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篇文章談「厭師」。談的是現在既缺教師,又很愛投訴老師的教育現場,其實隱藏著過去的傷害。
寫得挺好的~
因為我自己就很厭師,學生都聽我說過。
厭師還是厭世?
體罰、羞辱、斥責、霸凌、無意義的師長訓話、高度競爭的校園氛圍與青春期的蒼白,讓我大學就篤定不當教師。跟早早立志當老師的好友,一點都不同。
繞了一大圈以後,我熱愛教學。
可是,怎麼修通過去的創傷,成為這幾年來的重點。
那是結合大量閱讀書寫的自我探索。可以說,我,就是自己研究的成果。
我其實沒辦法太快相信這世界上有好老師。因為國、高中六年下來,很痛、很無力、很厭世,也很難相信自己夠好。
更多時候,當我沒被體罰,卻看著那些因為各式各樣原因被毒打的同學,也給我的心靈帶來很大的驚嚇與創痛。
我好無助,也好害怕。
我知道,後面那個考不好的同學,每天下課被拖到垃圾場霸凌得很慘,大概無心上課。
我知道,某個姊妹淘的家裡有個嗜賭、會打她的爸爸,昨天剛用菜刀砍向她的房門。
我知道,有些人考不好(但跳箱跳得比我更好),就被當垃圾。
但是,為什麼環形的建築物裡,(老師)卻看不見有人被欺負?
等教學以後,我知道更多更多學生的故事。所以,我也很清楚這些學生未來也可能長成跟我一樣厭師的人。
這麼多自我厭棄的感受,也許是社會大眾厭師的背景之一。
可是,我卻站到教學者的位子了。
沒有矛盾嗎?
博士班旁聽一學期的「大學教學」,讓我「突然」意識到過去的認知有偏誤。
原來,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那麼恐怖。
原來,教育還可以是這樣。
原來,只是我當年不夠幸運……。
可是,理解了上面說的那些,創傷也不會一下子修復。
我得在沮喪與絕望時,回想從大學開始,被許多老師善待的畫面。
(所以,我才常常在臉書上公開感謝大學以後的恩師)
是她/他們在我走入教育前,讓我意識到教學可以有不同的面貌、師生可以平等對話等等。
偶爾還是會掉入過去的恐懼,特別是在我閱讀「太多」學生寫的悲慘經歷(負能量真的像催狂魔一般)。
我變成得時時警醒的告訴自己,我在「現在」,不在「過去」。
過去有很多不適任教師,我與其他同學所受到的傷害無比真實。
可是,現在我的同溫層裡,有許多的好老師。跟我一樣,用心與努力。
我極其幸運的,能看見許多陰影如何追逐與糾纏。
因為足夠的知識,因為選擇「育兒」與「教學」,得到一種重新整合自己的契機。
可是,我知道許多成人沒有,甚至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還沒把心裡的傷療癒到一定程度。
在那篇文章的前、後,你療癒自己了嗎?
那不只是為了我們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品質,而是因為你本來就應該被好好對待。






















