現為單側或雙側的枕部(後腦勺)或額部(太陽穴)疼痛。
  • 判斷標準: 頭痛可透過頸椎特定動作或關節測試(如屈曲、旋轉)誘發或緩解。
  • 最高效介入(慢性期 B 級):
    • 徒手治療: 針對 頸椎 或 頸胸椎 進行關節鬆動或操作。
    • 運動訓練: 結合 肩胛帶和頸部 的伸展、肌力與耐力訓練。
  • 核心策略: 鬆動上頸椎 $\rightarrow$ 強化下頸椎與肩胛帶,解除上頸椎的過度負擔。


4. 神經根性疼痛型 (Radiating Pain):症狀延伸至上肢

  • 特點: 這是最需要謹慎處理的類型。疼痛或症狀(麻木、針刺感、肌肉無力)沿著特定的 神經根路徑 延伸至上肢。通常由頸椎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引起。
  • 判斷標準: 特定的神經測試(如 Spurling Test)呈陽性;上肢反射減弱或感覺缺損。
  • 最高效介入(慢性期 B 級):
    • 間歇性機械牽引 (Traction): 配合適當的重量與角度,被證實對緩解神經根壓力有效。
    • 組合治療: 結合伸展、肌力訓練 與 頸椎/胸椎的徒手治療(以改善關節空間)。
  • 核心策略: 減輕壓力(牽引) $\rightarrow$ 改善結構(徒手) $\rightarrow$ 重建功能(運動)



結論與專業進化

這份 2017 年 CPG 的核心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 以證據為基礎的分類思維框架

你必須理解: 你的治療效果和專業可信度,取決於你是否能夠在評估的 15 分鐘內,將患者的症狀歸類到這四個模型中的一個或多個。

專業的進化不在於你做了多酷炫的技術,而在於你的判斷有多精準。 透過這個分類系統:

  1. 你可以更精準地設定目標: 不只是「止痛」,而是「提升活動度」或「重建動作控制」。
  2. 你可以選擇最高效的介入: 不再浪費時間在低證據等級的治療上。

記住: 你的脖子痛,是有名字、有對應解藥的。


最終核心總結

最後結論:別再只問「哪裡痛」了!學會用這 4 個分類模型,精準診斷,你才能為患者提供文獻中「最高等級的 B 級證據」介入,真正解決頸痛問題!


你已掌握頸痛的 4 大黃金分類!別讓你的治療停留在「通則」時代!

你的專業成就取決於你瞬間對症下藥的能力。但單點知識無法給你國際 CPG 最高證據等級的分類系統

【臨床思考力:運動傷害+骨科組合包】

就是你實現專家級成長的最終工具,讓你:

  1. 創造出最嚴謹的「CPG 分類與徒手/運動處方」流程,確保每一個介入都符合 B 級證據。
  2. 探索所有頸痛複雜性背後被忽略的功能性缺損真相
  3. 履行從急性到慢性,所有疼痛個案的精準照護使命

這是你加入頂尖實證專家行列的門票。

原價 $10,000+ 的系統,限時優惠至 2025/12/31,立即將這套終結亂猜的專家級思維帶回家!

🔥 立即投資你的精準分類思維:

https://portaly.cc/hyzphysio/product/8deigan4XW6lxFysDlZZ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貓船長的文獻導航站
39會員
160內容數
🌊 文獻導航站,掌握運動醫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寶藏! 我是三矯貓物理治療師 在這裡,我專注於分享最新運動醫學與復健科學的研究成果,將複雜的學術文獻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內容,幫助你掌握運動康復與提升表現的科學基礎。同時也會不定期分享心理學相關見解,助你調整心態,實現身心平衡。
2025/10/19
你可能花費了數月時間在訓練肩袖肌群,但那惱人的肩膀疼痛卻始終揮之不去。你以為這是單純的肌腱炎或夾擊症,但事實上,你的肩膀痛可能只是 「代罪羔羊」。肩痛與頸痛的症狀經常重疊、偽裝和相互模仿,這對臨床診斷造成了巨大的挑戰。
Thumbnail
2025/10/19
你可能花費了數月時間在訓練肩袖肌群,但那惱人的肩膀疼痛卻始終揮之不去。你以為這是單純的肌腱炎或夾擊症,但事實上,你的肩膀痛可能只是 「代罪羔羊」。肩痛與頸痛的症狀經常重疊、偽裝和相互模仿,這對臨床診斷造成了巨大的挑戰。
Thumbnail
2025/10/16
數十年來,我們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的治療思維,幾乎都被 Cobb 角 和 背架 所主導。家長焦慮地盯著 X 光片上的數字,而孩子則在背架下承受著身體與社交的雙重壓力。
Thumbnail
2025/10/16
數十年來,我們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的治療思維,幾乎都被 Cobb 角 和 背架 所主導。家長焦慮地盯著 X 光片上的數字,而孩子則在背架下承受著身體與社交的雙重壓力。
Thumbnail
2025/10/15
你可能花費數小時在訓練「核心」——棒式、捲腹、俄羅斯轉體。你被教導要「鎖住你的腹肌」,將軀幹穩定下來。然而,如果你的訓練成效一直卡在瓶頸,如果你的下背痛或膝蓋不適始終無法根除,那麼是時候面對一個殘酷的真相了: 真正的力量源泉和穩定基石,並不在你的腹肌,而是你髖關節周圍的 21 塊肌肉。
Thumbnail
2025/10/15
你可能花費數小時在訓練「核心」——棒式、捲腹、俄羅斯轉體。你被教導要「鎖住你的腹肌」,將軀幹穩定下來。然而,如果你的訓練成效一直卡在瓶頸,如果你的下背痛或膝蓋不適始終無法根除,那麼是時候面對一個殘酷的真相了: 真正的力量源泉和穩定基石,並不在你的腹肌,而是你髖關節周圍的 21 塊肌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五十肩是大家幾乎都聽過的肩關節疾病,也是許多 4~50 歲以上的朋友經常會遇到的難纏問題!主要的症狀有肩膀疼痛、僵硬、關節活動度受限等等,都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許多不便,總是很讓人擔心焦慮。今天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位右手嚴重五十肩乾針治療獲得改善的病友案例。
Thumbnail
五十肩是大家幾乎都聽過的肩關節疾病,也是許多 4~50 歲以上的朋友經常會遇到的難纏問題!主要的症狀有肩膀疼痛、僵硬、關節活動度受限等等,都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許多不便,總是很讓人擔心焦慮。今天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位右手嚴重五十肩乾針治療獲得改善的病友案例。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Thumbnail
從筋膜認識疼痛原因 - 縮水乾枯的連身衣 我們現代開始會聽到的筋膜,經常會以緊身衣、我們現代開始會聽到的筋膜,經常會以緊身衣、吃肉時的薄膜去做說明及想像。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長期久坐使身體僵硬緊繃,常見胸椎、腰椎骨盆幾乎處在僵硬不動狀態,產生肩頸痠痛、膏肓痛、腰痠等,都是身體告訴我們需要去注意姿勢和
Thumbnail
從筋膜認識疼痛原因 - 縮水乾枯的連身衣 我們現代開始會聽到的筋膜,經常會以緊身衣、我們現代開始會聽到的筋膜,經常會以緊身衣、吃肉時的薄膜去做說明及想像。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長期久坐使身體僵硬緊繃,常見胸椎、腰椎骨盆幾乎處在僵硬不動狀態,產生肩頸痠痛、膏肓痛、腰痠等,都是身體告訴我們需要去注意姿勢和
Thumbnail
直不起腰、彎腰就痛的症狀往往是腰椎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患者擔心最後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然而,在不少情況下,透過非手術的方式也能有效舒緩疼痛。 臥床休息是一種常見的緩解方法,尤其是在疼痛加重的初期,適當的休息可以給予腰部足夠的恢復時間,減少腰椎的負擔。 但要注意,過長
Thumbnail
直不起腰、彎腰就痛的症狀往往是腰椎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患者擔心最後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然而,在不少情況下,透過非手術的方式也能有效舒緩疼痛。 臥床休息是一種常見的緩解方法,尤其是在疼痛加重的初期,適當的休息可以給予腰部足夠的恢復時間,減少腰椎的負擔。 但要注意,過長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較深層的頸後肌肉 這些肌肉分別有頭半棘肌、頭最長肌、頸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 主要讓我們頸椎可以往後仰與轉動,產生症狀的主因還是因為不良的讀、寫工作習慣,使頸部長時間呈現往前彎的姿態。 當它開始產生症狀的時候會產生頭痛與類似提肩胛肌的疼痛現象,並且頭在往前彎曲還有轉頭的動作都會受到
Thumbnail
較深層的頸後肌肉 這些肌肉分別有頭半棘肌、頭最長肌、頸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 主要讓我們頸椎可以往後仰與轉動,產生症狀的主因還是因為不良的讀、寫工作習慣,使頸部長時間呈現往前彎的姿態。 當它開始產生症狀的時候會產生頭痛與類似提肩胛肌的疼痛現象,並且頭在往前彎曲還有轉頭的動作都會受到
Thumbnail
吹到冷風時,你會有顱內疼痛的感覺嗎?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都面臨長時間坐姿或工作緊張等因素導致的頸部不適問題。 頭夾肌和頸夾肌作為頸部的重要肌肉,經常因為長時間保持相同姿勢而緊張和疲勞,進而引發頸部疼痛、僵硬和不適感,甚至會有貫穿頭顱的疼痛,並且影響近距離視物能力。 肌肉功能 頭夾
Thumbnail
吹到冷風時,你會有顱內疼痛的感覺嗎?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都面臨長時間坐姿或工作緊張等因素導致的頸部不適問題。 頭夾肌和頸夾肌作為頸部的重要肌肉,經常因為長時間保持相同姿勢而緊張和疲勞,進而引發頸部疼痛、僵硬和不適感,甚至會有貫穿頭顱的疼痛,並且影響近距離視物能力。 肌肉功能 頭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